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cronym id="mz9d1"><output id="mz9d1"></output></acronym>

    <sub id="mz9d1"><ol id="mz9d1"><nobr id="mz9d1"></nobr></ol></sub>
        1. <sup id="mz9d1"></sup>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6年后重修舊好 達能蒙牛合釀酸奶

          2013-05-21 01:23:26

          達能中國的酸奶業務將與蒙牛酸奶業務合并,雙方將組建新的合資公司專項從事酸奶生產及銷售業務。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趙陳婷 發自北京    

          每經記者 趙陳婷 發自北京

          2006年曾高調宣布合作拓展酸奶業務卻在一年后“閃電離異”的蒙牛乳業(02319,HK)和達能集團,6年后再一次因為酸奶業務走到了一起。

          昨日(5月20日),蒙牛乳業發布公告稱與達能簽署了框架協議,達能中國的酸奶業務將與蒙牛酸奶業務合并,雙方將組建新的合資公司專項從事酸奶生產及銷售業務。受此影響,蒙牛乳業股價大漲10.41%,報收27.05港元。

          盡管蒙牛乳業母公司中糧集團強調,這項合資安排將發揮達能和蒙牛乳業兩者品牌的互補效益,但蒙牛這次與達能的合作前景并不被業界看好。

          有業內專家告訴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與娃哈哈、光明等多家企業的合作均以失敗告終的達能集團,其搶占中國市場的野心不會改變,而蒙牛也不會放棄自身酸奶業務的發展,因此兩者合作不會久遠。

          6年前曾合作未果/

          蒙牛乳業公告顯示,蒙牛與達能擬對低溫產品業務實施重組,合資項目將包括12家合資公司及1家合資控股公司,合資項目將由蒙牛與達能分別持有80%和20%。

          不過,達能這次的合作對象不僅限于此。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蒙牛大股東中糧集團將向其與達能分別持有51%和49%的合營公司,出售蒙牛的8.3%已發行股本(約1.48億股)。而達能通過合資公司在蒙牛乳業的首期持股約為4%,成為蒙牛的戰略股東,并計劃將來根據市場進展增持蒙牛的股份。達能方面稱,對于以上兩項合作,達能總投資約26億人民幣。

          事實上,類似的合作早在6年前就已經上演。

          2006年12月,蒙牛與達能突然宣布,雙方將共同組建合資公司,致力于酸奶等產品的生產、研發與銷售。蒙牛將擁有合資公司51%的股份,達能持股49%,合資公司總投資近8億元人民幣。

          在蒙牛之前,達能與光明乳業在酸奶業務上的合作已經有十多年。有報道稱,蒙牛和達能合作后的2007年4月初,達能把原本托付光明打理的酸奶品牌“碧悠”轉交蒙牛生產銷售。同年10月,達能賠償并完全撤資光明乳業后,全線收回達能酸奶品牌。

          但押寶蒙牛的達能卻在兩個月后宣布,雙方成立合資企業合約于2007年12月18日終止。

          對于合作終止的原因,雙方當時發布的聯合聲明中表示,由于雙方在一些方面的外部合作條件尚不成熟,以及有關出資的先決條件未能在雙方約定的時間前完成。

          有業內人士透露,達能與蒙牛2006年簽署的合作協議宣告終止是因為在商務部審批環節受阻。而受阻原因即是相關部門已汲取達能娃哈哈合資糾紛的 “前車之鑒”。

          但這次合作失敗成為達能酸奶在中國市場的轉折點。與蒙牛分手后,達能集團在中國酸奶行業的表現開始走下坡路。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行業專家表示,當時達能在中國是沒有工廠的,以前在華的工廠都已被光明收購。為此,達能集團收購了國內乳制品企業妙士乳業位于北京、上海的兩家工廠,希望借此開啟其在華的獨資進程。

          資深乳業專家王丁棉告訴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2011年,上海工廠宣布“暫停生產”后,達能在中國的酸奶業務僅有北京妙士乳業一家公司生產,產品只能勉強覆蓋一線城市,且成本巨大。

          “為保持新鮮度,低溫酸奶需要冷鏈運輸,成本比較高,在華東和華南地區找不到合適貼牌代工企業情況下,達能不得不選擇將北京生產的酸奶運往上海、廣州等地。由于路途遙遠運輸成本高企,同時產品的新鮮度也受到影響。”王丁棉解釋道。

