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證券報 2013-10-29 09:00:58
擁有百余年辦報歷史的上海,再次走到媒體變革的前沿。昨日,以《解放日報》、《文匯報》、《新民晚報》三大報系為法人架構,全新集成的“上海報業集團”正式掛牌。自此,中國紙媒轉型潮流中多了個更具革新意義的上海樣本。
每一次真正的革新,都是在順應歷史潮流。“這是一個時期趨勢和規律發展的必然結果。”作為上海報業集團第一任黨委書記、社長裘新如此表示。上海,曾是維新變法后改良派在國內創辦的第一份報紙《時報》的誕生地;曾是于右任、章太炎、邵力子、梁啟超、蔡元培等文化巨擘辦報革新的重要陣地。百年以降,文道巨變,以網絡及移動終端為載體的傳播方式正深刻沖擊著傳統媒體,如何順應時勢,提升主流媒體競爭力和影響力,成了此次上海報業變革的核心使命。
此前已有多家地方紙媒嘗試轉型。呈現不同的突圍樣本。
成都商報社控股的博瑞傳播、浙報集團控股的浙報傳媒主要往網絡游戲領域拓展;廣州日報社控股的粵傳媒以及運營華商系四報四刊及《證券時報》的華商傳媒,主要定位于跨媒體的整合,延伸廣告價值鏈;人民日報社控股的人民網則既發揮輿情監督能力,又攜手三大運營商搶占移動新媒體蛋糕。總體而言,這些轉型模式幾乎都指向了方興未艾的新媒體,其業務也確實呈現出強勁的盈利性。今日,人民網、百視通、中南傳媒等多家傳媒公司發布的三季報顯示,“新媒體化”最徹底的人民網盈利增長最高。
新媒體是大勢所趨。上海高層對此早有洞悉。裘新昨日表示,這次改革,是一次以黨報為代表的主流媒體“進軍和占領新媒體的廣闊空間”的主動出擊。他認為,此舉最根本的目的是讓解放、文匯、新民這三張在中國報業史上都有超過半個世紀以上歷史的報紙,在新的環境中找到生長空間。“這是集團成立的出發點、初衷和基礎。”
為此,上海報業集團架構中設立了四個“法人主體”。所謂四個“法人主體”,就是集團本身是法人,解放日報社、文匯報社、新民晚報社也各自是法人。裘新解釋,這樣做的目的,是要使得這三家報社擔當起報紙內容、輿論導向的責任主體;廣告經營的責任主體;將來也是向新媒體發展、向新品牌領域拓展的責任主體。形象地說,就是“一定要讓在第一線聞得到硝煙、聽得到槍聲的人,有決定權。”
但上海模式不僅僅是為新媒體而新媒體。這也是上海報業改革不同于其他地方報業改革的重要所在。裘新認為,今天的報業不是昨天的報紙,“"業"是事業、產業,"紙"僅僅是個載體。”裘新說,從理論上講,某一天,或許報紙沒有了,但報業作為內容生產行業、作為一個品牌,“我相信它永遠會在。”也因此,裘新表示,新的報業集團以報紙為核心、為目前最現實的載體,“但我相信報紙要贏得新的空間,必然要向報業發展,要向事業產業發展。”
復旦大學新聞學院教授李良榮說,“上海這次主動打破體制機制障礙,進行資源整合,在尋求新空間、實現新突破方面邁出了一大步。”
百濾而一致,殊途而同歸。自古至今,從結繩到竹簡,從帛紙到網絡,不管載體如何變化,優秀的內容不會因此消失,相反,科技的進步,帶來的是文化更加普惠人類,紙媒的革命,或是新聞業的新生。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