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2015-02-03 09:22:25
究竟有沒有貨幣戰爭?很難有篤定答案?,F實是,美元一路狂升,日元和歐元則是持續貶值,人民幣匯率近期也三天兩度逼近“跌?!?。過去一月,在人民幣創下1美元兌6.04人民幣的新高后,就一路累計貶值3.5%。
究竟有沒有貨幣戰爭?很難有篤定答案?,F實是,美元一路狂升,日元和歐元則是持續貶值,人民幣匯率近期也三天兩度逼近“跌停”。過去一月,在人民幣創下1美元兌6.04人民幣的新高后,就一路累計貶值3.5%。
人民幣貶值,有常識可循,又充滿復雜因素。就前者言,日元和歐元因量化寬松貨幣政策而刻意在貶,人民幣則因連鎖反應跟著貶值。就后者言,在美國貨幣政策逐漸正?;厔菹?,美元升值人民幣相對而貶。還有就是中國宏觀經濟調整的擠出效應,如產能過剩和房地產不景氣所致的資本外流。
當然,也有機構認為這是中國有意而為,人民幣主動貶值有利于提升中國商品的出口競爭力。
上述因素皆有道理,也不盡然。在美日歐先后推出量化寬松政策之后,主要貨幣政策的變化,在后危機時代讓全球市場呈現出敏感脆弱的一面。作為美日歐主要貿易伙伴,人民幣匯率受到沖擊,是不可避免的。相比日元和歐元的貶值,人民幣的匯率波動,還是較小而且可控的。據國際清算銀行數據,盡管人民幣對美元下跌,但人民幣名義有效匯率去年下半年上升了10%。
可見,人民幣貶值既有全球化下的市場化原因,也有中國宏觀經濟調整的內生因素。只要融入全球化,而且作為世界主要貿易大國,更兼人民幣處于國際化的關鍵時刻,人民幣匯率發生波動實屬正常。人民幣已經受住日版量化寬松的考驗,正在面對歐版量化寬松,若這兩種貨幣政策算是貨幣戰爭的話,人民幣屬于旁觀而非應戰。
在新常態邏輯下,一方面是金融體制的改革深化,一方面是人民幣國際化的強化,兩種因素都要求人民幣“兩率”市場化進程加速,匯率改革首當其沖。多年來,中國靠外貿主引擎促進經濟發展,中國成長為第一貨物貿易強國的同時,積累了大量的外匯儲備。但龐大的外匯儲備,主要以購買美國國債為主。外匯儲備積累過多而成負擔,且一再引發中美貿易爭端,美國一直逼迫人民幣升值。據報道,自2005至2013年,貿易順差推動人民幣升值37%。就此而言,現在的人民幣貶值并不值得大驚小怪。
新常態下穩增長壓力同樣很大,貨幣政策適當寬松的市場預期依然很強。各機構紛紛預測年內有多輪次的降息降準空間,這一波人民幣貶值沖抵了貨幣政策的調整,可謂看不見的市場之手替央行發了力和解了圍。
美元貨幣政策漸趨正?;?,日本和歐元區貨幣政策處于量化寬松進行時,中國推行的是結構調整的系統化改革——貨幣政策松緊適度,匯率改革適當其時。在此情形下,鼓噪全球貨幣戰有些夸大其詞。不管是美元、日元、歐元或是人民幣,只要是符合市場脈動且風險可控的匯率波動,都無大礙。
在全球市場風聲鶴唳的敏感時刻,人民幣匯率波動不可怕,怕的是外部非理性因素的突然來襲——譬如海外機構和輿論唱衰中國經濟的鼓噪一旦成為風潮,將會打破中國新常態金融改革的節奏,導致資本盲從式潮涌般外逃。因而,適當控制人民幣匯率的波動,使人民幣匯率維持在適當空間,有利于中國深改也有助于穩定全球市場。(作者張敬偉察哈爾學會研究員)
http://finance.ifeng.com/a/20150203/13477588_0.shtml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