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cronym id="mz9d1"><output id="mz9d1"></output></acronym>

    <sub id="mz9d1"><ol id="mz9d1"><nobr id="mz9d1"></nobr></ol></sub>
        1. <sup id="mz9d1"></sup>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社科院預計今年GDP增7.4% 部委官員不悲觀

          2014-04-30 00:49:00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胡健 發自北京    

          每經記者 胡健 發自北京

          昨日(4月29日),中國社科院發布的《中國經濟前景分析(2014年春季報告)》(以下簡稱《經濟藍皮書》)預計,2014年中國經濟增長7.4%左右,增速比上年穩中略降。

          中國社科院數量經濟所副所長李雪松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這次預測結果比上年底的預測下調了0.1個百分點,主要原因是受制于產能過剩、債務風險等問題。2014年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將放緩。當前各項穩增長措施需要溫和持續,過度的刺激性政策可能帶來負面影響。

          在發布會上,來自發改委、工信部和商務部等經濟運行部門官員在點評經濟時的共識,是目前經濟增速依然沒有滑出正常增長區間,區域和行業呈現分化態勢,經濟正處于結構調整進行時,不宜出臺大規模刺激政策,但金融對實體經濟的支持還應該加強。

          主要經濟指標預測值均走低/

          今年中國經濟的外部環境并沒有明顯改善,李雪松表示,世界經濟仍將處于緩慢復蘇之中,發達國家新的增長動力尚不明朗,新興經濟體面臨增長動力疲弱、結構性矛盾突出等壓力,以及美國縮減QE3(第三輪量化寬松)帶來的資本流出等不確定性沖擊。

          主要經濟指標預測值均較去年有所下降。社科院預計,2014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名義增長18.4%,實際增長18.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名義增長13.0%,實際增長11.2%;出口增長7.2%,進口增長8.6%;居民消費價格上漲2.5%,漲幅略低于上年,工業品出廠價格下降1.5%,仍處于通縮區間。

          中國各項經濟數據下行原因更多來自結構性而并非周期性。《經濟藍皮書》分析稱,從產業結構方面看,當前中國傳統制造業部門的就業已經達到峰值,進一步的發展就必須從傳統制造業轉到現代服務業和高端制造業。

          “中國制造業的勞動生產率高于傳統服務業的勞動生產率,因此傳統制造業向傳統服務業的大規模轉移就意味著勞動生產率的下降和經濟增長率的下行。”李雪松說道。

          在此背景下,《經濟藍皮書》建議,宏觀調控要更加突出就業優先,既要守住保就業、保穩定的底線,加快重點投資項目建設進度,適度加大交通等基礎建設方面的投資,又要適當容忍經濟增速下限的下移,使經濟運行的合理區間更加富有彈性。

          “比如說宏觀調控合理區間的下限可從2013年的7.5%下移到2014年的7%左右,以便為結構調整和改革創新留出更多空間,著力提高經濟增長質量。”李雪松說,同時加快推動改革創新和轉型升級,積極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提高長期潛在增長水平。

          應更加關注經濟增長內生動力/

          在《經濟藍皮書》發布會上,發改委、工信部和商務部等經濟運行部門官員也紛紛站在部門角度表達了對經濟增長的一些看法。在承認經濟增速下行具有客觀性的基礎上,他們對目前的經濟增長態勢并不悲觀。

          發改委綜合司預測處處長趙坤分析說,去年中國GDP總量大約為9萬億美元,與美國20年前的經濟總量相當,當時美國的經濟增速只有3.9%,也并沒有很強的呼聲提到美國經濟失速了。中國經濟增長的內生動力比數據更加值得關注。“我們的勞動密集型產業要強于發達國家,而中高端制造業則比發展中國家發展得好,這就是我們的比較優勢。”

          趙坤認為,接下來宏觀調控宜從供給與需求兩側入手,供給端重在調整,為微觀經濟主體創造條件,加快發展生產性服務業,推動新型城鎮化建設以及調整區域結構,推出京津冀規劃等。“比如順應區域發展方向,加大中西部鐵路投資,消費端不采取補貼等刺激政策,而是加大民生保障,推進棚戶區改造,完善大病醫保等給百姓形成良好的消費預期。”

