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5-06-27 19:09:15
招商銀行總行金融市場部高級分析師劉東亮表示,央行名為定向降準,但事實上銀行、城商行、農信社符合三農、小微條件的不在少數,即使暫時不符合的也可以通過努力符合條件,所以更接近普降而非定向。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袁君
每經記者 袁君
在股市剛經歷兩周的劇烈下跌后,市場終于迎來一線生機。
今日下午,人民銀行決定自2015年6月28日起有針對性地對金融機構實施定向降準并下調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和存款基準利率0.25個百分點。
與前幾次相比,此次央媽出手,有一些明顯的不同。
定向降準:其實更接近普降
央行祭出的定向降準舉措包括:
1.對“三農”貸款占比達到定向降準標準的城市商業銀行、非縣域農村商業銀行降低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
2.對“三農”或小微企業貸款達到定向降準標準的國有大型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外資銀行降低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
3.降低財務公司存款準備金率3個百分點。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央行并沒有在定向降準的同時普降準備金率,對此央行有關負責人表示,4月末存款準備金率下調1個百分點后,銀行體系備付金水平一度達到歷史高位,預計6月末銀行體系超額備付金水平仍將保持在3萬億元左右。
同時,貨幣市場隔夜利率最低時降至接近1%的歷史低位。近期受新股發行凍結巨量資金影響,銀行間市場利率與最低點相比有所上升,但仍處于較低水平。銀行體系流動性總體上較為充裕,并不需要普遍降低存款準備金率來提供流動性。
不過,有專業人士認為,定向降準的力度也并不弱。招商銀行總行金融市場部高級分析師劉東亮表示,央行名為定向降準,但事實上銀行、城商行、農信社符合三農、小微條件的不在少數,即使暫時不符合的也可以通過努力符合條件,所以更接近普降而非定向。
對稱降息:意在壓低銀行負債成本
同時,央行此次罕見在降準同時又進行降息操作。自2015年6月28日起,下調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和存款基準利率。降息后,金融機構一年期貸款基準利率下調0.25個百分點至4.85%;一年期存款基準利率下調0.25個百分點至2%。
不僅如此,在降息操作的同時央行也沒有同時打開存款利率上限。對此,劉東亮表示,這說明央行有意壓低存款利率,降低銀行負債成本,從而降低社會融資成本。
來自央行的數據,在基準利率連續下調的引導下,2015年5月份,金融機構新發放貸款加權平均利率為6.16%,較去年同期下降0.91個百分點,創2011年以來的最低水平。
民生證券研究院宏觀研究員朱振鑫表示,對稱降息而沒有同時擴大利率上浮區間有助于減少對銀行負債成本和利潤空間的沖擊,也減少對銀行放貸意愿的影響。
降準、降息同步推出,貨幣政策寬松力度前所未見。劉東亮表示,這側面印證經濟下行壓力在進一步加大,當前不存在貨幣政策拐點,在寬財政的同時,寬貨幣仍然會繼續。“我們判斷這不會是年內最后一次降準、降息,3季度仍會持續推進寬松。”
市場歡呼:關鍵是央媽表態了
可以說,此次降息降準與資本市場的風云變幻息息相關。
上兩周,A股市場承受了前所未有的暴跌行情。昨日更是遭遇“黑色星期五”,截至周五收盤,滬綜指報4192.87點,跌334.91點,跌幅7.40%。兩市逾2000只個股跌停,僅60只個股上漲。滬綜指最近兩周累計下跌1000點。
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表示,央行此次降息、降準的確和資本市場出現的暴跌,極度不穩定是有關的。實際上利率和法定存款準備金率一直有下調的空間,主要看選擇的時點。而央行此次選擇這個時機,不能說與周五股市暴跌沒有關聯。
一時間,市場一片歡呼。
經濟學家馬光遠直言,降息降準是為了救股市。他認為,按照常規,在人民銀行通過其他貨幣工具提供流動性之后,政策不會立即降準降息,會等到7月中旬半年報公布之后。周六宣布緊急降息降準,原因只有一個,就是為了防止周一股市崩盤,向市場認錯。從時間看,應該是有關部門召開了緊急會議做出的緊急決定。
中國社會科學院教授劉煜輝分析稱,“關鍵是表態了,如果再跌還會有政策出來。”這至少證偽了兩個東西。一是貨幣寬松轉向了被證偽;二是股票對經濟和轉型改革無足輕重被證偽。
央行雖表明降息降準意在降低社會融資成本,引導資金合理投向,支持改革與轉型。不過市場依舊迫切希望政策底出現,對牛市的憧憬依舊持續著。此次降息,對于股市來說,究竟是一次逃生的機會,還是牛市新起點,市場分歧依舊很大。
民生證券管清友團隊稱,短期來看,降杠桿引發的市場恐慌情緒已經形成,降準降息的提振作用有限,稍有不慎仍有可能引發大規模平倉的風險,監管層仍不可大意。而且如果降息降準再度引發市場資金尤其是杠桿資金的非理性追捧,反而可能使監管層再度趨嚴,對市場不見得是好事。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