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cronym id="mz9d1"><output id="mz9d1"></output></acronym>

    <sub id="mz9d1"><ol id="mz9d1"><nobr id="mz9d1"></nobr></ol></sub>
        1. <sup id="mz9d1"></sup>
          每日經濟新聞
          頭條

          每經網首頁 > 頭條 > 正文

          2億大標緊急剎車 P2P平臺大額融資風險疑云籠罩

          中國證券報 2014-08-07 11:40:12

          近期,深圳一家老牌P2P網貸平臺一筆大額融資,2億元借款項目因借款人信息存在問題而遭到投資者曝光。

          Graywatermark.thumb_head

          近期,深圳一家老牌P2P網貸平臺因一筆大額融資業務“麻煩纏身”。2億元借款項目因借款人信息存在問題而遭到投資者曝光,為慎重起見,該平臺不得不暫緩該項目的發標,并對項目展開調查。市場人士認為,該事件對當下P2P平臺的大額融資業務敲響了警鐘。

          由于互聯網金融的井噴式發展,今年以來,部分網貸平臺逐漸偏離P2P“小額量多”的初始路徑,開始嘗試轉型做規模千萬甚至上億級別的大額融資項目。不過,由于部分項目涉及為房地產企業“輸血融資”或為資質欠佳的企業做過橋資金,P2P大額融資業務的風險也引發市場爭議,其焦點集中指向P2P平臺自身風控部門的審核能力。

          盡管多家平臺負責人聲稱P2P大額融資業務與銀行部門業務仍有差異,但越來越多的P2P平臺逐漸分流來自傳統金融行業的客戶資源已經成為行業常態。與此同時,目前監管層正在加緊對P2P網貸行業及其模式創新形成統一的監管意見,知情人士透露,大額融資是監管部門重點關注的三大問題之一,這使得P2P網貸平臺的業務轉型進入微妙的境地。

          2億項目暫緩發標 老牌P2P身陷風控風波

          8月3日,一則有關深圳某P2P平臺上2億元快借標存疑的帖子在網貸投資人圈內掀起軒然大波。據網友發現,該標的借款人旗下負責的城市更新項目曾通過網貸平臺發標借入資金,目前尚有7000萬元尾款存在,與此同時,該借款人集團的一個子公司項目涉及重新借款。此外,借款人集團疑似子公司還涉及合同詐騙10億元。針對上述質疑信息,借款人總部在接受平臺質詢后私自刪除相關信息和記錄。

          該項目的發標預告顯示,項目方本次申請2億元借款,其發標金額為2億元,發表年化利率為17.5%(項目方綜合融資年化利率為24%),發表期限為18個月,預計提前5個月還款,主要用途為一期項目俱樂部主體工程的裝修,溫泉工程建設、大門景觀裝飾、園林建設、別墅建設等。

          遭遇質詢后自行刪除記錄,該借款人企業朝令夕改的動作反而引來更多懷疑。有細心的投資者在深度挖掘借款人資料后發現,該借款人企業負責人的直系親屬同樣運營一家網貸平臺,上述融資項目舍近求遠尋求其他平臺融資,其不透明信息可能存在其他不良動機。在不少投資人看來,該借款人企業信用及資質存在較大問題,應取消其2億元標的項目,或至少澄清相關項目的詳細信息之后再度發布,以避免投資者受損。

          龐大的壓力也令這家承接該融資項目的行業內認可度較高的老牌P2P網貸平臺站上風口浪尖。8月4日,該平臺負責人表示,暫停原定當日發標的上述融資項目。負責人表示,由于借款人企業在投資者質疑后,沒有主動回應質疑,反而將網站信息刪除,為慎重起見,平臺經營管理團隊商量暫緩發標,對相關疑點進一步調查。針對借款人信息不明朗問題,該負責人聲明風控部門已經對原借款信息有所了解,同時將會查明借款人關聯項目的詳細信息。

          業內分析人士認為,因信息不清晰而引致的項目暫緩,無疑暴露了該P2P平臺風控審核可能存在的問題,同時也讓平臺的大標業務陷入被動。據了解,為破解小額P2P業務盈利困難的瓶頸,該平臺今年開始多次發布大額融資項目,并按照銀行標準來實施風控,其平臺業務量迅速飆升,億元級大標也成為平臺的常態化項目。部分網貸平臺負責人認為,P2P平臺接棒銀行、信托來做大額融資,卻難有優質項目,其信用風險存疑。盡管平臺自身有資金墊付能力,如果大單業務量占比過高,將可能存在較大的流動性風險。