          再次牽手蒙牛,凸顯了達能對中國酸奶市場需求的信心。有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全國酸奶市場年銷售額大概是200億人民幣。2012年,達能中國的酸奶業務的年銷售額不會超過15億人民幣,不足10%。

          中糧集團方面提供的數據顯示,2012年,達能中國的酸奶業務與蒙牛酸奶業務兩者銷售額合計約40億元人民幣, 市場份額約21%。

          合作前景不被看好/

          相比達能如今在中國酸奶市場的困局,蒙牛在這6年多的時間也發生了不小的變化。有業內人士表示,再次合作,達能這一次更多是看中蒙牛背后中糧集團的背景。

          但王丁棉表示,達能與蒙牛此前的分手留下很深的隔閡。當時雙方已經進入合作實施階段,達能方面的技術和管理經驗等在一定程度上已被蒙牛吸收。王丁棉透露,現在國內很多酸奶在改良后,與達能酸奶沒有太大差別。光明的酸奶產品基本按照此前達能留下的那一套,即使蒙牛如今的酸奶也是對從達能那里學到的工藝進行改良。

          對于這次蒙牛同達能再次合作的原因,有乳業專家表示,蒙牛如今的主力產品是常溫奶方面的特侖蘇和乳酸飲料。目前蒙牛在酸奶業務方面有一定的優勢,因此選擇在酸奶業務方面突破。蒙牛被中糧接手后,之前更多是在調整常溫奶業務,如今需要在酸奶業務管理上借鑒達能方面的一些經驗。

