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cronym id="mz9d1"><output id="mz9d1"></output></acronym>

    <sub id="mz9d1"><ol id="mz9d1"><nobr id="mz9d1"></nobr></ol></sub>
        1. <sup id="mz9d1"></sup>
          每日經濟新聞
          頭條

          每經網首頁 > 頭條 > 正文

          勝景山河董事長回應漏洞百出 反證招股書虛假陳述

          每日經濟新聞 2010-12-17 01:13:16

          如果姚勝的回應是真實的,那么就是勝景山河在招股書中造假;如果招股書中的說法是真實的,那就是姚勝在說謊。

              每經記者  趙笛


              針對  《每日經濟新聞》刊出的《勝景山河IPO涉嫌  “釀造”彌天大謊》,昨日晚間,勝景山河董事長姚勝通過媒體作出回應。


              然而,姚勝的回應內容可謂漏洞百出,所謂的三點回應竟然與招股書中的內容南轅北轍。


              如果姚勝的回應是真實的,那么就是勝景山河在招股書中造假;如果招股書中的說法是真實的,那就是姚勝在說謊。


              駁斥回應一:營銷渠道不是大型超市?


              針對《每日經濟新聞》質疑:勝景山河產品在各大中城市的超市唱出“空城計”。


              姚勝聲稱:由于公司成立時間不長,供銷產量不大,因而公司產品在內地各銷售區域的銷售數量有限。另外,鑒于節約銷售成本的考慮,公司并未選擇以超市、批發市場為主的傳統營銷渠道進行銷售,而是更多采用酒店、團購、定向銷售等營銷渠道。


              然而,這種回應站不住腳!


              在勝景山河招股書第108頁,勝景山河闡述“銷售模式”時,公司表述:“在本埠市場  (主要指長沙和岳陽地區),除一部分采取上述特許經銷方式外,公司多采用直銷,如對本埠的KA等終端市場銷售由公司統一配貨、結算、收款。”


              很明顯,在公司銷售收入高達50%的華中地區——長沙和岳陽地區,招股書清晰地表明,公司的銷售渠道就是KA終端  (也就是大型超市)。然而,記者調查發現,大型超市里面根本就沒有古越樓臺!


              駁斥回應二:單品突破還是銷售乏力?


              針對《每日經濟新聞》質疑:號稱十余種產品的勝景山河,在市場上能找到的不足5種。


              姚勝回應:介于各地消費者消費能力和消費特點的差異,勝景山河采用精準銷售的策略,針對各地消費者的特點重點推出適應市場需求的產品。公司分渠道銷售產品和單品突破的方針,大大減少了經銷商的運營成本。


              當然,這種回應站不住腳!


              在招股書第103頁的主要產品結構圖中,公司“大批量生產”的“喜釀”系列,就是“面向KA渠道系統”。按照勝景山河董事長姚勝的說法,“喜釀”系列至少應該在超市里面見到一個“單品”吧,然而實際的情況卻是,在大型超市里面,根本就看不見“喜釀”產品!更談不上需要與大批量生產相對應的大規模銷售了。


              勝景山河在成都最大的經銷商吉湘酒業負責人明確表示,吉湘酒業曾經經銷過許多種類的勝景山河產品,是因為銷量不好賣不出去才只剩下2種古越樓臺酒。難道,這就是董事長聲稱的“單品突破方針”?


              駁斥回應三:中高端黃酒價格偏高?


              針對每經質疑:號稱遠高于行業龍頭的出廠價,比古越龍山低一半。


              姚勝回應,黃酒行業各企業產品的構成不同。勝景山河主要生產飲用黃酒,產品以中高端黃酒為主,因而相對價格偏高。而行業內不少企業兼生產銷售料酒,料酒的價格偏低,因而會拉低所有產品的均價。


              同樣,這種回應站不住腳!


              招股書數據顯示,2008年,古越樓臺平均銷售價格達2.436萬元/噸,而中國釀酒工業協會黃酒分會的數據顯示,金楓酒業、會稽山、古越龍山等企業的平均售價分別只有0.53萬元/噸、0.6萬元/噸、0.62萬元/噸。巨大價格差異首先就是一個疑問。


              記者調查發現,古越樓臺無論是高端酒、同類型酒還是低端產品,其價格都比行業龍頭企業低,試想這樣怎么能夠出現平均價格高的情況?


