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9-24 00:52:50
“如果上海自貿區試驗成功,中國改革可以向前走一大步。”商務部研究院研究員、北京新世紀跨國公司研究所所長王志樂昨日(9月23日)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說。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周洲
每經記者 周洲 發自北京
上海自貿區即將啟動,其服務業與金融業的試點,意味著我國要素市場開放的嘗試將進入倒計時。
“如果上海自貿區試驗成功,中國改革可以向前走一大步。”商務部研究院研究員、北京新世紀跨國公司研究所所長王志樂昨日(9月23日)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說。
他認為,上海自貿區是中國對外開放的新平臺,是推動國內改革的加速器,也是中國自加入世貿組織后對外開放的主線延續和創新。
“如果沒有開放,中國連改什么都可能不清楚。有外部壓力推動改革確實能起到積極作用。”王志樂說,對外開放為我們“怎么改革”提供了一個參考標準。
通過開放才知道改革什么
“回顧2001年加入世貿組織的歷史,可以為我們今天尋找開放突破口提供借鑒。”王志樂說,為了加入世貿組織,當時全國動員,解放思想、找差距、找缺口,沒有一個國家為加入世貿組織像中國這樣努力。對外開放為中國政府“怎么改革”提供了一個參考標準。
2011年,入世十年,中國全面履行了加入世貿組織的各項承諾,中國這十年出口增長了4.9倍,進口增長了4.7倍。“正是中國積極履行承諾,才推進了中國市場化改革,使得中國經濟體制從計劃走向市場,從而推動了中國經濟的大發展,與國際差距進一步縮小。”王志樂說。
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后,主要開放了商品貿易。而上海自貿區探索的則是要素市場開放、政府邊界厘清和管制放開,其意義被認為堪比甚至遠大于當年入世,它將為我國改革紅利的釋放起到怎樣的作用,值得期待。
今年3月27日~29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長三角調研時說:“30年前,波瀾壯闊的改革首先是由沿海開放的經濟特區帶動的。今天看來,用開放促進新一輪改革,依然有很大的空間和動力。而在這種開放的過程中,改革將釋放巨大的制度紅利。我們要用開放擴大內需,用開放形成倒逼機制,用開放促進新一輪改革。”
而上海自貿區,正是我國推動的新一輪開放試驗區。
探索要素市場開放參與TPP
自10月1日起,在上海自貿區這28平方公里內,將建立起一套不同的投資貿易和監管體系。清華大學中國經濟中心研究員常修澤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說,上海自貿區“境內關外”的試驗最直接的影響是投資貿易自由化和便利化;其次是對經濟體制改革有影響,比如對國企改革、金融、財稅、要素價格尤其是勞動力和資源環境的價格將產生重大影響。
常修澤和王志樂均認為中國應關注和研究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議(TPP)。
“如果中國的決策層決定加入TPP談判,那么上海自貿區將發揮關鍵性作用,至少會成為中國加入TPP談判之后的區域性開放窗口。”常修澤說。
王志樂認為,上海自貿區建設不應回避或抗拒參考TPP,“TPP的要求確實比世貿組織高,其對金融管理、政府管理企業、競爭中立等都有相應規定。如果中國現在開始參與,積極主動回應改善投資環境、加強知識產權保護等合理要求,或者可找到新的突破口。”王志樂說,同時,中國也有了主動權,可以比參與入世談判時更平等的姿態參與到國際標準制定當中。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