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2-04 00:56:45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孫宇婷
每經記者 孫宇婷
自阿里PK工商總局首次曝光以來,阿里巴巴(NYSE:BABA)遭遇了美股投資者“用腳投票”,股價一路走跌。1月28日迄今4個交易日,阿里股價累計跌幅達10.14%,報90.13美元,市值累計蒸發近253億美元。
事情在上月30日出現了轉機,當日交戰雙方態度始現緩和:工商總局稱,此前指出阿里巴巴存在5大問題的“白皮書”,本質上是行政指導座談會會議記錄,不具有法律效力;而阿里創始人馬云則表示,阿里巴巴將配合政府打假,加強日常線上巡查和抽檢。
就在外界認為這場危機似乎正以雙方言和告終時,美國方面的法律行動又將阿里拉入了另一個漩渦。美國當地時間1月30日,美國律所RobbinsGellerRudman&DowdLLP向紐約南區法院提起對阿里巴巴的集體訴訟。
在國內有著豐富美股索賠經驗的律師郝俊波也參與到此次對阿里的訴訟中,他是怎么看待這起案件的?阿里勝算幾何?對此,《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以下簡稱NBD)對郝俊波律師進行了專訪。
訴訟核心是重大信息披露
NBD:阿里信披是否違規?
郝俊波:工商總局的“白皮書”談到阿里巴巴涉嫌5大方面違法違規現象,就白皮書披露的內容來說,應該屬于重大信息。不管信息是以白皮書的形式還是會議記錄的形式,這一問題的關鍵在于是否有重大不利事實。
NBD:白皮書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郝俊波:我認為,它至少是可以作為證據的,最終是否被認定為有法律效力,需要法院來確認,最關鍵的是有關事實。白皮書有沒有效力,關鍵取決于它所證明的或它所提到的是否是事實。
NBD:這場訴訟的核心點是什么?
郝俊波:從目前起訴的情況來講,依據的是重大信息未能及時向投資者披露,而重大信息的披露在任何國家的證券法中,都是一個非常核心的問題。在這個問題上,我認為沒什么可含糊的。
NBD:目前雙方爭議的焦點是什么?
郝俊波:其實還談不上爭議,現在還在起訴征集階段,雙方還沒在法庭上交鋒,沒有聽到阿里巴巴或者馬云就這一問題提出辯護。目前唯一看到的是,工商總局辟謠,說這不是一個白皮書,而是會議記錄,但工商總局沒有對內容進行任何否認。我認為,這次會議記錄證實了客觀存在這種情況。
案件獨特 調解可能性大
NBD:海外此前是否有類似案例?
郝俊波:阿里這個事情具有非常獨特的性質。以前大部分是由做空公司或媒體發現企業有造假行為、內幕交易或重大信息未披露等情況,但阿里這次假貨風波是工商總局以白皮書形式發布的,這是以前沒有過的情況,在全世界可能都是一個先例。雖然事情是獨特的,但重大信息應該披露不是一個新問題,在所有國家的證券法中,都是一個很清晰的問題,這是沒有爭議的。
NBD:目前您收到的委托訴訟情況如何?
郝俊波:目前我們正面向全球征集訴訟,收到的訴訟既有來自中國本土的,也有海外華人,目前有十多個。媒體很關心收到的訴訟量,但其實數量不重要,美國方面最終會選舉首席原告來代表所有投資者進行訴訟,也就是說不需要組團起訴,有人代表大家就可以了,這點和中國證券訴訟有很大區別。
NBD:您了解到損失最大的金額是多少?
郝俊波:涉及律所間競爭,損失數額不方便透露,只能說損失已經非常大了。
NBD:這次和以往接的美股訴訟案相比,規模算不算大的?
郝俊波:數額算不上最大,以前有過遭遇數百萬美元損失的投資者,此次相對少一些,但也非常大了。
NBD:聽說目前已有7家律所介入?
郝俊波:這個不重要,最終只會有一兩家勝出擔任首席律師,可能到4月份以后答案就揭曉了。
NBD:投資者勝訴的可能性有多大?
郝俊波:我認為這種案子調解的可能性比較大,從律師角度談,為投資者挽回投資損失才是核心目標。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