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5-10-20 00:07:55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按計劃,習近平主席將于10月22日參觀英國衛星通訊公司Inmarsat。分析人士認為,此舉或引發資本市場對衛星導航概念股的關注。
每經編輯|劉明濤
每經記者 劉明濤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按計劃,習近平主席將于10月22日參觀英國衛星通訊公司Inmarsat。分析人士認為,此舉或引發資本市場對衛星導航概念股的關注。
確定參訪Inmarsat
資料顯示,Inmarsat是全球移動衛星通信網絡的領跑者,1979年成立國際組織,直接成員國89個,總部在倫敦,業務遍布全球。1999年變革為國際商業公司,全面提供海事、航空、陸地移動衛星通信和信息服務。是船舶遇險安全通信的主要支持系統,并承擔陸地應急通信和災害救助通信。是全球業務發展最好、技術最先進的移動衛星通信和信息系統,是最具發展潛質的衛星系統。值得注意的是,中國還是Inmarsat的股東。
一位私募人士對記者表示,習主席參觀Inmarsat或許不意味著馬上達成具體項目合作協議,但到訪該公司,足證中方對于衛星通信的重視,這次參觀可能會引發市場對整個衛星導航行業的關注。
華創證券表示,北斗導航應用產業正處于爆發式增長窗口期,未來5~10年是形成規?;袌龊蛧壹壒歉善髽I的關鍵時期。根據《國家衛星導航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到2020年時,北斗產業對國內衛星導航應用市場的貢獻率將達到30%至50%,因此最近幾年北斗產業的快速放量值得期待。
北斗導航或受關注
在習主席參訪Inmarsat之前,10月17日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將亞太九號通信衛星發射升空。此次任務是我國首次向國際成熟衛星運營商提供通信衛星在軌交付服務,也是我國第七個衛星在軌交付項目。
國金證券分析稱,衛星產業將成為繼移動通信和互聯網+之后的第三大新經濟增長點。衛星就是數據,衛星產業的最大特點就是“供給創造需求”。目前我國在軌衛星數量已突破200顆,但仍遠低于美國。同時,中國的衛星結構性缺失突出:科研型衛星比美國略多,但應用型衛星數量遠遠不夠,特別是在通信衛星、導航衛星和遙感監測衛星方面,分別只有美國的7.6%,50%和33%。隨著費用不斷降低和國家研發投入增加,衛星產業將步入爆發期。
分析人士認為,習近平參觀Inmarsat和亞太九號通信衛星的發射升空可能成為本周資本市場一個的重要事件性驅動因素,北斗導航行業或將得到更多關注,建議關注國防軍工通信領域的龍頭企業海格通信、正在推進在高端海洋裝備、機械精密控制系統、高精度衛星導航核心模塊等領域研發項目的中海達等相關概念股。
資料顯示,海格通信是行業內通信整機廠家中,唯一一家承擔全天候覆蓋我國疆土的軍方大型通信科研項目的總體單位,衛星通信業務主要集中在國防軍工領域,同時也在積極拓展海警局、海事衛星等方面的民用市場。
也有業內人士指出,在信息安全和“一帶一路”建設推動下,預計2020年北斗產業產值將達4000億,諸如中國衛星、北斗星通、海格通信、振芯科技和華力創通等個股都具備長期投資價值。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