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網 2012-02-13 15:36:38
從利潤率來看,萬達院線凈利率達17%,而橙天嘉禾凈利潤率僅2.3%,星美國際為7.9%。而在單一影院收入逐年降低的規律之下,院線公司之間拼的就是其總收入以及利潤率。萬達毫無疑問強勢領先。
《每日經濟新聞》近期《涉嫌利用壟斷地位牟利 影院禁“外食”或有新說法》一文,報道了鎮江萬達影城消費者投訴影院不允許外帶食品、自己卻高價售賣爆米花、可樂一事。
文中提到,記者采訪北京萬達影城媒體宣傳處,該處工作人員表示此類投訴并不新鮮,且早有結論,不愿再作回應。令人感覺態度非常的傲慢,啥也不怕的樣子。
跳出這樁社會爭端,結合最近萬達電影院線股份有限公司正在沖刺IPO的新聞,可以思考一下,萬達院線從掛牌開業到做到全國第一,僅歷時5年,為什么能夠成長得這么快?
1、先來看看萬達影院的相關數據。
2011年萬達院線票房收入達17.7億元,同比增幅26%,第二名中影星美為13.7億元;董事長王健林稱影院的凈利率是17%,超過主業(商業地產);旗下86家五星級影城,2011年票房收入前10的電影院萬達占據了三席;全國共730塊銀幕,每塊屏幕收入為242萬元,超過全國平均水平--141萬元;萬達2011年的目標是達到830塊銀幕,年收入達到27億~30億元,計劃到2012年再開120家影城,擁有銀幕1100塊,年收入達到35億元,市場份額達到20%以上。
2、橫向對比。
影視行業里的上市公司中,港股上市的橙天嘉禾與星美國際的主營業務是與萬達院線較為接近的,這兩家的影城業務收入(2011年上半年)分別為5.3億港元和2.25億港元。相比萬達,少了很多。從利潤率來看,萬達院線凈利率達17%,而橙天嘉禾凈利潤率僅2.3%,星美國際為7.9%。而在單一影院收入逐年降低的規律之下,院線公司之間拼的就是其總收入以及利潤率。萬達毫無疑問強勢領先。
3、萬達院線為何能賺這么多?可從以下幾方面入手來了解一下。
分析人士認為,萬達的成功首先依賴國內電影產業的高速發展;其次基于影院資產在電影產業鏈內的居高地位與分賬模式;更重要的,還與其捆綁商業地產、難以被復制的擴張路徑緊密相關。
1、市場。“我國電影票房從2003年的約9億到2009年逾62億,2010年將超100億,增幅超過10倍,年復合增長率接近40%。”東方證券投資銀行部董事、影視文化行業組負責人張亞波表示,“但中國每10萬人擁有屏幕數量0.41塊,美國卻是12.7塊,差距達30多倍。”國內銀幕數僅為4000多塊,市場遠未飽和。
2、影院資產。一個趨勢是,有實力的電影集團紛紛開始自建院線,如華誼兄弟、星美國際等。但是,星美目前在內地的影院數量30多家,橙天嘉禾在內地有17家影院;華誼就更少了,電影院根本不是其主業。萬達的影城87家,100%由自己投資建設。
3、分賬模式。萬達院線作為渠道商,一般可獲得票房收入的57%。而去年底《金陵十三釵》還未上映就上演了一出院線與發行方間的利益爭奪戰,分賬比例過半,卻還紛紛叫苦。但是萬達似乎能夠保持較堅挺的價格,保證利潤,原因是什么?
4、銀幕之外的暴利--爆米花營收。食品、電影衍生品的售賣獲得的收入,約為票房收入的10%~16%,而且成本極低。
我很好奇地研究了一下影院里的爆米花,才弄明白為什么文章開頭說到的影院絕對不允許顧客自帶食品。國外曾有人做過調查,影院爆米花的利潤至少在90%以上,可以稱得上“星球上最賺錢的合法商品”。杭州一家影院的負責人透露,賣出的爆米花和可樂與票房收入有一個固定比例,一般來說,每賣出100元電影票,就能為影院帶來20元的零食收入,成本兩三元的可樂,利潤率達到300%以上。爆米花的利潤比電影票高很多,50%的票房給了制片方和發行方,但影院的水電、人力、物業的成本如何消解?就得靠占地不多的零食售賣了,而且能迅速收回成本。《爆米花文化》一書的作者安德魯·史密斯說,把這些都算在內,電影院真正的利潤率接近75%。
5、特點。院線企業中,萬達院線作為萬達商業地產衍生出來的重要業態存在,其與商業地產開發捆綁的獨特架構模式,至今難以被復制并超越。
如果能夠將以上5點一一落實,大致可以解釋為何萬達院線能在短短5年中迅速成功。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