              高端黃酒方面,古越樓臺目前只是小批量生產的最高價酒  “勝景山河1990”(1000ml),公司人員稱零售價為1990元。而在淘寶上,古越龍山“國典60”(500ml)的價格為8900元,“1958年冬釀50”(500ml)的價格為3750元,遠高于古越樓臺的最高價酒。


              中高端同類型酒中,塔牌20年陳哥窯花雕酒(600ml)的淘寶價是288元,古越龍山“紙盒二十年陳花雕酒”(500ml)的淘寶價為178元。而古越樓臺“古典20”(1000ml)的專賣店價格為188元,同樣在同類酒中價格最低。


              中低端同類酒方面,記者在岳陽巴陵廣場福潤多超市發現,古越龍山“八年陳花雕”(500ml)標價為98元,就在其旁邊,古越樓臺“八年奧典”(500ml)的售價為49.8元。


              最低端酒中,公司的黃酒,在10元以內的同樣不少,如六元左右的“小不典”等。公司的產品高端酒很少,憑什么各類型酒平均之后,勝景山河的就比金楓酒業高出3.6倍,比塔牌高出1.7倍?


              另外,《每日經濟新聞》通過公司內部人士了解到,古越樓臺酒經銷商的利潤一般是30%,而古越樓臺會從打貨款中返還30%作為廣告費用。如此巨大的營銷力度,怎么出廠價就能比同行業龍頭公司高這么多?


              綜上所述,勝景山河董事長姚勝的三大回應,全都站不住腳!


              具有法律效力的招股說明書,豈能當成兒戲!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聯系電話:021-60900099轉688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無錫:15152247316

           

               下一頁:監管層——是否暫緩上市今晨定

          NextPage[title]監管層:是否暫緩上市今晨定[/title] 

             【各方說法】


              監管層:是否暫緩上市今晨定


              由于時間緊迫,昨日(12月16日)午后《每日經濟新聞》就獨家刊發《勝景山河IPO涉嫌釀造彌天大謊》再次分別致電深交所及證監會,詢問整個事件最新進展情況。


              記者獲悉,證券監管層著手調查勝景山河IPO涉嫌造假。深交所投資者服務部負責人告訴記者,交易所已將記者提供的材料向有關部門轉達。


              昨日本報已將尚未見報的《勝景山河IPO造假調查之二:廠區暗訪》遞交給證監會相關部門。證監會信訪舉報辦負責人表示,上述兩份材料已經收到,且已于昨日下午交給證監會發行部的負責人,證監會各方對此事高度重視,是否做出暫緩上市決定,將綜合最終的調查結果來定。


              監管層正在抓緊時間調查,勝景山河今日上市是否緊急叫停,將在今日早上作出最后定奪。


              ◆投資者(上海網友):如果情況屬實,從承銷券商到保薦代表,再到發審委,都難辭其咎。


              ◆行業研究員:當初招股書公布后,不少圈內人士已看出問題,但包括自己在內的大多數研究員都沒去實地調研。


              ◆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國外公司上市前被舉報,當地監管機構會先暫緩上市再做調查,對勝景山河,我們的監管機構也應這樣。


              【揭秘保薦人】


              勝景山河保薦人兩項目雙陷“賣殼”尷尬


              每經記者 李智


              《每日經濟新聞》注意到,勝景山河項目的保薦人之一的林輝可以說是平安證券的“明星”保薦人,而且在業內還算是頗有名氣。


              根據公開資料披露,林輝曾參與首發的*ST德棉和ST天潤均先后出現明顯的經營問題,并陷入了“賣殼”的尷尬。


              資料顯示,*ST德棉自從2006年上市后業績快速變臉,公司凈利潤繼2007年下滑以后,2008年、2009年更連續虧損。值得一提的是,*ST德棉還因在2007年中期報告和年度報告中的虛假陳述,遭到證監會警告。


              林輝的另一個IPO得意之作——2007年上市的ST天潤也遭遇了相似的問題。天潤IPO募資投入的兩個項目之一,“20萬噸尿基復合肥項目”2009年利潤僅為13萬元,另一個熱電項目則由于城市建設規劃被要求暫停實施。在化肥產能嚴重過剩等因素的影響下,ST天潤預計今年虧損金額將在2.5億元~3.26億元。


