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1-12 01:25:30
安能辨我是“熊”雌——如同1年多前人們的預期一樣,這個兔年,確實復雜。
黑天鵝危機、債市劇震、IPO泡沫、股基失守……這只難以捉摸的兔子,將會給龍年帶來什么?這只“龍”,是要上天,還是下海?
在龍年即將到來之際,為了幫助讀者更多地反思兔年的“遺產”,看到龍年的希望,《每日經濟新聞》特向多家基金公司投研人士約來稿件,從今日起到節前開設“基金看龍年”專欄,讓您看得比市場再遠一些。
2011年,各種經濟事件和沖擊頻繁發生。先是國內通脹持續高燒,接著是經濟增長逐季回落,悲觀預期逐漸加重,資本市場出現了罕見的股債“雙殺”現象。
盡管當前通脹順利回落,再一次給了我們爭取經濟轉型的機會,但我們依然處于一個高度不確定的投資世界。
一方面,歐債危機持續發酵,最壞的時刻可能遠未到來,全球經濟調整具有較高復雜性;另一方面,國內經濟轉型與產業升級將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還會經歷這樣或那樣的“陣痛”。因此,我們預期震蕩將是今后一個時期A股市場的一個鮮明特征,未來投資更多的還是來自于α的機會。
不過較為確定的是,當前經濟轉型、產業結構調整和城鎮化的繼續推進,使得中國經濟的內生性增長動力依然強勁。未來市場并不缺乏高質量的、具有良好成長潛力的個股,權益市場也不缺乏長期的賺錢機會。
今年以來,A股經歷了持續的估值壓縮,市場情緒極度低落。但我們在長期的投資過程中發現,在很多時候,行業板塊和上市公司基本面的變化實際上并沒有股價那么劇烈,有些股價的波動更多地反映了一種市場的預期和投資者的心理。
這客觀上要求我們看得比市場再遠一些,抱著長期的投資心態,穿過流動性和估值的短視陷阱,看透那些具備雄心壯志的好企業進行長期持有和投資。
我們一直強調研究為本,也一直相信精選成長股可以戰勝趨勢的波動。真正貨真價實的成長股,只要假以時日,不僅在資本增值方面體現出優勢,而且隨著公司的成長,股利回報也往往會有優異的表現。
對于主題投資,人民幣匯率制度改革、政府主導的投資方向、產業結構升級等,對市場有中長期影響的投資主題,始終是值得我們關注的重點。而對于周期性個股,我們更傾向于隨著經濟發展,估值中樞不斷提升的個股。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