          網貸平臺頻發大額標的 輸血房企或引風險

          實際上,越來越多的P2P平臺正在開始嘗試做大額融資業務,動輒千萬或億元級別的大標項目也并不鮮見。據報道,7月24日,紅嶺創投推出一項大額借款項目,為江蘇某企業融資2億元,用于支付房屋外墻裝修、水電、空中花園和綠化等工程款,發標年化利率17.5%,借款期限為兩年。從今年4月到7月,紅嶺創投推出的大額融資項目已達17個,其中融資規模最大的高達3.5億元。深圳金海貸公司近期在其官方網站上掛出為深圳市政工程借款融資2000萬元的大額項目。北京愛投資近期發布的三類項目融資額均在300萬元以上,最高達1000萬元。

          對于大額融資項目的青睞,網貸之家李振政認為,這是由平臺自身發展模式和業務來源決定。一方面,平臺規模逐步做大,信用程度較高,千萬級別的項目也可以像小額業務一樣迅速獲得滿標;另一方面不少平臺業務負責人出身銀行熟知一批有大額融資需求的企業資質,風控流程也可以做到相對嚴格。網貸之家負責人張博宇表示,之所以能轉向大額融資業務,主要在于自身人才結構的變化及風控管理的要求,“平臺總經理曾任多家分行行長,風控、市場等部門的負責人也有銀行履職經理,對業務流程熟悉,大額項目的風控成本就可以做到低于小額項目。此外,借款人企業多數是銀行的信用客戶,均經過銀行的風控審核,相對安全”。

          在張博宇看來,來自銀行借貸的客戶資源資質相對較高,很多企業本身也存在尚未滿足的融資需求。浙江某物流企業的負責人坦言,在申請銀行貸款流程中,由于銀行需要結合自身的風控需要和企業經營狀況,發放的貸款額度大多難以滿足企業的融資目標,“有時候銀行會需要收回前一年的本金后再貸新的款項,加上審批流程相對較長,企業資金周轉不靈,資金鏈就會出現問題,就需要找其他的渠道來解決。”一邊是P2P平臺自身業務模式轉型、突破經營瓶頸、擴大平臺業務量的需要;一邊則是大量中小企業未能滿足的融資需求,這也令大額融資業務的新渠道應運而生。

          不過,令人擔憂的是,不少大額融資的借款人身份卻和一些房地產商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在房地產市場不太景氣的情況下,P2P網貸平臺可能因大額融資項目而走上高風險之路。據業內人士分析,今年開始,部分在三四線城市進行開發的房企出現資金緊張的問題,在求助銀行、信托、小貸公司、民間借貸等其他融資渠道之后,P2P平臺也成為這些房地產企業重要的融資平臺,“目前大部分融資額度高、期限長、利率高的項目大部分都是房地產融資項目,但從表面上來看卻難以看出,項目可以包裝為個人借貸項目,但實際上仍是向房地產企業輸入資金。”據知情人士透露,有些平臺表明上并不會直接以房地產開放商的名義借錢,而往往以房地產商在建房作為抵押,然后在平臺商表現的則是普通的房地產債券融資。

          據中國證券報記者采訪了解,目前不少涉及房地產企業融資的借款項目,大部分P2P平臺都會采取“先墊付再轉讓”的模式,即先一次性將借款資金融給企業,并拿到企業房產或土地的相關抵押,然后分多個項目、分期限進行拆標,平臺對于大額融資項目的風險防控能力也主要在于平臺自身的資金墊付實力。但有網貸負責人認為,雖然有房產作為抵押,但房地產企業資金回籠本身周期較長、現金流不充裕,隨時需要兌付提現的P2P平臺自身則會面臨龐大的流動性壓力,一旦提現出現問題或遭遇擠兌,平臺就可能面臨倒閉。“目前房地產市場不景氣,泡沫風險加劇,銀行對房地產企業貸款收緊,房地產資金鏈本身就面臨重大考驗,此時目標短期資金回收的P2P平臺介入,形成資金錯配,風險就會非常大,對這個新興的行業并非有利。”