              作為勝景山河上市保薦方的平安證券又作何表態呢?“他們都不在,都出差去了”。在簡短的采訪中,一位平安證券人士說出了一句意味深長的話,“我現在也不知道誰應該對外說話”。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聯系電話:021-60900099轉688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無錫:15152247316

           

              下一頁:勝景山河廠區暗訪:鐵皮墻 設備銹 工人稀 生產閑

          NextPage[title]勝景山河廠區暗訪:鐵皮墻 設備銹 工人稀 生產閑[/title] 

             勝景山河廠區暗訪:鐵皮墻 設備銹 工人稀 生產閑

             每經記者  趙迪  張昊


              一石激起千層浪!


              昨日(12月16日),《每日經濟新聞》報道了《勝景山河IPO涉嫌“釀造”彌天大謊》,多名記者歷時10多天對岳陽、長沙、上海、蘇州、成都5大市場地毯式調查后,發現勝景山河在招股書披露的主渠道——大型連鎖超市難覓蹤跡,公司大批量生產的“喜釀”系列更是無影無蹤。投資者不禁要問,沒有產品銷售,說明這些產品賣不出去,既然消費者沒有買這些酒,那么其宣稱的一年7446.05噸酒(近744.61萬瓶)銷量,是被誰買走了?


              今天,記者將披露更詳實的內幕——廠區生產情況,而調查結果也正好印證了銷售市場的情況。當記者進入勝景山河的生產區,映入眼簾的是一片蕭條:廠區內冷冷清清,工人稀稀拉拉,部分設備銹跡斑斑,開工率嚴重不足。公司的保密工作非常到位,豎起了約4米的高墻,周圍的欄桿上都加了厚厚的鐵皮,將這一切包裹起來。在記者蹲守的近10個小時內,都未見有拖貨的車輛出入,難道這就是身處產銷旺季,勝景山河應該呈現的景象嗎?


              周邊探訪


              神秘的酒廠與“華而不實”


              在岳陽市中心的琵琶王立交橋旁,古越樓臺的巨幅廣告牌赫然豎立在側,據當地廣告公司的銷售人員透露,這塊廣告牌一年的費用要16.8萬。據悉,勝景山河這樣的巨幅廣告在市政府外也有一塊。然而,相比公司在岳陽市的極高曝光率,公司的本部卻被包裹得密不透風。


              對于在勝景山河附近生活的居民來說,酒廠一方面為他們提供了就業機會,另一方面卻是“華而不實”。


              鐵皮墻與水泥墻包裹


              出租車進入岳陽市經濟技術開發區后,轉了幾道彎,就在一個不大的十字路口停下。遠遠望去,一排外形很普通的房屋在明黃色墻體的襯托下耀眼奪目,這就是湖南勝景山河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正門旁,鐵皮墻上拉著紅色的橫幅,除了能看到辦公樓外,廠區內的其他設施都被遮擋。記者沿著廠房外圍右側步行,明黃色樓房的后面便是一個個圓弧頂形狀的倉庫,此時,鐵皮墻變成了水泥圍墻。與傳統的3米左右高度的圍墻不同,勝景山河在大石塊的上面,還加上磚塊,圍墻高度足足升高了近一倍。


              廠區后面有一扇鐵門,從門旁的欄縫隙處往里面看,冷冷清清,能夠看到酒罐子整齊地堆放在一處。公司內部人士告訴記者,公司進貨、出貨的車輛,都是走后門。四季度應該屬于黃酒的產銷旺季,然而連續4天記者在勝景山河蹲守近10個小時,始終沒有看見有運貨或拖貨的車輛進出,大門始終關閉。


              在廠區的西南角,高高水泥圍墻又變成鐵皮墻。此時2米多高的鐵皮墻上包裹了一層綠色的鐵皮,上端留有鐵欄桿的尖刺,下端直至水泥墩,廠區內的情況依舊被包裹得嚴嚴實實。


              相比旁邊的油脂廠、湖南白銀、科美達電氣等企業,勝景山河完全把自己包裹得像一個“粽子”。


              老者:“表面功夫做得很好”


