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2-25 01:37:46
在上海自貿區加速推進建設過程中,如何讓區內企業在 “單一窗口”問題上做到盡快與國際通行準則接軌,成為提高國際貿易便利化的重要措施。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夏冰 發自上海
每經記者 夏冰 發自上海
在上海自貿區加速推進建設過程中,如何讓區內企業在 “單一窗口”問題上做到盡快與國際通行準則接軌,成為提高國際貿易便利化的重要措施。
昨日 (2月24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上海市口岸辦獲悉,上海國際貿易“單一窗口”試點工作已正式啟動,將率先在上海自貿區洋山保稅港區開展試點,爭取今年6月上線測試運行。據上海市口岸辦相關人士介紹,“單一窗口”試點將依托上海電子口岸這一平臺開展。
所謂“單一窗口”,就是貿易和運輸企業通過一個點接入一個信息平臺,實現一次性遞交滿足監管部門要求的標準化單證和電子信息,監管部門處理狀態通過單一平臺反饋給申報人。推進“單一窗口”建設,不但可以提高政府監管效能,減少申報單證的重復錄入和數據信息的差錯,促進貿易程序便利,還能降低貿易和運輸企業的物流成本。
據悉,此前,上海相關口岸單位已在“單一窗口”領域開展了很多試點。例如,海關實施的通關作業無紙化改革、上海海關聯合檢驗檢疫部門試點的報關報檢 “一單兩報”、關檢合作“三個一”(即一次申報、一次查驗、一次放行)。
“從目前上海的監管通關現狀來看,‘單一窗口’試點以來基本運行穩定,具備了整個區域試點‘單一窗口’的條件。”作為試點工作組組長,海關總署黨組成員、國家口岸辦主任黃勝強對此指出,上海推進“單一窗口”建設,將通過整合口岸監管資源,加強通關協作,實施流程再造,可以進一步提高口岸通行效率,降低貿易成本,更好地向市場釋放改革紅利。他認為,建設“單一窗口”關鍵是要形成一個窗口,建立一個模式、建設一個平臺、健全一個機制。
相關資料顯示:今年以來,上海口岸通過“一單兩報”系統受理“一次申報”貨物221批,共同實施查驗貨物1819批,聯網放行貨物40896批。其中,自貿區內“一次申報”貨物24批,共同實施查驗貨物250批,聯網放行貨物15266批。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