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cronym id="mz9d1"><output id="mz9d1"></output></acronym>

    <sub id="mz9d1"><ol id="mz9d1"><nobr id="mz9d1"></nobr></ol></sub>
        1. <sup id="mz9d1"></sup>
          每日經濟新聞
          A股動態

          每經網首頁 > A股動態 > 正文

          醫療、裝備制造等主導跨境并購新風向 體育產業并購成功者鳳毛麟角 ?

          每日經濟新聞 2016-08-25 17:47:46

          在體育產業政策支持下,去年以來,大量中國資本涌入體育產業。

          每經編輯|每經實習記者 莫淑婷 每經記者 孫宇婷    

          每經實習記者 莫淑婷 每經記者 孫宇婷

          體育產業并購正愈演愈烈。去年以來,樂視體育、萬達集團、體奧動力及騰訊體育等紛紛斥資布局體育產業,涉及金額之高,屢屢成為市場的焦點。進入2016年,迄今跨境體育并購領域規模最大的,當屬上海浸鑫基金與知名賽事版權公司MP&Silva的牽手。

          近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到這個案子背后的“紅娘”——易界網(DealGlobe),談及當前體育產業的并購趨勢,公司市場及業務拓展總監李佳超表示,“中國體育賽事職業化剛起步不久,國內的球迷也很多,大家對國際頂級賽事的明星、俱樂部資源能不能嫁接到中國來都挺感興趣的,因為體育產業在中國大有可為。”

          易界網創始人兼CEO馮林則向記者表示,從目前上市公司切入體育產業領域的行動看,部分公司存在追風現象,尤其是投資國外的足球俱樂部“在我們看來,也有一些上市公司對于并購的戰略部署是非常清晰的,這類企業大概占了所有企業的10%~20%。在這些(10%~20%)企業里面,最終能夠取得巨大成功的企業可能也就占5%,基本上,成功的可能不超過20%。”

          投行揭秘MPS收購案內幕

          在體育產業政策支持下,去年以來,大量中國資本涌入體育產業。樂視體育、萬達集團、體奧動力及騰訊體育等紛紛斥資布局體育賽事版權銷售版塊或鎖定數字媒體方面的合作機遇,完成了收購全球知名版權運營公司以及取得英超等體育賽事獨家轉播權等一系列動作。

          說起體育產業的海外并購,繞不開今年以來規模最大的跨境并購MP&Silva收購案。MP&Silva(以下簡稱MPS公司)在足球領域擁有幾乎所有頂級球賽版權經營權。此前,由光大證券全資子公司光大資本與暴風集團全資子公司暴風投資共同發起設立的新興產業并購基金上海浸鑫投資基金,宣布已收購該公司65%股權。此次交易標的估值未有正式披露,但業內人士認為這是自2015年萬達集團收購瑞士盈方以來規模最大的體育行業國際并購案。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輾轉聯系到了此案背后的中介服務機構——易界網(DealGlobe),公司市場及業務拓展總監李佳超告訴記者,“當時整個交易的過程非常波折。我們最初在歐洲市場獲得了MPS在融資的消息。了解到中國客戶很感興趣,我們就推薦給了賣方。雖然暴風和光大在中國很有名,但賣方也不太了解暴風是干什么的,財務上一看,對方會覺得公司收入好像還不是很高,對于現金流夠不夠的問題打了個問號。我們在這當中做了大量溝通的工作。”此外,易界網還建議客戶保留了公司原來主要的管理層。

          實際上,“一些企業在完成并購后,會選擇將所有管理層全換成自己的人,只留下公司。但這對很多中國的企業來說,不是最好的方式,因為你在國外不了解原來的管理文化,突然換了個老板,下面核心的技術和人都走掉了,反而對收購不太有利。”李佳超解釋稱。