              勝景山河正門左側是一條不算寬闊的水泥路,當時是午后2點,這里沒有黃酒旺季應有的車水馬龍,反而是一片寧靜。


              遠方,一個推車人的身影進入了《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眼簾,于是記者走上前與這位年近六旬,自稱姓吳的老者攀談起來。


              記者問:“旁邊這家酒廠名氣大嗎?”當記者發出這句話后,老者并沒有急著回答,反而用雙眼注視著記者,眼神夾雜著一絲不屑,最后答道,“這是一家華而不實的企業。”記者又問:“外面看上去還算氣派,怎么是華而不實呢?”老者回應,“古越樓臺就是從外面拉酒回來,加工、包裝賣出去。這也能叫酒廠?表面功夫做得很好!”


              “華而不實”“外面拉酒加工”,老者的一席話,給記者更多的疑惑,這讓本就包裹得嚴嚴實實的勝景山河工廠顯得愈加神秘莫測。


              記者決定繼續向路人打探。在公司后門的王家畈路,記者見到了一位環衛工人。記者上前問道,“這家酒廠在生產嗎?”她回答:“生產啊,在這里掃地還能聞著酒香。”“那平時能看見去工廠拉貨的車輛嗎?”記者繼續問。她表示,“能看見但比較少,不過有時候不是拉酒出去,而是拉酒進去。”“拉酒進工廠?”記者不禁困惑。環衛工人表示,“應是在外面賣不出去,所以拉回來。我看見酒瓶上有古越樓臺的包裝。”


              環衛工人建議記者去白石嶺居民區打聽下,因為這個工廠的普通工人基本就住在那個片區。


              員工欲說還休


              白石嶺居民區距離勝景山河后門大約800米,聚集著一片2~3層的農村小樓。


              記者與一位正在曬太陽,自稱姓李的大爺聊了起來。記者問,“附近的村民在下面的勝景山河上班嗎?”李大爺表示,“有一部分。”記者繼續問道,“這個工廠發展好嗎?”“維持得過去,估計發展不太好。”李大爺回答。“是效益不好嗎?”記者追問。李大爺表示,“去年這個酒廠招了50多名業務員,但沒多久就被遣散回去,效益應該不是很好。現在在工廠上班的村民聽說也不是很忙,只是有事做吧。”


              隨后李大爺還帶著記者找到一位曾在酒廠工作過的小伙子。聽明記者來意后,小伙子首先發問,“這家公司要上市了,你是證券公司的?”記者表示,“我是投資公司的,想考察下古越樓臺的生產情況。聽說這家公司還要從外面拉酒,有這個事嗎?”他問,“聽誰說的?”記者回答,“附近的村民。”此時,小伙子臉上浮現出一絲神秘的微笑,他表示,“公司的生產情況非常一般。我以前在那里做過事,有幾個朋友現在還在工廠做封瓶業務。”


              當記者還想進一步了解更多信息,小伙子以還忙著給自家蓋房子為由婉拒了記者。但記者離開時,小伙子突然冒出一句:“如果你是記者,想了解什么情況,還是去問公司吧。”說完,他便很快離開了。


              這讓記者很不解,剛交談幾句話,他就質疑記者的身份,難道行蹤已經暴露,或是酒廠對員工下達了封口令?


              廠區暗訪


              包裝車間三五人  蒸餾爐生了銹


              勝景山河到底怎么樣?市場的銷量、路人的描述都不及記者去廠區實地考察一番。


              經過多方努力,獨守廠區外圍數天的《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終于在勝景山河內部人士龐虎(化名)的幫助下,進入到工廠內。在包裹得嚴嚴實實的廠區,記者見到的是工作人員稀少,陳舊的設備不少已銹跡斑斑,這與正值生產旺季的同類企業相比,顯得那么格格不入。


              廠區冷冷清清


              記者穿過行政樓后的柵欄,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兩旁圓弧形藍色頂部,黃色墻體的廠房。而在旁邊,還整齊地堆放著不少酒壇。


              “原酒生產出來,要在公司的庫房放置幾個月,才會拖到外面的地窖倉庫。”龐虎表示,這些倉庫是用來囤放原酒的,“里面都是酒”。不過由于這些倉庫已經上鎖,記者無法一窺究竟。


