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2-25 00:43:22
鄉愁!對這倆字,我從來不知具體含義。有人說是對家鄉的眷戀,有人說是一種獨特的思念,因此有了余光中的《鄉愁》。
◎宋戈
鄉愁!對這倆字,我從來不知具體含義。有人說是對家鄉的眷戀,有人說是一種獨特的思念,因此有了余光中的《鄉愁》。
我不會作詩,但我知道一種感覺。當我離開生我養我的地方后,慢慢地,我體會到了一種難以名狀的思念。
每年我都會回家,雖然一年只有一次。今年春節,媽媽隨舅舅的車趕到機場接我,當看到只我一個人時,她干澀的眼里充滿了失望之意。盡管我已提前給她“打過預防針”,提醒今年小孩子不回陜西過年了,要留在成都,但當我面對這一神情時,還是有些難受。“咋了?媽,我回來不高興啊!”媽媽恢復了神態,頓了頓,“我是看你又吃胖了。快上車吧,你爸在家等你呢!”
只有回家才能治愈鄉愁
鄉愁,只有回到故鄉才能不治而愈。
我是家中獨子,離家工作以來,先后踏足西安、上海和成都等地,父母成了傳說中的“空巢老人”。我常年在外,每年回家時總是要面對父母的兩種態度——歸來時的期盼、離去時的不舍。每年回家,成為我的一種習慣,一種責任,而今,孫女能否回家則變成了父母牽掛的問題。
回家的路上,媽媽再度提及孩子,我拍著胸脯保證三月就送回家,最終躲過了這“一劫”。
沒有了孩子的叨擾,沒有了工作的牽掛,一覺睡到自然醒,窗外是許久沒見到的艷陽天。北方寒冬里,樹木大多都只剩下光禿禿的樹干,雖然滿眼難見綠色,但久違的黃土地卻是我幾十年來最熟悉的顏色,和睡夢里最深的牽絆。
家家戶戶開始貼春聯,掛燈籠,紅色漸漸成了這幾天的主流色彩,年味也從這滿眼的紅色中最先溢出來。
一家人圍坐在一起,為晚上的年夜飯做準備,重頭戲當然是餃子。按家鄉的習俗,當天的餃子里要包上鋼镚兒,吃到的人一年都會走好運,而包餃子也是一家人團聚交流的最好機會。
很久沒吃到的家鄉味讓人恍惚,就好像回到很多年前。那個時候對于過年總是非常期待,因為過年意味著穿新衣、吃好的、拿壓歲錢;過年沒有老師逼著寫作業;爸媽也不會再給你講鄰居家的小孩又考了第一名。
熟悉的鄉音讓人放下一年的疲憊,距離瞬間拉近,熟悉得就像從來沒有離開過。往常無聊至極的話題,在今天變得有意思起來。爸媽的問題總是圍繞工作忙不忙?單位那里的天氣怎么樣?小孩聽話不?什么時候把孩子送過來讓我們帶帶?在外吃飯習不習慣?事無巨細。還有家里的長輩似乎也要把攢了一年的問題都問個遍。沒等你回答兩句,下一個問題就緊接著上來了,貌似我回答什么并不重要。
“你教媽媽網購吧”
我的關注點則在最近家里有什么新鮮事,“咱們過年買的這些堅果和糖果都是拜托你舅媽買的,她和你二姨、小姨都會網上購物,買東西便宜。你這次回來也教教我,我也想網購,買買東西。”老媽笑呵呵道。
“一個小城里,連老太太都要網購,那讓商場還怎么好過呢?估計你老史家的娃在超市里干不長了。”這是來自老爸的操心。“你想多了,不可能什么東西都能通過網上購物的。”
鞭炮聲響起時,新的一年熱熱鬧鬧地開始了。媽媽說,“已經初一了,假期快結束了,回去有空就把孩子送過來,我們可以幫忙帶帶,你也可以輕松一下。”就在昨天,我走出家門準備回到成都的那一刻,媽媽對我說,明年春節是2月初,又要等上一年了。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