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網 2015-03-03 20:24:59
房企在產品線創新上較勁的背后,是否意味著互聯網“用戶”思維正倒逼房企重構生產流程?NAI新巢房地產機構總經理蔣鵬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這一舉動背后,更多的是為細分市場,為賣房服務;而以用戶思維再造生產流程,一時還未見成體系的痕跡。
每經編輯|黃麗
每經記者 黃麗 發自成都
2014年房地產行業走完了它的“黃金十年”,取而代之的是高庫存危機。雷軍攜“小米式公寓”,以互聯網思維攪局房地產業,更讓一些老牌開發商有些坐不住了。
或許連雷軍自己都沒想到,這種專門針對青年群租人群的“小米式公寓”,能引發房地產市場如此大的反響。受互聯網思維影響,除了在營銷上逐漸“觸網”,近期房企在產品線創新方面也讓人眼前一亮。如藍光藍途·COM國際青年公寓、萬科UP系列、保利三大品牌系列等。
房企在產品線創新上較勁的背后,是否意味著互聯網“用戶”思維正倒逼房企重構生產流程?NAI新巢房地產機構總經理蔣鵬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這一舉動背后,更多的是為細分市場,為賣房服務;而以用戶思維再造生產流程,一時還未見成體系的痕跡。
暗戰產品線創新
雷軍帶著“小米式公寓”強勢進軍地產,讓傳統開發商們不寒而栗。
進入2015年,藍光著手創新產品線。與“小米式公寓”異曲同工的“藍途·com國際青年公寓”于今年1月底面世,這正是藍光聯手不動產互聯網服務商途家網,共同打造的定位于青年群租人群的產品。
相較“小米式公寓”而言,“藍途·COM國際青年公寓”像是其升級版。除了包含小區內免費WIFI全覆蓋,藍途·COM青年國際公寓也提供24小時便利店、洗衣房、桌球室、小型影院、咖啡廳、小酒吧、圖書室等,為住戶服務的功能將配備到位,還將打通線上線下,形成真正的O2O服務式公寓。
同樣定位青年公寓的金科地產O2O服務式公寓“水果國際青年公寓”,也在今年2月推出。金科在該項目中試圖通過“線上為線下引流”到“線上線下融合互動”,打造專屬水果APP服務系統,以O2O的手段提升客戶服務和體驗。
成都萬科亦在今年1月推出新產品UP系。據了解,UP系產品由四個部分組成:可變戶型、個性化裝配、全齡化社區、全民生活系統。除了產品上的創新,成都萬科這次在裝修上亦給了購房者較多選擇,萬科UP系產品中提供三種標準:DIY、標準交付、滿載交付,即清水、傳統精裝、家具+精裝。
“新產品是對傳統思維的一次顛覆。我們的產品爭取給客戶全方位的照顧,照顧客戶全部家庭成員。從室內空間到室外空間,從客戶在社區中生活的各個細節給予全新的生活體驗。”成都萬科設計總監楊銳稱。
此外,一向聚焦剛需產品的保利地產,2015年初也開展了多重嘗試。保利地產成都公司1月召開年度品牌戰略發布會,提出三大標準化產品體系,分別以“青年剛需系、家庭改善系、稀缺高端系”三大定位不同的產品系全面發力,囊括從剛需到改善、從高端到復合大盤的全面布局。
據了解,2015年,成都保利運營項目達到26個,在售項目24個,產品線從30平方米到1000平方米,價格更是從30萬到3000萬,試圖全面滿足購房者的訴求。
2014年底,綠地GIC項目業已面世。與以往的綠地項目不同的是,該項目融入了綠地定制商業模式。具體來說,“定制商業”不僅限于建設綜合體時,將商業的意見反饋到建設的設計、動線規劃等流程中來,更在于打造一個完全開放性的全球商業平臺。
用戶思維再造生產流程?
2014年至2015年間,房企創新產品線的共同特征在于,改變原有的“一刀切”模式,轉為更加關注消費者細分市場,實現精準營銷。
“原因很簡單,房子難賣了。在互聯網思維的影響下,開始重視市場終端客戶。”蔣鵬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
以萬科為例,今年1月底,成都萬科推出UP系產品,其中之一的可變空間指的是客戶隨著年齡的變化、家庭成員的增多,會對居住條件有不同的要求??紤]到客戶家庭結構的變化,萬科做出了戶型的可變性。此外,個性化裝配亦是此次UP系的一大組成部分。
為滿足家庭的不同需求,萬科此次在新產品系列上加入了較多考慮。如可變戶型,主要指在房源購買時,通過“偷面積”等方式半贈送或全贈送給購房者的居住空間,可根據購房者的需要打造。據楊銳介紹,“比如普通三房,剛開始是一個小型的三口之家。隨著家庭居住年齡的發展,可能父母需要照顧,父母住進來之后,就需要增加一個新的空間,便于為老年人提供照顧。”
從這一系列創新產品線動作上,不難看出,房企正試圖改變以往的傳統模式,選擇更多地與消費者互動,迎合購房者五花八門的需求。那么,房企的這一改變是否意味著在互聯網思維沖擊下,“用戶思維”這一過去互聯網企業才專用的產品思維,也正在改造著房企的生產流程?
蔣鵬分析稱,上述房企的舉措僅是市場客戶細分的做法,房企的創新產品線的舉措還僅僅停留在為房企賣房做營銷的階段,離再造房企生產流程還很遠。“房企底子薄,目前是被市場倒逼來運用互聯網思維。重心也不過是在解決銷售的階段,服務用戶的理念還看不到系統的痕跡。”
蔣鵬認為,優質企業如此思考和選擇是環境使然,但不代表多數企業會做這樣的選擇,“房企不要進入另一個極端,地產行業本身屬于傳統行業,互聯網思維只是一種先進的技術,不一定就需要地產行業全面照搬。”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