              記者隨后被帶到廠區最后面的一棟廠房,龐虎表示,“這棟樓就是主要的生產車間,每一道工序從上至下。”


              記者坐電梯上到頂樓,這里是勝景樓臺生產黃酒的第一道程序——浸米、蒸煮、淋飯落罐。走進這個車間,三個竹簸箕裝著已經蒸煮過的糯米,隨意堆放在路旁——沒有任何防污染的措施。在這里,記者只見到兩個工人,似乎在談著什么,并不忙碌。


              向下走,記者來到前發酵車間,只見一根長管從上一層牽出,可以移動至12個大鐵罐的上方。在這個車間,上一層樓蒸煮過的糯米會被輸送到鐵罐,然后加上輔料,進行首次發酵。


              有意思的是,在每個大鐵罐的上方,均有一個擴音器,播放著并不流行的歌曲。對于為何播放音樂,龐虎笑著介紹,“這是我們董事長要求的,他說酒是有靈性的。”龐虎表示,這音樂會24小時不間斷播放,這樣酒會更好喝。


              在這個車間,記者并沒有見到工人。由于12個鐵罐被玻璃圍墻圍著,記者也無法知道里面到底有沒有釀酒。


              下了一層樓,記者見到20多個鐵罐,廠房采取的是半露天形式,腳下沒有水泥石板,取而代之的是鋼絲網,走上去讓人心驚膽戰,生怕一不小心會踏空。龐虎告訴記者,廠房沒有采取封閉的原因是酒要吸收日月精華。在這里,記者依然沒有見到工人,每個鐵罐上包裹著紅布,“安安靜靜”躺在那里。


              隨后,記者來到一個存有50多個陶瓷罐的車間。龐虎告訴記者,這里是發酵的最后一道工序。在車間里,記者看見一個工人站在陶瓷罐上,拿著手電筒對著發酵壇張望。龐虎告訴記者,在這個車間,工人要對溫度、濕度進行精準的把握,這樣才能釀出好酒。


              “那為什么工人這么少呢,一個人忙得過來嗎?”記者問道。龐虎表示,工廠現在實行“三班倒”,如果不是特別要趕工期,白天上班的人就只有這么多。“我們都是在晚上生產,那時候的電費便宜。”(后據記者了解,岳陽市工業企業按照合同約定,實行平谷峰谷電價,晚上的電費的確要便宜些。)


              部分設備銹跡斑斑


              離開發酵車間,記者被帶往壓榨車間,這里分兩排停放著二十幾個壓榨設備。在布條上,不斷滴出壓榨出來的原酒。記者注意到,這個車間共有四五名工人,有的在聊天,有的用拖把不斷拖地。


              記者發現,工作人員的臉上并沒有佩戴口罩,這與記者手中的一份公司宣傳畫冊,員工生產都戴有口罩的圖片并不吻合。


              在壓榨出原酒后,下一道程序便是煎酒。相比前面一個個大罐子的釀造車間,煎酒車間的設備要老化得多。


              記者發現,一個不到2立方米,四四方方的鐵罐子就是煎酒蒸餾的設備。此時,該煎酒爐正在工作,頂部縫槽處還冒著小泡。從外觀上看,這個爐子銹跡斑斑,兩個出口龍頭不知道是因為設備老化,還是閥門不緊,還在一滴滴地滲水,而這個出口龍頭對應的下一道工序就是直接灌裝封壇,然后再往酒壇上封上泥巴。


              “原酒封裝后要等封口的泥巴干透,再拖到廠區的倉庫放3個月,然后便拖到外地的倉庫酒窖放上3年。”龐虎如此告訴記者。


              離開煎酒車間,記者來到了灌裝車間。在灌裝車間的里面有一個玻璃房,4位女工圍在一個機器旁邊。龐虎告訴記者,這就是灌裝機。此時,傳輸帶上并沒有酒,可見此時上沒有進行生產。


              在傳輸帶的尾端,記者還見到了一個設備,這個設備下端是一個鐵皮,上端類似蕩秋千式的有一個架子,架子上都是小孔,成品酒就擺在上面。龐虎表示:“具體的工藝我也不清楚,只知道蒸汽從孔中噴出,給酒瓶消毒。”記者發現,和煎酒罐相比,這個消毒用的鐵皮生銹的程度更為嚴重。