          財政部綜合司預測處處長馬拴友表示:“既然經濟增速下行是結構性原因,我國潛在經濟增長率已經位于7%~7.5%,這就說明GDP增速下降具有必然性,具有必然性的下行就不是問題。”

          但他提示,宏觀數據尚可,但微觀主體經營困難,CPI和PPI增速長期一正一負增長以及貨幣寬松和市場高利率的矛盾等。

          國家統計局綜合司副司長王文波列舉調研經歷稱,小微企業中只有8.6%能夠拿到貸款,而利率則高達24.9%。“不應當讓有發展前途的企業因為資金問題死掉。”

          一位工信部官員也表示,企業財務成本上升速度很快,有些企業最長9個月才能拿到銷售回款,有些行業正處于不求利潤但求流動資金的窘境。

          央行調查統計司副司長王毅并沒有回避這一問題,但他認為,中國目前資產負債表擴張很快,貸款、同業資產都在加速擴張,3月同業存款利率是過去12個月最低水平,說明市場上資金還比較寬裕。

          至于貸款難和資金貴的主要原因,王毅表示,貸款還是需要堅持基本原理,滿足有預算約束和財務支撐的貸款對象,“國企的擠出效應、房地產因為高利潤而能承受高利率以及地方債軟約束問題恐怕需要解決。

          穩增長需穩投資/

          究竟誰會成為穩定中國經濟增長的力量?答案恐怕仍然是投資。

          《經濟藍皮書》稱,投資的貢獻率雖有波動,但呈穩定增長態勢,從2006年的43.6%提升至2013年的54.4%,2013年再次超過消費對GDP的貢獻率。

          消費和貿易則并不那么樂觀。2006年以來,在一系列強刺激政策作用下,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有過穩定增長,在2011年達到55.5%的高峰之后,其貢獻率一路下滑,2013年降至50%。

          李雪松說,考慮到公共消費受到抑制,消費對經濟的拉動作用短期內難以大幅提升,無法成為促進經濟穩定增長的主導力量。

          “近3年凈出口對經濟增長貢獻均呈負值,2013年貢獻率為-4.4%。考慮到2013年初部分地區和行業出現較大規模虛假套利貿易,導致外貿數據扭曲的因素,外需的貢獻或進一步降低。”李雪松補充道。

          《經濟藍皮書》稱,穩增長有兩大對策,一是創新投融資模式,著力引入長期權益性社會資本,推進可持續型基礎設施和新型城鎮化建設;二是打破壟斷,放松準入,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大力發展具有高附加值的現代服務業和高端制造業。

          這兩項對策都與投資有千絲萬縷的關系,《經濟藍皮書》指出,要想啟動投資引擎,必須尋找新的領域,同時要為這些領域的投資創造必要的商業化環境。

          有三個領域需要重點關注:一是有利于促進消費增長的社會基礎設施領域,主要包括教育、文化、醫療保健等;二是有利于技術進步的更新改造投資;三是有利于可持續發展的節能環保產業。在資源環境約束不斷增強,特別是以霧霾為代表的各種環境污染問題頻現的新形勢下,發展節能環保產業,能為切實解決高耗能、高排放的問題提供治本路徑。

          穩投資最終還會回到資金的老問題中,《經濟藍皮書》稱,在美國縮減QE3、人民幣匯率浮動區間加大、利率市場化快速推進、信托等債務到期較為集中階段,如果出現資本流入和新增外匯占款持續減少的情況,可調整公開市場上的操作策略,注意使用結構性放松的政策操作。