          達能與蒙牛的再次合作尚須獲得相關政府部門批準,預計將花費數月時間完成。不過,此前蒙牛和達能合作不到一年就因商務部審批環節擱淺,這一次能否得到批準尚未可知。

          中投顧問研究員簡愛華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此前達能與娃哈哈、光明的合作失敗主要是因為達能欲控制兩者,以實現自身品牌在中國的迅速發展,光明和娃哈哈不愿放棄公司控制權方才導致合作失敗。達能作為世界最大酸奶制造商,其搶占中國市場的野心不會改變,而蒙牛也不會放棄自身酸奶業務的發展,因此兩者合作能否久遠還需畫個問號。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每經記者趙陳婷發自北京 2006年曾高調宣布合作拓展酸奶業務卻在一年后“閃電離異”的蒙牛乳業(02319,HK)和達能集團,6年后再一次因為酸奶業務走到了一起。 昨日(5月20日),蒙牛乳業發布公告稱與達能簽署了框架協議,達能中國的酸奶業務將與蒙牛酸奶業務合并,雙方將組建新的合資公司專項從事酸奶生產及銷售業務。受此影響,蒙牛乳業股價大漲10.41%,報收27.05港元。 盡管蒙牛乳業母公司中糧集團強調,這項合資安排將發揮達能和蒙牛乳業兩者品牌的互補效益,但蒙牛這次與達能的合作前景并不被業界看好。 有業內專家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與娃哈哈、光明等多家企業的合作均以失敗告終的達能集團,其搶占中國市場的野心不會改變,而蒙牛也不會放棄自身酸奶業務的發展,因此兩者合作不會久遠。 6年前曾合作未果/ 蒙牛乳業公告顯示,蒙牛與達能擬對低溫產品業務實施重組,合資項目將包括12家合資公司及1家合資控股公司,合資項目將由蒙牛與達能分別持有80%和20%。 不過,達能這次的合作對象不僅限于此。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蒙牛大股東中糧集團將向其與達能分別持有51%和49%的合營公司,出售蒙牛的8.3%已發行股本(約1.48億股)。而達能通過合資公司在蒙牛乳業的首期持股約為4%,成為蒙牛的戰略股東,并計劃將來根據市場進展增持蒙牛的股份。達能方面稱,對于以上兩項合作,達能總投資約26億人民幣。 事實上,類似的合作早在6年前就已經上演。 2006年12月,蒙牛與達能突然宣布,雙方將共同組建合資公司,致力于酸奶等產品的生產、研發與銷售。蒙牛將擁有合資公司51%的股份,達能持股49%,合資公司總投資近8億元人民幣。 在蒙牛之前,達能與光明乳業在酸奶業務上的合作已經有十多年。有報道稱,蒙牛和達能合作后的2007年4月初,達能把原本托付光明打理的酸奶品牌“碧悠”轉交蒙牛生產銷售。同年10月,達能賠償并完全撤資光明乳業后,全線收回達能酸奶品牌。 但押寶蒙牛的達能卻在兩個月后宣布,雙方成立合資企業合約于2007年12月18日終止。 對于合作終止的原因,雙方當時發布的聯合聲明中表示,由于雙方在一些方面的外部合作條件尚不成熟,以及有關出資的先決條件未能在雙方約定的時間前完成。 有業內人士透露,達能與蒙牛2006年簽署的合作協議宣告終止是因為在商務部審批環節受阻。而受阻原因即是相關部門已汲取達能娃哈哈合資糾紛的“前車之鑒”。 但這次合作失敗成為達能酸奶在中國市場的轉折點。與蒙牛分手后,達能集團在中國酸奶行業的表現開始走下坡路。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行業專家表示,當時達能在中國是沒有工廠的,以前在華的工廠都已被光明收購。為此,達能集團收購了國內乳制品企業妙士乳業位于北京、上海的兩家工廠,希望借此開啟其在華的獨資進程。 資深乳業專家王丁棉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2011年,上海工廠宣布“暫停生產”后,達能在中國的酸奶業務僅有北京妙士乳業一家公司生產,產品只能勉強覆蓋一線城市,且成本巨大。 “為保持新鮮度,低溫酸奶需要冷鏈運輸,成本比較高,在華東和華南地區找不到合適貼牌代工企業情況下,達能不得不選擇將北京生產的酸奶運往上海、廣州等地。由于路途遙遠運輸成本高企,同時產品的新鮮度也受到影響。”王丁棉解釋道。 再次牽手蒙牛,凸顯了達能對中國酸奶市場需求的信心。有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全國酸奶市場年銷售額大概是200億人民幣。2012年,達能中國的酸奶業務的年銷售額不會超過15億人民幣,不足10%。 中糧集團方面提供的數據顯示,2012年,達能中國的酸奶業務與蒙牛酸奶業務兩者銷售額合計約40億元人民幣,市場份額約21%。 合作前景不被看好/ 相比達能如今在中國酸奶市場的困局,蒙牛在這6年多的時間也發生了不小的變化。有業內人士表示,再次合作,達能這一次更多是看中蒙牛背后中糧集團的背景。 但王丁棉表示,達能與蒙牛此前的分手留下很深的隔閡。當時雙方已經進入合作實施階段,達能方面的技術和管理經驗等在一定程度上已被蒙牛吸收。王丁棉透露,現在國內很多酸奶在改良后,與達能酸奶沒有太大差別。光明的酸奶產品基本按照此前達能留下的那一套,即使蒙牛如今的酸奶也是對從達能那里學到的工藝進行改良。 對于這次蒙牛同達能再次合作的原因,有乳業專家表示,蒙牛如今的主力產品是常溫奶方面的特侖蘇和乳酸飲料。目前蒙牛在酸奶業務方面有一定的優勢,因此選擇在酸奶業務方面突破。蒙牛被中糧接手后,之前更多是在調整常溫奶業務,如今需要在酸奶業務管理上借鑒達能方面的一些經驗。 達能與蒙牛的再次合作尚須獲得相關政府部門批準,預計將花費數月時間完成。不過,此前蒙牛和達能合作不到一年就因商務部審批環節擱淺,這一次能否得到批準尚未可知。 中投顧問研究員簡愛華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此前達能與娃哈哈、光明的合作失敗主要是因為達能欲控制兩者,以實現自身品牌在中國的迅速發展,光明和娃哈哈不愿放棄公司控制權方才導致合作失敗。達能作為世界最大酸奶制造商,其搶占中國市場的野心不會改變,而蒙牛也不會放棄自身酸奶業務的發展,因此兩者合作能否久遠還需畫個問號。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国产日本精品在线观看_欧美日韩综合精品一区二区三区_97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_国产中文字幕六九九九
        2. <acronym id="mz9d1"><output id="mz9d1"></output></acronym>

          <sub id="mz9d1"><ol id="mz9d1"><nobr id="mz9d1"></nobr></ol></sub>
              1. <sup id="mz9d1"></sup>
                色窝窝播放视频在线观看 | 亚洲欧美国产精品一区 | 日本特级婬片免费看 | 日韩免费在线中文字幕 | 五月天一区二区精品 | 午夜福利久久野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