              退到最外面的一個廠房,記者終于見到了最后一道工序——包裝。諾大的廠房中,只有五六名女工正在給新酒包裝,桌子上堆放著酒瓶和酒盒,記者的到來引來他們一陣張望。在這個廠房的各個角落都是已經封口,但未貼標簽的成品酒。記者隨手拿起一瓶,瓶蓋上已經積滿了一層灰。值得注意的是,無論是酒瓶還是酒蓋,記者均未發現生產日期。龐虎告訴記者,只有到貼標簽的時候,才會有生產日期。記者不免心中犯嘀咕,這樣確定下來的生產日期,還有意義嗎?


              業內觀點


              黃酒資深人士:勝景山河設備陳舊  高額利潤存疑問


              為更準確了解當前黃酒企業生產狀況,《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以下簡稱NBD)聯系到一位在江浙地區大型黃酒企業工作10余年的詹女士(以下簡稱詹)。


              “這么高的噸價不可能”


              NBD:詹女士,目前黃酒企業的生產情況如何?


              詹:目前是黃酒旺季,我們是加班加點進行生產。


              NBD:我們了解到勝景山河酒廠因為要節約電,所以晚上生產。


              詹:這個是有可能,有些地方晚上電價便宜,從節約生產成本的角度說得過去。


              NBD:但現在應算是銷售旺季啊。


              詹:這要和各家公司的銷售情況結合起來考慮。如果銷量不多,可以晚上生產節約成本。不過我們企業訂單充足,忙都忙不過來,這時候怎么敢節約電(晚上生產)!


              NBD:根據中國釀酒工業協會黃酒分會的數據,2008年金楓酒業、會稽山、古越龍山、張家港、塔牌的平均銷售價格分別為0.53萬元/噸、0.6萬元/噸、0.62萬元/噸、0.84萬元/噸、0.91萬元/噸。這些企業價格有高有低的原因是什么?


              詹:這和每家公司的產品結構有關。如果公司高端酒占比較大,平均的銷售價格自然會高。


              NBD:我怎么發現同期勝景山河的銷售價格高達每噸2.436萬元?


              詹:這個……,我不知道統計口徑是什么,你直接問他們  (勝景山河)比較好。不過,整個黃酒行業還是以中低端產品為主,高端酒的銷量不大。這么高的噸價不可能。


              “他們沒用不銹鋼嗎?”


              NBD:企業生產有沒有什么衛生要求?


              詹:肯定有啊,比如戴口罩、穿工作服。我們有一套完整的質量管理體系進行認證。


              NBD:我發現勝景山河的生產人員好像不用戴口罩。


              詹:每個企業對質量的要求,以及認證指標都不一樣。不過上市公司的要求都很嚴格,我們企業畢竟不是小酒廠,有些小酒廠就是手工生產。


              NBD:公司的酒生產出來,是在哪一道工序后標注生產日期?


              詹:生產完了就標注生產日期。灌裝完了就標(生產日期)。


              NBD:我怎么發現勝景山河的酒生產出來后擺放在地上,瓶底、瓶蓋都沒有生產日期。


              詹:那怎么可以呢?我們的生產日期都標在瓶蓋上,封蓋之后就標生產日期。


              NBD:黃酒生產離不開水,你們的設備會生銹嗎?


              詹:生銹?我們用的都是不銹鋼,不存在生銹的問題。


              NBD:黃酒生產有道工序是煎酒,我發現勝景山河的煎酒灌銹跡斑斑,出水龍頭都關不緊。


              詹:他們沒用不銹鋼嗎?對了,他們以前和古越龍山合作,是不是用古越龍山的舊設備?


              NBD:招股書里面說,古越龍山在2004年賣給了勝景山河一些設備。


              詹:那就對了,那么老的設備還沿用至今!近幾年技術改造,各企業都在使用新設備,不會生銹的。


              黃酒企業生產部總監:晚上生產不現實


              針對在勝景山河的實地調查情況,《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還采訪了國內知名黃酒企業的一位生產部總監嚴經理。


              NBD:目前黃酒生產情況如何?


