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2-02 00:52:08
每經編輯|每經實習記者 丁舟洋 發自成都
每經實習記者 丁舟洋 發自成都
中航系梳理非航空業務再有新動作。
12月1日,中國航空工業國際(00232,HK)發布公告稱,其附屬公司將與控股股東中航國際的間接附屬公司拓業國際有限公司 (以下簡稱拓業國際)簽訂協議,以約3.26億港元的總價收購拓業國際。其目標直指其旗下的兩筆地產項目——大連中航國際廣場和重慶兩江新區的12幅地塊。
對此,中投證券分析師李少明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中航系的房地產業務分部在各個子公司內,集團地產資源極為豐富,未來極有可能整合。但目前整合尚未開始,此次子公司間的資產購置并不一定是整合戰略。
根據重慶市土地交易公開信息,上述重慶地塊位于重慶兩江新區龍興組團,2013年12月31日被拓業國際和重慶航悅置業有限公司聯合以底價7.4億元拿下,用地屬性為商住兩用。
重慶中原地產戰略資源中心副總監孫剛認為,從長遠來看,兩江新區會是重慶重點區域,但新區發展的政策、產業落地需要一定發展周期。如果在產業和配套不完全成熟的區域開發商業地產,其客流量和消費力短期或難跟上。
此次收購醞釀已久/
中國航空工業國際方面表示,此次價逾3億港元的收購,將擴充公司房地產開發實力,帶來可識別的長期回報。
不過,房地產開發并非中國航空工業國際的現有業務,具體項目由大連航華和重慶航龍兩家公司運營 (拓業國際持有大連航華和重慶航龍的股權),中國航空工業國際執行諸如公司定位、商業評估、項目融資等主規劃和發展策略的制定。
事實上,中國航空工業國際此次收購醞釀已久。
9月25日,中國航空工業國際宣布,正在考慮從控股股東及其附屬公司可能收購位于內地的非航空業務的收購項目,與母集團進行磋商仍處于初步階段,現時公司并未與母集團訂立任何具有法律約束力的文件。
據了解,中國航空工業國際控股股東中航國際因云集貿易物流、零售與高端消費品、地產與酒店、電子高科技等業務,被業內視作中航工業集團非航空業務的主要運作平臺。
而非航空業務一直是中航工業大力發展的板塊,公開信息顯示,2013年,中航工業共實現營業收入3489億元,而航空產業給中航工業營收的貢獻額僅為800億元左右。
中航工業內部人士此前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由于中航工業的航空主業從發動機到整機制造等,往往投資大、周期長,需要非航空產業的發展來予以支持。
在李少明看來,中航工業地產業務的整合是大趨勢,但整合涉及人事安排、資源調配等多方面,現在尚看不出將由哪家公司進行整合,以及如何整合。而中國航空工業國際本身也是一家多元化經營的資本平臺,此次資產收購并非一定為集團地產業務的整合行為。
大連項目已“結果”/
公告顯示,大連中航國際廣場是包括寫字樓、商鋪、住宅在內的商住綜合體項目,前期總投資17.6億元,建筑面積約42萬平方米,部分單位已于2013年6月開始預售。截至2014年7月底,預售物業所得款項已超過14億港元。
而重慶地塊總面積約37.5萬平方米,建筑面積約40萬平方米,性質是商住兩用,預計2015年開始建設并于2018年竣工。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重慶市土地交易中心官網了解到,2013年12月31日拓業國際和重慶航悅置業有限公司聯合以底價7.4億元拿下兩江新區龍興組團的12塊土地,地面價約1950元/平方米,其土地總面積和土地宗數都與中國航空工業國際此次收購的相一致。
據了解,上述重慶地塊均位于龍興工業園區。按照兩江新區發展規劃,龍興工業園地處兩江新區工業的先進制造業地帶,重點發展汽車制造、通用航空、現代物流等產業。
“目前開發商在兩江新區的項目以住宅為主,先依托產業形成一定的入住率,再逐漸導入商業配套等服務,是開發商在新區的發展邏輯。”孫剛表示,兩江新區具體區域的成熟度不同,有的地方前期尚無足夠消費力來支撐開發商去做偏商業的項目。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