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網 2014-04-22 08:49:17
每經編輯|陳小雨
每經記者 尚希 發(fā)自北京
“我們現在的土地儲備除了福建,基本都在北京和上海,這些區(qū)域能夠實現快速去化。”剛剛從河北武清以6億元總價、200%的高溢價率奪地歸來的泰禾集團董事長黃其森,18日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專訪時表示,在武清拿地是為了瞄準北京市場。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粗略統(tǒng)計了泰禾年內的拿地金額,截至目前(4月20日),泰禾地產共斥資140億元拿地。在今年房企拿地積極性略有放緩的同時,泰禾在土地儲備方面的支出依然大手筆。根據克而瑞最新統(tǒng)計的房企拿地金額排名前50強,僅兩家企業(yè)拿地金額超過百億。
對于全年土地支出,黃其森表示,不會超過今年的銷售額。
融資成本欲再降
相比去年全年195億元的拿地金額,泰禾今年拿地的速度并未放緩。今年以來,泰禾分別在福建、上海、北京等地拿下多宗地塊,總斥資約140億元,“補倉”動作頻頻。
“去年拿下的這些地塊如果放在現在,可能就要花400億元來拿。”黃其森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目前對房企來說最大的成本便是土地成本,“只要地拿對了,項目基本上就成功了一半。”據其透露,泰禾今年的銷售目標是250億元。
一直以來,泰禾在開發(fā)過程中對金融杠桿的使用十分密集。“基本上能看到的金融工具我們都用過或者正在研究。”根據泰禾內部一位負責投資的高管告訴記者,目前在泰禾的融資機構比例中,銀行開發(fā)貸占比大約在30%~35%,房地產基金大概在30%,信托為30%。他進一步表示,今年仍然會靈活運用這些金融工具。據其透露,泰禾斥資51.7億元在10日剛剛拿下的大興黃村地塊,也是在拿地之前就與金融機構談好了合作。
不難發(fā)現,在泰禾的拿地歷史記錄上,幾乎都離不開金融機構的支撐。這樣的操作手法支撐了泰禾快速拿地,但對資產負債率也造成了一定的影響。
在采訪中,黃其森也并不回避這樣的問題,“其實我們跟很多機構的分析人士交流了很多,大家之所以認為泰禾安全,還是在于我們布局的這些城市市場情況相對安全。”
黃其森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泰禾每筆融資貸款中,都有土地資產作為質押,“而且是按照原始成本,以北京院子為例,雖然之后的土地價格已經上升,但公司還是按照最初的樓面價來做質押,雖然現在泰禾負債比較高,但在高速發(fā)展的階段,公司會通過各種措施,來降低負債率。”據其透露,泰禾目前綜合融資成本在12%左右,今年計劃要將其降低至10%。
不走“降價策略”
“房地產發(fā)展到一定程度時對專業(yè)化要求非常高,壓一年基本就沒有利潤了,放幾年可能就虧損了。”在黃其森看來,即便是在北京土地市場大幅溢價的情況下,泰禾也要堅持高周轉的戰(zhàn)略。
對此,蘭德咨詢總裁宋延慶指出,“兩高一輕(高周轉高杠桿輕資產)”的模式已經成為現在的主流,“只有高周轉,速度更快才可能跑贏市場。”他表示,從一線品牌企業(yè)的成功經驗來看,推行產品標準化、管理標準化、供方資源戰(zhàn)略化等是實現“快”的最有效辦法。而且事實證明,只要能實現快速周轉,利潤率和杠桿率也能隨之提高。
黃其森表示,目前泰禾的拿地規(guī)模控制在100畝左右,絕對不會超過200畝,這樣對前期資金占用比較低,“而且相比其他企業(yè),泰禾在福建拿地成本相對較低,前期定價也會更合理,所以我們不會走降價的策略。”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