          一位不愿具名的經濟學家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稱,實體經濟缺錢,需要銀行支持,一些產能過剩產業的個別企業轉型升級愿望強烈,也具備條件,但就因為屬于產能過剩產業就得不到貸款,這樣的“一刀切”并不合理。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每經記者胡健發自北京 昨日(4月29日),中國社科院發布的《中國經濟前景分析(2014年春季報告)》(以下簡稱《經濟藍皮書》)預計,2014年中國經濟增長7.4%左右,增速比上年穩中略降。 中國社科院數量經濟所副所長李雪松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這次預測結果比上年底的預測下調了0.1個百分點,主要原因是受制于產能過剩、債務風險等問題。2014年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將放緩。當前各項穩增長措施需要溫和持續,過度的刺激性政策可能帶來負面影響。 在發布會上,來自發改委、工信部和商務部等經濟運行部門官員在點評經濟時的共識,是目前經濟增速依然沒有滑出正常增長區間,區域和行業呈現分化態勢,經濟正處于結構調整進行時,不宜出臺大規模刺激政策,但金融對實體經濟的支持還應該加強。 主要經濟指標預測值均走低/ 今年中國經濟的外部環境并沒有明顯改善,李雪松表示,世界經濟仍將處于緩慢復蘇之中,發達國家新的增長動力尚不明朗,新興經濟體面臨增長動力疲弱、結構性矛盾突出等壓力,以及美國縮減QE3(第三輪量化寬松)帶來的資本流出等不確定性沖擊。 主要經濟指標預測值均較去年有所下降。社科院預計,2014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名義增長18.4%,實際增長18.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名義增長13.0%,實際增長11.2%;出口增長7.2%,進口增長8.6%;居民消費價格上漲2.5%,漲幅略低于上年,工業品出廠價格下降1.5%,仍處于通縮區間。 中國各項經濟數據下行原因更多來自結構性而并非周期性。《經濟藍皮書》分析稱,從產業結構方面看,當前中國傳統制造業部門的就業已經達到峰值,進一步的發展就必須從傳統制造業轉到現代服務業和高端制造業。 “中國制造業的勞動生產率高于傳統服務業的勞動生產率,因此傳統制造業向傳統服務業的大規模轉移就意味著勞動生產率的下降和經濟增長率的下行。”李雪松說道。 在此背景下,《經濟藍皮書》建議,宏觀調控要更加突出就業優先,既要守住保就業、保穩定的底線,加快重點投資項目建設進度,適度加大交通等基礎建設方面的投資,又要適當容忍經濟增速下限的下移,使經濟運行的合理區間更加富有彈性。 “比如說宏觀調控合理區間的下限可從2013年的7.5%下移到2014年的7%左右,以便為結構調整和改革創新留出更多空間,著力提高經濟增長質量。”李雪松說,同時加快推動改革創新和轉型升級,積極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提高長期潛在增長水平。 應更加關注經濟增長內生動力/ 在《經濟藍皮書》發布會上,發改委、工信部和商務部等經濟運行部門官員也紛紛站在部門角度表達了對經濟增長的一些看法。在承認經濟增速下行具有客觀性的基礎上,他們對目前的經濟增長態勢并不悲觀。 發改委綜合司預測處處長趙坤分析說,去年中國GDP總量大約為9萬億美元,與美國20年前的經濟總量相當,當時美國的經濟增速只有3.9%,也并沒有很強的呼聲提到美國經濟失速了。中國經濟增長的內生動力比數據更加值得關注。“我們的勞動密集型產業要強于發達國家,而中高端制造業則比發展中國家發展得好,這就是我們的比較優勢。” 趙坤認為,接下來宏觀調控宜從供給與需求兩側入手,供給端重在調整,為微觀經濟主體創造條件,加快發展生產性服務業,推動新型城鎮化建設以及調整區域結構,推出京津冀規劃等。“比如順應區域發展方向,加大中西部鐵路投資,消費端不采取補貼等刺激政策,而是加大民生保障,推進棚戶區改造,完善大病醫保等給百姓形成良好的消費預期。” 財政部綜合司預測處處長馬拴友表示:“既然經濟增速下行是結構性原因,我國潛在經濟增長率已經位于7%~7.5%,這就說明GDP增速下降具有必然性,具有必然性的下行就不是問題。” 