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日報 2013-06-19 09:16:02
昨日,央行在公開市場被動投放資金250億元
近日,市場頻頻傳出大型金融機構要求央行降準以釋放資金的消息,它們希望用這種方式來緩解目前的流動性“囧途”。然而,從各方面透出的信息看,雖然降準理論上存在可能,但要“落地”卻存在一定難度。
就是在市場流動性異常緊張的當下,央行都沒有停止央票的發行(僅在端午假期后暫停了一次)。昨日,央行在公開市場發行了20億元3個月期央票,參考收益率持平于2.9089%。曾于周一詢量的正回購和逆回購都未出現在昨日的公開市場操作中。由于昨日到期央票和正回購共計270億元,央行單日實現資金凈投放250億元。
統計顯示,在6月份剩余的時間里,僅有6月21日有180億元央票到期,無正回購到期。在上半年剩下的時間里,央行被動投放的流動性規模較小。
外匯局于5月初下發“20號文”并開始打擊虛假外貿已經見效,5月份金融機構新增外匯占款較4月份大幅下降。于是,部分金融機構將流動性補給寄望于降準。
部分銀行業內人士認為,目前銀行間資金面緊張在一定程度上是因為銀行內部問題,比如對銀行理財產品、票據融資監管的加強等。央行可能對當前資金面的緊張情況理解為結構性問題,可以依賴銀行間自己調節,因此無意采取積極主動的措施進行化解。
銀監會主席尚福林近日在2013年城商行年會上強調,要注意防范不符合實體經濟真實需求的“金融創新”,防止資金自我循環以及監管套利行為,確保信貸資金流入實體經濟。
尚福林的這個表態被市場理解為,央行與銀監會的判斷一致,都將當前的流動性緊張歸結為結構性問題。基于這種認識,預計貨幣政策的中性取向短期內不會發生變化,采取的措施很可能是從治理結構性問題著手,理順金融市場和實體經濟的關系。
“通過激活貨幣信貸存量支持實體經濟發展”是決策層的一個最新提法。分析人士認為,決策層的表態指明了今后貨幣信貸的管理重點將主要是盤活存量,而并非是從增量上做文章。為了將貨幣供應量控制在合理范圍,貨幣政策在數量調控上將維持中性。
原文:http://stock.hexun.com/2013-06-19/155283504.html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