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6-19 01:19:20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李卓 發自北京
每經記者 李卓 發自北京
是退,是進?大連港(601880,收盤價2.97元)一份“放棄錦州港優先受讓權”的公告,再次將大股東大連港集團收購錦州港(600190,收盤價4.03元)部分股權事宜推至輿論的風口浪尖。
“從市場層面來看,未來十年,錦州港都難以給大連港帶來可預見性的實質收益,而大連港放棄參股錦州港也正好是市場力量的顯現。”大連海事大學世界經濟研究所所長劉斌昨日(6月18日)對《每日經濟新聞》表示。
不過,不同于劉斌的觀點,有業內人士指出,就大連港與營口港競爭日益激烈的程度來看,大連港集團收購錦州港已經勢在必行。
“此前,外界一直擔心復雜的股權結構或將成為收購的最大攔路虎。而大連港放棄參股,正好避免了A+H+B股權結構的出現,在某種層面上反而肅清了收購障礙,有利于收購的加速。”該業內人士指出。
就放棄收購錦州港部分股權更深層次的原因,記者多次聯系大連港及大連港集團方面,但并未與之取得聯系。
大連港放棄優先受讓權
在劉斌看來,這是一場政府指令與企業、市場之間的博弈。
大連港集團入股錦州港以后,根據《不競爭協議》的相關規定,大連港擁有一項選擇權,可以隨時決定收購大連港集團持有的錦州港股份。
放棄參股,意味著盡管大連港控股股東——大連港集團已經與錦州國資就錦州港股權轉讓事宜達成意向,但作為上市公司主體的大連港將不參與本次受讓錦州港股份的業務機會。
這已經不是大連港第一次放棄參股錦州港。早在2008年,大連港集團也曾向大連港提供了一次優先認購錦州港定向增發A股股份的投資機會,大連港因代價高及業務并未構成競爭關系,放棄認購。這一次,原因幾近相同。
大連港公告解釋稱,首先,如果只能取得錦州港5.03%的股權,僅單純作為財務投資,對優化公司的業務布局和生產經營無法產生實質性作用。同時,錦州港2011年度每股收益為0.160元,2012年一季度每股收益為0.030元,其2011年市盈率為28.50倍,移動平均市盈率為31.54倍,遠高于大連港的市盈率水平,投資成本相對過高。
此外,大連港認為,錦州港的主營業務與上市集團的主營業務并不存在競爭關系,協同效應不明顯。
令人玩味的是,一方面大連港屢次認為協同效應不明顯,拒絕參股;另一方面,遼寧政府層面卻一直認為大連港與錦州港業務具有很強的互補性,并強調希望兩港進行“資本層面”的合作。包括4年前(2008年),遼寧省省長陳政高就曾公開表態說:“省政府業已明確,除營口港外,全省港口都要進入大連港集團。”這幾年大連港與錦州港之間的緋聞不斷,也正是基于此。
劉斌昨日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從政府層面來說,要組成遼寧省的港口集團,今后是水到渠成的事,關鍵在于市場層面是否允許,競爭是否已經達到趨同程度。顯然,這是目前市場對政府作用 “不買賬”的表現,他也一直對收購持反對意見。
或反促大連港集團收購加速
即便放棄參股錦州港,大連港似乎仍不足以為洗清 “違規信披”的嫌疑,包括此前發起小股東維權倡議的北京市華一律師事務所律師浦志強,昨日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仍舊堅持認為大連港涉嫌內幕交易,等待證監會的調查結果。
同時,更受市場關注的是,大連港此舉,可能加速大連港集團對錦州港的收購。
“大連港放棄參股,正好避免了A+H+B股權結構的出現,這實際是為(大連港)集團收購開道。”業內人士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指出。
由于大連港在A股與H股上市,錦州港在A股與B股上市,要完成資本市場的整合,技術上有較大的難度;早在2006年,錦州港因大連港擬要約收購其A、B股股票而停牌,但最終因錦州港擁有2億多股B股,存在政策壁壘,該次收購以失敗告終。之后,大連港集團采取 “迂回”戰術,2009年通過參加錦州港增發,一躍成為錦州港第二大股東。
此外,業內人士昨日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補充指出,據此前的消息透露,4月29日,錦州市政府在與大連港集團簽署《股權轉讓意向書》時,規定了轉讓價格為每股7.77元,這相對于4月27日錦州港二級市場收盤價3.92元/股,溢價非常明顯。這顯然是大連港董事會所不能接受的。
“股份公司如果參與收購肯定要按市價去收,溢價明顯,股東不會同意,而集團層面在政府主導下,即便收購成本相對較高,也不會像股份公司那樣在乎,收購起來更容易。”上述業內人士對此表示。
至于外界熱議當年入駐錦州港時,錦州港大股東東方集團曾得到過當地有關部門的書面承諾,保證錦州港國資公司不論何時轉讓均須先征得東方集團同意。這最后一道坎是否可以堅守得住?東方集團董秘孫明濤昨日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對此暫時不予置評。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