國際紙漿價格飆漲190% 低檔紙巾加熒光劑埋致癌隱患
2010-06-11 02:01:59
每經記者 李卓 發自北京
“紙巾燃燒后不僅有黑色灰燼,還有黃色油漬,相當惡心。”
近日,一種被定論添加了大量“熒光增白劑”(以下簡稱熒光劑)的“致癌”紙巾再度被大量曝光。業內人士分析認為,紙巾燃燒后殘留的黃色油跡,很可能是其中含有的化學物質——熒光劑燃燒后的遺留物,而長期使用含有這類化學物質的紙巾,有可能導致人體病變致癌。
為增白 添加熒光劑
《每日經濟新聞》就此向多處官方求證發現,雖然熒光劑被列為潛在致癌因素之一,但截至目前,紙巾或餐巾紙的相關國家產品標準并沒有禁止使用熒光劑,對其使用的劑量大小更沒有明確規定,而紙巾里含量多少熒光劑會致癌?使用這種紙巾多少次會致癌?都尚無定論。
衛生抽檢部門在市場檢測過程中,更多偏重檢測其中的微生物細菌含量是否超標,對熒光劑的檢測也只限于標識承諾“不含熒光劑”。
并且,《每日經濟新聞》調查采訪的多位業內人士同時擔憂,伴隨近一輪已沖到國內市場最頂峰價位的進口國際木漿價格上漲帶來的成本壓力,部分中小造紙廠在生存威脅面前,難免不加大使用成本更為低廉甚至低劣的木漿替代品,不僅細菌可能大量超標,為了保證使用替代品以后的產品“潔白、光亮”,從而加大熒光劑、滑石粉等化學物質在紙巾生產中的使用,從而在市場上大量流通。
廣東省近日抽查面紙巾的合格率就僅為59.4%。面對公眾的質疑和擔心,相關國家細則規定急盼出臺,市場衛生監督整治也亟待加強。
添加熒光劑并非“潛規則”?
所謂的熒光劑,就是一種可吸收光線或紫外線而反射藍白磷光的化學染料。日常生活中大量用于洗衣粉、清潔劑、紙張、熒光燈等,在工業、醫學中也被廣泛使用。
紙巾添加熒光劑的討論由來已久。然而昨日,國家紙張質量監督檢驗中心的相關人士卻拒絕就此接受記者的采訪。這位人士稱,雖然聽說了目前有關“致癌”紙巾的激烈討論,但國家質量監督總局日后將會就此問題做出專門說明,暫時不便多說。該人士同時表示,熒光劑的使用在紡織、造紙等領域非常普遍,算不上潛規則。
記者隨后致電多家中小型衛生造紙廠了解相關情況,廠家大多不愿多談,同時普遍認為添加適量熒光劑是正常所為,因為“國家沒有禁止。”
北京市衛生監督所的相關人士也坦言,目前對市場紙巾的抽檢主要是微生物方面的細菌檢測,對于已有專家提出的熒光劑致癌等說法,目前尚沒有確切的實驗可以證明,“紙巾里含量多少熒光劑會致癌?使用這種紙巾多少次會致癌?都尚無定論。”
然而,公眾質疑的是,雖然目前沒有具體試驗可以證明紙巾上的熒光劑吸收多少會對人體造成傷害,但是熒光劑既然被列為潛在的致癌因素之一,就絕不能掉以輕心。除了紙巾,許多紙杯中同樣含有熒光劑,這些不合格的衛生用品通過各種途徑接觸、進入人體,長期使用必將帶來傷害。
有研究表明,萬一熒光劑和傷口處的蛋白質結合,便會阻礙傷口的愈合能力。根據醫學臨床實驗,熒光物質可以使細胞產生變異性,如對熒光劑接觸過量,毒性累積在肝臟或其他重要器官,就會成為潛在的致癌因素。
據業內人士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介紹,目前,生活用紙的生產原料紙漿大致可分為三類:木漿、草漿、廢紙漿,紙漿的好壞是紙巾質量優劣的關鍵。而100%純木漿制造的衛生用紙其微生物指標、物理指標均優于其他原料,生產出來的紙也比較白,是可以不用添加熒光劑的。
“但迫于成產成本壓力,目前市場銷售的中低檔紙巾,生產出來的紙張顏色會發黃,用回收廢紙做成的紙漿更是如此,為了滿足消費者的‘亮白’審美觀念,就需要添加適量的化學物質來增白,除了熒光劑,還包括脫墨劑、柔順劑、滑石粉、顯白劑、漂白助劑等多種化工原料。”上述業內人士說。
“同時,在廢紙里本身就含有熒光劑。”江蘇省造紙協會的一位負責人告訴記者。
成本壓力或增“致癌”隱患
業內人士對記者表示,市場上流通的不合格“致癌”紙巾雖然多數是一些本身就不合格的中小造紙企業生產制造的,但因為近期木漿價格昂貴,上漲幅度大,為節省成本,難保一些其他造紙廠也使用竹漿、廢紙等替代原料生產,從而擴散市場中含有熒光劑的紙巾流通量。
有數據顯示,去年國際紙漿價格為340美元/噸,而到了今年,國際紙漿價格卻達到了近1000美元/噸,一年飆漲了190%。
長城證券研究員尋春珍對《每日經濟新聞》表示,紙漿在造紙成本中所占比例達50%以上,最高達70%。
易貿資訊(上海)有限公司高級分析師朱霞則告訴記者,一般使用替代性原料生產的多數是中小型紙廠,大型廠家一般還不會做非木漿替換,并且有不斷擴張的趨勢,由于規模效應,大型造紙廠紙漿與生產紙的產出比例也會達到1.1:1或者1.2:1。
“而即使木漿原料漲價,大型廠商考慮更多的依然會是市場結構,而不是成本,并且目前多數大型廠商的庫存原料還足以支持兩個月左右,國際原料價位也已達頂峰,難以繼續上漲。因此,盡管目前市場上部分紙巾已開始漲價,但多為前期一輪漲價的滯后反映,且漲價空間也非常有限。”朱霞強調說。
這對中小企業無疑是個重大擠壓,朱霞同時認為,由于大企業掌控的終端市場漲價空間有限,中小企業為爭奪市場甚至還有降價的危險,迫于成本壓力,中小紙廠的開工率目前已明顯降下來了,東北一些非主要的生活用紙廠,純木漿的開工率已經很低,全都轉成非木漿的,再到一定程度,如果原料高價位再持續3個月,就會逼停許多中小企業,尤其是家庭式作坊的小企業。
“垂死掙扎更加可怕。”業內人士對記者反映,現在木漿在中國市場價位差不多六七千元每噸,竹漿是5000多元每噸,原料空間差了1000多元,而即使按照2噸竹漿做1噸紙的比例片面估計,終端產品也至少便宜幾百塊。至于標準一點的邊角料正規廢紙價位更便宜,三四千元每噸,還有2000多元每噸的廢紙。
許多小作坊用不合格廢紙生產的紙巾就是那種看起來顏色潔白,干干凈凈,可一拉就破,甚至掉毛的那種,稍微沾點水,紙巾就會融化,一揉就是一團漿。在許多的小餐館依然隨處可見。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無錫:15152247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