但他提示,宏觀數據尚可,但微觀主體經營困難,CPI和PPI增速長期一正一負增長以及貨幣寬松和市場高利率的矛盾等。 國家統計局綜合司副司長王文波列舉調研經歷稱,小微企業中只有8.6%能夠拿到貸款,而利率則高達24.9%。“不應當讓有發展前途的企業因為資金問題死掉。” 一位工信部官員也表示,企業財務成本上升速度很快,有些企業最長9個月才能拿到銷售回款,有些行業正處于不求利潤但求流動資金的窘境。 央行調查統計司副司長王毅并沒有回避這一問題,但他認為,中國目前資產負債表擴張很快,貸款、同業資產都在加速擴張,3月同業存款利率是過去12個月最低水平,說明市場上資金還比較寬裕。 至于貸款難和資金貴的主要原因,王毅表示,貸款還是需要堅持基本原理,滿足有預算約束和財務支撐的貸款對象,“國企的擠出效應、房地產因為高利潤而能承受高利率以及地方債軟約束問題恐怕需要解決。 穩增長需穩投資/ 究竟誰會成為穩定中國經濟增長的力量?答案恐怕仍然是投資。 《經濟藍皮書》稱,投資的貢獻率雖有波動,但呈穩定增長態勢,從2006年的43.6%提升至2013年的54.4%,2013年再次超過消費對GDP的貢獻率。 消費和貿易則并不那么樂觀。2006年以來,在一系列強刺激政策作用下,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有過穩定增長,在2011年達到55.5%的高峰之后,其貢獻率一路下滑,2013年降至50%。 李雪松說,考慮到公共消費受到抑制,消費對經濟的拉動作用短期內難以大幅提升,無法成為促進經濟穩定增長的主導力量。 “近3年凈出口對經濟增長貢獻均呈負值,2013年貢獻率為-4.4%。考慮到2013年初部分地區和行業出現較大規模虛假套利貿易,導致外貿數據扭曲的因素,外需的貢獻或進一步降低。”李雪松補充道。 《經濟藍皮書》稱,穩增長有兩大對策,一是創新投融資模式,著力引入長期權益性社會資本,推進可持續型基礎設施和新型城鎮化建設;二是打破壟斷,放松準入,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大力發展具有高附加值的現代服務業和高端制造業。 這兩項對策都與投資有千絲萬縷的關系,《經濟藍皮書》指出,要想啟動投資引擎,必須尋找新的領域,同時要為這些領域的投資創造必要的商業化環境。 有三個領域需要重點關注:一是有利于促進消費增長的社會基礎設施領域,主要包括教育、文化、醫療保健等;二是有利于技術進步的更新改造投資;三是有利于可持續發展的節能環保產業。在資源環境約束不斷增強,特別是以霧霾為代表的各種環境污染問題頻現的新形勢下,發展節能環保產業,能為切實解決高耗能、高排放的問題提供治本路徑。 穩投資最終還會回到資金的老問題中,《經濟藍皮書》稱,在美國縮減QE3、人民幣匯率浮動區間加大、利率市場化快速推進、信托等債務到期較為集中階段,如果出現資本流入和新增外匯占款持續減少的情況,可調整公開市場上的操作策略,注意使用結構性放松的政策操作。 一位不愿具名的經濟學家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稱,實體經濟缺錢,需要銀行支持,一些產能過剩產業的個別企業轉型升級愿望強烈,也具備條件,但就因為屬于產能過剩產業就得不到貸款,這樣的“一刀切”并不合理。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国产日本精品在线观看_欧美日韩综合精品一区二区三区_97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_国产中文字幕六九九九
        2. <acronym id="mz9d1"><output id="mz9d1"></output></acronym>

          <sub id="mz9d1"><ol id="mz9d1"><nobr id="mz9d1"></nobr></ol></sub>
              1. <sup id="mz9d1"></sup>
                亚洲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久久 | 欧美成a高清在线观看 | 亚洲男同gay片可播放 | 亚洲第一国产综合野狼 | 日本一本久道视频 | 久久久久久91香蕉国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