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18 10:27:52
本次活動上,一批“北郵系”項目集中簽約落地成都,北京郵電大學還在現場發布了100余項科技成果,更多未來產業的“種子”有望在成都找到發展的土壤。
每經記者|楊棄非 每經編輯|劉艷美
城市關于未來產業的新一輪競逐加速推進,眼下,成都再出新招。
7月16日,“科創天府 智匯蓉城”未來產業科技成果對接及生態共創共建專場活動在成都錦江區舉行。本次活動上,北郵未來通信研究院(成都)及北郵興錦未來通信科技(成都)有限公司正式揭牌,標志著成都以校地企合作推動未來產業發展的探索邁出新的一步。
此外,一批“北郵系”項目集中簽約落地成都,北京郵電大學還在現場發布了100余項科技成果,更多未來產業的“種子”有望在成都找到發展的土壤。
活動現場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楊棄非 攝
隨著第四次工業革命加速演進,未來產業的發展正從規劃圖走向實景圖。
成都已然向“未來產業之城”進發。此前,成都提出發展人形機器人、腦機接口、量子科技、商業航天等未來產業,布局建設了10個未來產業孵化加速園。到現在,國內首個階梯式低空空域在成都正式投用,沃飛長空AE200成為全國首個完成全傾轉過渡飛行試驗的eVTOL產品,全球首顆AI超分商業衛星“蓉漂號”實現入軌。
而作為本次活動的舉辦地,成都錦江區正在加速成為未來產業的重要承載地。據錦江區相關負責人介紹,錦江圍繞“建設西部首個未來產業集聚區”目標,聚力發展智簡6G、腦機接口、量子科技、具身智能、低空經濟、智能網聯六大未來產業賽道,布局“首發春熙路+科創白鷺灣”雙核共興經濟地理,構建“1+6+2”的未來產業發展格局。
此次活動上,一批新項目集中落地,涉及新一代信息通信、人工智能、低空經濟等領域,更讓成都未來產業的構架有了更多前沿科技的支撐。
其中,成都科創投資集團與北京郵電大學分別簽署關于智能穿戴設備、低場智能磁共振系統、三維光場顯示、毫米波人體感知等成果轉化意向投資協議,以促進更多科技成果在成都轉化,引聚更多優質企業和創新團隊前來發展。
不僅如此,一批中國科學院、北京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北京理工大學、西安交通大學等校地合作重點項目落地成都。
中科星圖智慧科技有限公司此次在成都簽約落地了低空經濟管控平臺項目。其首席科學家張立介紹,該項目將推動無人機的“一城統管”“一網統飛”,避免不同飛行器因線路不互通而造成事故。此外,該項目還能拓展更多無人機應用,比如作為“共享平臺”推動多種場景的“一機多能”靈活應用,以減少冗余、提升飛行資源利用率。
事實上,作為低空經濟的重要基礎設施,管控平臺成為各地目前加碼布局的重點。據張立解釋,與民航相比,低空飛行高度偏低、受地面因素影響更大,且低空飛行器數量更大、隨機性更高,需要更強大高效的數據底座和算法支持。
而如張立所說,選擇成都,源于其低空經濟產業發展優勢和各類場景應用的廣闊空間。去年,成都獲批成為全國首批低空空域協同管理改革試驗區,其低空經濟發展速度還將進一步加快。
這些項目背后,“北郵系”的分量不可謂不重。
事實上,在各地有關未來產業的競逐中,前沿創新已成為關鍵變量。一個關鍵問題是,如何抓住源頭創新,并推動其加速轉化落地?
早在今年4月,北郵未來通信研究院(成都)合作協議簽署儀式在成都舉行,將按照北京郵電大學、中國電信四川公司、成都科技局以及錦江區四方共建模式籌建,在新一代互聯網、人工智能等方向開展技術攻關,建成概念驗證、科研演示等創新平臺,共同促進更多創新成果在蓉落地轉化。
三個月后,北郵未來通信研究院(成都)在此次活動上首次亮相。據北郵未來通信研究院(成都)院長尹長川介紹,研究院的目標是打造國際一流的6G通信研發基地,探索“名校、名企、名城”合作新模式,并將利用3—5年時間帶動千億規模產業發展。
而依托北郵未來通信研究院(成都),一批科創平臺也在加速推進建設。比如,全球領先的通信技術研究院將聚焦6G、人工智能、泛在通信、低空經濟等細分領域,解決關鍵技術攻關等“卡脖子”問題,產出標志性科技成果。包括通信領域概念驗證平臺、通信領域科技成果轉化中心等,亦均被寫進了此次合作的具體構想當中。
換句話說,多方參與合作,關鍵在于構建一個有助于推動前沿科技轉化的機制。事實上,如尹長川所說,活動當天北郵就簽約了4個項目、并有6個項目參加路演;而在同期舉行的對接活動中,北郵還帶來了20余個項目,發布了100項科研成果,以期推動更多企業在成都孵化落地。
不僅如此,更多結合當地產業發展需求的項目也有望加速落地。據尹長川介紹,在人工智能應用上,結合成都文旅優勢,正在推動智慧文旅相關項目落地;而基于當地教育優勢,“無邊界大學”等智慧教育的新模式更被納入探索當中,以技術實現教育普惠。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