          監管政策落地在即 大額融資模式風險待判

          原本立足小微融資項目、做普惠金融的P2P平臺在轉型嘗試大額融資業務之際遭遇諸多事件風波及市場爭議,盡管多位P2P平臺負責人聲稱網貸融資仍然定位中小微企業、補充銀行業務、形成差異化競爭,但P2P機構發展日益凸顯的“類銀行”特征、金融業務多元化等趨勢則開始模糊自身與其他傳統金融機構之間的界限。與此同時,P2P平臺自身推出的投資理財產品日益增多,以解決投資者臨時體現資金的需要,但同時伴隨而來的“資金池模式”、“信用中介”等市場質疑也不絕于耳。

          對于一些借道銀行資源而實施嚴格風控的P2P平臺而言,大額融資項目雖然能提升不少盈利空間,但其在信息審核、資金回籠流程、風險擔保等方面實際上面臨諸多考驗,有P2P行業的圈內人士建議,需要加大項目的詳細信息披露程度,對于已經達到億元級別的大規模融資項目,其披露的信息應包括借款人詳細信息、資金具體用途、還款來源、還款方式以及其他擔保措施。而作為平臺自身,也需要采取嚴格的風控審核標準,“盡管大單違約的概率較低,但一旦出現問題,就會給平臺形成非常大的沖擊,其中的風險不得不需要警示。”

          在業內人士看來,目前P2P行業發展迅猛,創新模式五花八門,其中資金池、拆標等業務模式既解決了民間網絡借貸的實際問題,也招致不少“江湖騙子”混跡其中,引發一系列平臺詐騙跑路甚至倒閉事件,其歸根到底也在于P2P行業監管政策尚未明確。

          不過近期,已有來自銀監會方面的消息稱,針對P2P行業監管文件正在起草,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P2P監管細則將會出臺。與此同時,7月中旬,央行曾召集多家P2P、第三方支付、銀行等人士開會就《關于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內容征求意見并討論,其中大額投資將可能不會是監管支持方向,新規中可能對此有所限制,這也意味著目前與監管思路相左的P2P機構大額融資模式可能將重新面臨調整。

          為追求行業穩定發展,P2P行業自身也開始尋求去擔保化,以定位于信息服務的中介機構,比如通過與保險公司、第三方擔保公司、風投的合作實現機構化轉型,或者探索風險備用金制度以確保投資者資金安全等等。張博宇表示,未來P2P機構發展的趨勢還是遵循項目與平臺之間相互隔離,讓P2P機構化身為真正的中介服務平臺,以有效的規避風險。“P2P將來一定會在不同行業和不同業務經營模式下進行分化,在細分市場深耕細作,比如部分平臺對供應鏈金融、醫療金融、農村金融等領域熟悉,則可以深度挖掘該領域的利潤空間,形成整個行業的差異化競爭。”

          李振政則認為,早期國內P2P機構實際源自企業對企業之間的融資貸款,而非個人對個人,隨著行業發展的進步,傳統金融業務與P2P借貸業務之間的界限的確正在日漸模糊,“現在不少借款項目的客戶資源、平臺業務負責人員均來自銀行渠道,銀行的風控體系和其他資源都會帶入到P2P機構,某種程度上的確和銀行存在競爭關系。”在他看來,多數平臺靠自身模式創新來抬升業務量無可厚非,監管層目前對P2P市場也在逐步深入了解,尚未明確具體的監管規定,也不好說大額融資就不符合監管方向。“實際上,平臺也通過很多方式來試圖剝離資金池模式,以符合監管要求,同時讓民間金融更為活躍,P2P行業與監管層之間目前仍在互相磨合,最終來找到一個平衡點。”

          責編 馬玥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国产日本精品在线观看_欧美日韩综合精品一区二区三区_97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_国产中文字幕六九九九
        2. <acronym id="mz9d1"><output id="mz9d1"></output></acronym>

          <sub id="mz9d1"><ol id="mz9d1"><nobr id="mz9d1"></nobr></ol></sub>
              1. <sup id="mz9d1"></sup>
                亚洲ⅴa在线观看 | 尤物yw午夜国产精品视频 | 一区二区三区亚洲中文字幕 | 鸭子tv国产在线永久播放 | 在线亚洲精品福利网址导航 | 五月天在线观看网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