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6-06-24 15:11:34
創新創業已成為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新引擎,但如何讓大數據與雙創相結合,使其達到“1+1> 2”的效果是新經濟時期需要解開的命題,這也是國家信息中心大數據創新創業(成都)基地成立以來的重點研究工作。基于此,“反映全社會創新創業發展情況的綜合指標體系”的“雙創指數”應運而生。
每經編輯|周宇
每經記者 周宇
從今天起至6月26日,2016中國•成都全球創新創業交易會(以下簡稱2016創交會)于成都舉行。創交會上,反映創新創業動態變化的“雙創指數”也由國家信息中心大數據創新創業(成都)基地聯合每日經濟新聞正式發布。
這是首次使用指數系統來測評雙創,該指數將為政府決策與指導創業給予數據支撐。上述基地負責人、“雙創指數”發布者王亞松定義“雙創指數”為“反映全社會創新創業發展情況的綜合指標體系”。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指數以成都為樣本,分享了成都的首個“雙創指數”,王亞松也將之比喻為“首次全面地為成都雙創工作做了一次體檢”。
“‘雙創指數’”對成都的創新創業活動進行系統分析,量化評估成都的創新工作進展和創業成果,對成都的創新創業能力進行綜合分析,比較和判斷,對我們下一步堅持問題導向,更好地制定、落實雙創政策,充分激活全社會雙創活力,具有較強的借鑒參考作用。”成都市科技局副局長吳健評價道。
每日經濟新聞總編輯雷萍則表示,雙創熱潮下,國家信息中心大數據創新創業(成都)基地聯合每日經濟新聞的合作正當其時,她對雙方未來的合作充滿期待。“財經媒體天然就是數據富礦,作為大數據合作方,我們目前已具備掌握數據的能力,未來也將進一步建立媒體數據庫,優化、整合我們的數據資源,支持‘雙創指數’的不斷完善并服務更多大數據項目。”雷萍稱,“此外,我們也將充分利用每日經濟新聞的媒體傳播力和公信力為國家雙創事業建言獻策,為每一個創新企業、每一個創業者保駕護航。”
總理點贊的“雙創指數”來了
創新創業已成為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新引擎,但如何讓大數據與雙創相結合,使其達到“1+1> 2”的效果是新經濟時期需要解開的命題,這也是國家信息中心大數據創新創業(成都)基地成立以來的重點研究工作。基于此,“反映全社會創新創業發展情況的綜合指標體系”的“雙創指數”應運而生。
今年4月25日,李克強總理來成都菁蓉小鎮考察時,表示“要把雙創指數做成政府決策的重要參考依據”。經過緊張認真的籌備工作,“雙創指數”已編制完成。
什么是雙創指數?“‘雙創指數’是反映整個社會創新創業情況的綜合指標體系。通過數據的收集與計算,可以實現按月發布當地的‘雙創指數’。指數的變化反映了當地雙創工作的投入和產出情況。通過結果數據的積累,可以實現歷史與現在的縱向對比。”在發布會上,王亞松這樣解釋。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現場還了解到,“雙創指數”選取了與雙創工作關聯度最大的五個影響因素,形成了五個分指數。后由專門的數據分析團隊來完成大數據的清洗、分析、建模方法。編制過程首先從海量的數據中挑選出能夠反映雙創變化的數據,處理后形成各個指標。通過比較各因素變化情況,還可以分析出各因素之間的關聯關系。
事實上,雙創指數的編制使用了大量的大數據作為支撐。首先是互聯網數據,包括4千萬的微博數據,的新聞報道,6百萬的微信數據,380萬發明專利數據,200萬成都企業數據等。
指數對不同數據集的數據通過跨域關聯來豐富雙創企業數據的各個維度。通過計算文本相似度,來自動判別企業名字錯字和不規范問題。通過分類和聚類算法,對企業進行行業劃分和雙創企業的區分。對于新聞、論壇、微博、微信數據則使用情感分析來計算媒體和民眾的正負面態度。
記者還了解到,除了公開的互聯網數據,“雙創指數”的編制過程中,得到了政府的高度支持,給出了大量的建議意見,并開放了眾多的政務數據。如在編制成都雙創指數時,得到了包括科技局、經信委、統計局、國稅局、地稅局、工商局、人社局等共10余個部門的數據支持。政務數據的開放進一步提高了“雙創指數”的精準性。
首次為成都雙創做“體檢”
今天首次發布的“雙創指數”,特別以成都為例,對成都市創新創業現狀作出動態化指數評估。
以2014年9月為基準,彼時成都的雙創指數為100分。經過雙創工作的不斷推進,2015年全年,成都市“雙創指數”平均為191分,接近兩倍于基期。2016年5月,即上個月成都的雙創狀態為279分,接近約3倍于基期。
其中,5個一級指標中,以各類媒體報道情況為參照的關注指標增長最為迅速,幾乎是以指數形式變化的爆炸式增長,例如2016年5月,成都創新的關注量是2014年底的320倍,成都創業的關注量達到2014年底的488倍。
從城市間的橫向比較來看,成都目前的雙創關注熱度為18.64%,遠遠高于杭州的15.99%和武漢的10.55%,反映成都雙創輿論氛圍最濃、社會關注最熱、市民認知最高。這些指數的大幅提高,顯示了成都雙創工作的突飛猛進。
記者在發布會現場還了解到,“雙創指數”編制時發現,“創業天府”行動計劃實施加速了創新創業,并在2015年5月達到頂峰;“較大規模的財政稅收減免改善了經營環境”在2015年9月達到頂峰;“新增市場主體大量增加,總理視察雙創激情達到頂峰”的情況則在2016年4月達到頂峰。
成都”雙創指數”的編制,讓成都成為可推廣至全國的典型案例,對未來形成具有國家性質的“雙創指數”奠定了基礎。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