              嚴:現在是旺季,每天都要加班,我們都很忙,我就簡單說幾句吧。


              NBD:您覺得白天少生產,晚上多生產一些可以節約電,這有可能嗎?


              嚴:不可能白天不生產,就靠晚上生產。生產黃酒對溫度濕度都有要求,晚上一般只能進行部分生產環節,如灌裝什么的,僅靠晚上肯定不行。


              NBD:生產黃酒耗電多不多?


              嚴(笑):晚上加班開不開燈,給不給加班費?現在我們生產都忙不過來,不可能為了節約電晚上生產。耗電量要看你生產多少了,每個企業的銷售情況都不一樣。


              【調查結論】


              開工不足設備生銹  巨額產量恐名不副實


              勝景山河,一家被鐵皮包裹得嚴嚴實實的企業,到底有什么“見不得人”的地方?一家為當地農民工提供“飯碗”的企業,怎么同時被他們直指“華而不實”。如果《每日經濟新聞》不奔赴實地調查,誰會預料得到,一家高科技釀酒企業會是這一番景象。


              銹跡斑斑的高科技企業


              公司在招股書中稱擁有多項黃酒行業領先的生物技術,故冠以“生物科技”之名。但記者在車間內不但沒看到高深的技術研發部門,也沒有看到公司員工戴著口罩生產,反而看到的是部分銹跡斑斑的設備,難道這樣的企業就算高科技?在大型黃酒企業已經更換不銹鋼設備時,公司卻沿用古越龍山的老設備,這樣的企業有競爭力嗎?


              高端酒從何而來?


              在招股書中,勝景山河從事黃酒的生產源于2003年,至今不過7年時間。但公司竟然生產出包括20年陳釀“古典”在內的,多款8年、10年、12年、15年、18年、20年的陳年黃酒,公司到底是以哪里的陳年老酒作為基酒?據公司內部人士龐虎透露,古越樓臺的陳年基酒全部來自古越龍山,然而公司在招股書中極力回避與古越龍山的關系,這又是為什么?


              開工不足如何造就高產能


              在招股書中,公司生產人員為35人,產能可以達到1.6萬噸,即人均產能高達457.1噸/年。但實際情況卻是工廠人丁稀少,設備開工不足且部分銹跡斑斑。這樣的環境如何創造出高于古越龍山人均產能99.9噸/年,金楓酒業人均產能238.6噸/年的“奇跡”?


              生產日期和衛生環境“缺失”


              眾所周知,食品企業最重要的就是生產環境。在記者的暗訪中,勝景山河生產車間洗完后的糯米隨意堆放在路旁,各個環節的生產人員均沒有佩戴口罩;在隨地擺放的成品酒瓶上,無論是酒瓶還是酒蓋,記者均未發現生產日期。據公司人士介紹,只有到包裝的時候才會打上生產日期,這樣確定下來的生產日期有意義嗎?


              產銷旺季工廠冷冷清清


              在招股書中,公司稱由于傳統消費習慣所致,黃酒多用于溫飲,更適合寒冷季節,所以公司在第一季度和第四季度的銷售收入和營業利潤占比較大,尤其第四季度占比最為顯著。2009年數據顯示,一季度營業收入占比為24.58%,四季度營業收入占比為32.84%。


              然而,記者在實地暗訪中發現,當前勝景山河廠區內冷冷清清,雖然公司人士稱實行“三班倒”,但其目的并不是加班加點生產,而是為了節約電!各個環節的生產人員也少得可憐,包裝車間完全沒有忙碌的跡象,部分設備沒有運轉。在記者蹲守的近10個小時,都未見到有拖貨的車輛出入,難道這就是產銷旺季應該出現的景象嗎?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聯系電話:021-60900099轉688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無錫:15152247316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国产日本精品在线观看_欧美日韩综合精品一区二区三区_97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_国产中文字幕六九九九
        2. <acronym id="mz9d1"><output id="mz9d1"></output></acronym>

          <sub id="mz9d1"><ol id="mz9d1"><nobr id="mz9d1"></nobr></ol></sub>
              1. <sup id="mz9d1"></sup>
                亚洲乱码中文字幕久久 | 日本在线不卡中文字幕资源 | 资源站色在线观看精品 | 一本中文在线视频 | 伊人精品影院一本到综合 | 亚洲一级在线观看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