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網 2013-07-26 09:14:51
7月24日,環保部公布了2013年4月環保舉報熱線受理情況,從舉報數量地區分布來看,河北(18件)、江蘇(18件)、山東(15件)、河南(11件)四省的舉報數量位于全國前列。
每經編輯| 李彪
每經記者 李彪 實習生 王宏平 發自北京
7月24日,環保部公布了2013年4月環保舉報熱線受理情況,從舉報數量地區分布來看,河北(18件)、江蘇(18件)、山東(15件)、河南(11件)四省的舉報數量位于全國前列。
其中,存在污染問題的案件中,涉及大氣的72件、涉及水的23件、涉及噪聲的25件、涉及固體廢棄物的1件、涉及項目審批的42件,從群眾反映的問題來看,對惡臭、異味污染問題的反映比較集中。
與上個月環保舉報熱線受理情況對比發現,舉報數量中最多的河北、江蘇、山東三地區依舊不變,且大氣涉案案件占總污染問題案件數量依舊過半。
對于河北、江蘇、山東等省份污染舉報案件較多的現狀,原美國夏威夷大學環境專家董良杰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一方面是由于這些地區本身是污染大戶,另一方面是由于這些地區居民環保意識在不斷增強。”
從經濟發展速度和產業結構來看,河北、江蘇、山東是經濟發展較快、工業比重較大的省份。據董良杰介紹,河北、山東的主要污染大戶是鋼鐵和化工產業,江蘇的主要污染問題來自于化工產業。
以農業大省山東為例,2012年,全省實現生產總值(GDP)超5萬億元,比上年增長9.8%,第二產業增加值增長10.5%。規模以上工業41個大類行業中,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增長21.3%,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增長17.3%,增長速度遠遠領先其他行業。
相比較而言,去年我國全年國內生產總值比上年增長7.8%,第二產業增加值增長8.1%。山東省的經濟發展速度遠遠高于全國水平,其中,化工、鋼鐵產業對其經濟增長的拉動效應明顯。
此次環保部公布的舉報數量結果中,河北、、江蘇、山東等省份的舉報數量位居前列并非無跡可尋。從今年以來,環保部公布的多起污染違法案件中,都不難找到上述省份企業的身影。
環境保護部公布的2013年第一季度重點環境污染事件處理情況中,共涉及13起案件,其中,山東、河北就分別占2起。
在今年5月,環保部發布的《環境保護部公布2012年度全國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核查處罰情況》中,河北鋼鐵集團、江蘇通州美亞熱電有限公司、江蘇南通醋酸纖維有限公司、山東里彥發電有限公司、河南金冠嘉華電力有限責任公司等企業就因脫硫設施不正常運行、監測數據弄虛作假,而被環保部點名并處罰。
而在之后環保部公布的《環境保護部掛牌督辦環境違法案件》中,環保部決定對河北省常恒能源技術開發有限公司、山東省華泰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河南省焦作瑞豐紙業有限公司等環境違法案件進行掛牌督辦。
從此次公布的存在污染問題的案件中,涉及大氣達到72件,遠遠超過水、噪聲及固體廢棄物。從案件數量來看,當前大氣污染問題依舊較為突出。
今年6月,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大氣污染防治十條措施。同時,針對該十條措施的《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的起草制定工作也基本完成,將于近期公布。
據了解,今年以來,山東省制定的《山東省2013-2020年大氣污染防治規劃》已開始面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江蘇省南京市委、市政府也發布了《深化藍天計劃控制大氣污染實施方案》;河北省針對大氣污染的《河北省大氣污染防治行動實施方案》也已編寫完成。
一位大氣污染防治領域專家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今年以來,各地都在積極制定大氣污染防治領域的規劃,但是,要想很快取得明顯效果較難,需要長期的監督和執行。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