          海外并購新趨勢:醫療、體育等新興產業受青睞

          記者注意到,在8月17日商務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商務部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1月~7月并購實際交易金額已超過2015年全年總額,占同期對外投資額比重也超過2015年的34%;實際并購金額在10億美元以上的項目達12個。

          “2014年被很多人稱為中國企業海外并購的元年。從那時起,越來越多的企業到海外做并購。原來可能是收購資源類企業,后來更多的是上市公司,之后是一些新興產業。”李佳超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

          目前來看,醫療行業、裝備制造、TMT、體育和大消費這幾個行業還是有很大的機會。馮林表示:“首先是醫療行業,醫療健康目前是國內一大熱點,因為國內好的品牌技術比較少,自己投入研發風險大,周期長;其次是裝備制造,中國的制造水平發展很快,但涉及一些細分的領域,比如說汽車零配件,核心技術不是三五年就能解決的,可能需要30年甚至50年,通過資本收購可能會盡快解決這個問題;第三是TMT,從互聯網角度來講,相比國外,中國從技術上和競爭力上說都差一些。第四是體育產業,中國市場很大,體育賽事比如足球籃球職業化剛起步不是很久,而NBA、英超等在全球都是頂尖的賽事,國內的球迷也很多,這些賽事的明星、俱樂部資源能不能嫁接到中國來,以什么方式最好,大家都挺感興趣的,因為體育產業在中國肯定會大發展。還有就是一些消費企業。”

          關于海外并購項目來源,馮林向記者透露了四類主要渠道,“一是利用自己原來的網絡關系、朋友;二是找當地的投行,從投行手里看項目;三是找當地的私募基金,因為基金投的項目一般三五年要退出的;四是通過一些活動和網絡平臺獲取。

          中國資本最近兩年密集涌入體育產業,同樣引起了從事跨境并購投行的極大關注。馮林就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體育、足球本身有巨大的潛力。“拿中國體育產業的總體市場來說,是美國的五分之一到十分之一。這也意味著,與美國成熟的體育產業相比,中國的體育經濟會有非常大的潛力。”

          馮林補充道,“但另一方面必須看到的是,我國體育產業起家的公司非常少,大多數上市公司都是之后才轉型做體育的,不少上市公司在介入體育產業時因規劃不清晰,未來可能面臨風險。”

          更多:

          每經獨家對話蔣立章:連通格拉納達和重慶力帆 以低成本運作為足球產業造血

          從0到1 報紙廣告銷售員如何搖身變成身家4.8億的老板(附視頻)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每經實習記者莫淑婷每經記者孫宇婷 體育產業并購正愈演愈烈。去年以來,樂視體育、萬達集團、體奧動力及騰訊體育等紛紛斥資布局體育產業,涉及金額之高,屢屢成為市場的焦點。進入2016年,迄今跨境體育并購領域規模最大的,當屬上海浸鑫基金與知名賽事版權公司MP&Silva的牽手。 近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到這個案子背后的“紅娘”——易界網(DealGlobe),談及當前體育產業的并購趨勢,公司市場及業務拓展總監李佳超表示,“中國體育賽事職業化剛起步不久,國內的球迷也很多,大家對國際頂級賽事的明星、俱樂部資源能不能嫁接到中國來都挺感興趣的,因為體育產業在中國大有可為。” 易界網創始人兼CEO馮林則向記者表示,從目前上市公司切入體育產業領域的行動看,部分公司存在追風現象,尤其是投資國外的足球俱樂部“在我們看來,也有一些上市公司對于并購的戰略部署是非常清晰的,這類企業大概占了所有企業的10%~20%。在這些(10%~20%)企業里面,最終能夠取得巨大成功的企業可能也就占5%,基本上,成功的可能不超過20%。” 投行揭秘MPS收購案內幕 在體育產業政策支持下,去年以來,大量中國資本涌入體育產業。樂視體育、萬達集團、體奧動力及騰訊體育等紛紛斥資布局體育賽事版權銷售版塊或鎖定數字媒體方面的合作機遇,完成了收購全球知名版權運營公司以及取得英超等體育賽事獨家轉播權等一系列動作。 說起體育產業的海外并購,繞不開今年以來規模最大的跨境并購MP&Silva收購案。MP&Silva(以下簡稱MPS公司)在足球領域擁有幾乎所有頂級球賽版權經營權。此前,由光大證券全資子公司光大資本與暴風集團全資子公司暴風投資共同發起設立的新興產業并購基金上海浸鑫投資基金,宣布已收購該公司65%股權。此次交易標的估值未有正式披露,但業內人士認為這是自2015年萬達集團收購瑞士盈方以來規模最大的體育行業國際并購案。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輾轉聯系到了此案背后的中介服務機構——易界網(DealGlobe),公司市場及業務拓展總監李佳超告訴記者,“當時整個交易的過程非常波折。我們最初在歐洲市場獲得了MPS在融資的消息。了解到中國客戶很感興趣,我們就推薦給了賣方。雖然暴風和光大在中國很有名,但賣方也不太了解暴風是干什么的,財務上一看,對方會覺得公司收入好像還不是很高,對于現金流夠不夠的問題打了個問號。我們在這當中做了大量溝通的工作。”此外,易界網還建議客戶保留了公司原來主要的管理層。 實際上,“一些企業在完成并購后,會選擇將所有管理層全換成自己的人,只留下公司。但這對很多中國的企業來說,不是最好的方式,因為你在國外不了解原來的管理文化,突然換了個老板,下面核心的技術和人都走掉了,反而對收購不太有利。”李佳超解釋稱。 海外并購新趨勢:醫療、體育等新興產業受青睞 記者注意到,在8月17日商務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商務部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1月~7月并購實際交易金額已超過2015年全年總額,占同期對外投資額比重也超過2015年的34%;實際并購金額在10億美元以上的項目達12個。 “2014年被很多人稱為中國企業海外并購的元年。從那時起,越來越多的企業到海外做并購。原來可能是收購資源類企業,后來更多的是上市公司,之后是一些新興產業。”李佳超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 目前來看,醫療行業、裝備制造、TMT、體育和大消費這幾個行業還是有很大的機會。馮林表示:“首先是醫療行業,醫療健康目前是國內一大熱點,因為國內好的品牌技術比較少,自己投入研發風險大,周期長;其次是裝備制造,中國的制造水平發展很快,但涉及一些細分的領域,比如說汽車零配件,核心技術不是三五年就能解決的,可能需要30年甚至50年,通過資本收購可能會盡快解決這個問題;第三是TMT,從互聯網角度來講,相比國外,中國從技術上和競爭力上說都差一些。第四是體育產業,中國市場很大,體育賽事比如足球籃球職業化剛起步不是很久,而NBA、英超等在全球都是頂尖的賽事,國內的球迷也很多,這些賽事的明星、俱樂部資源能不能嫁接到中國來,以什么方式最好,大家都挺感興趣的,因為體育產業在中國肯定會大發展。還有就是一些消費企業。” 關于海外并購項目來源,馮林向記者透露了四類主要渠道,“一是利用自己原來的網絡關系、朋友;二是找當地的投行,從投行手里看項目;三是找當地的私募基金,因為基金投的項目一般三五年要退出的;四是通過一些活動和網絡平臺獲取。 中國資本最近兩年密集涌入體育產業,同樣引起了從事跨境并購投行的極大關注。馮林就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體育、足球本身有巨大的潛力。“拿中國體育產業的總體市場來說,是美國的五分之一到十分之一。這也意味著,與美國成熟的體育產業相比,中國的體育經濟會有非常大的潛力。” 馮林補充道,“但另一方面必須看到的是,我國體育產業起家的公司非常少,大多數上市公司都是之后才轉型做體育的,不少上市公司在介入體育產業時因規劃不清晰,未來可能面臨風險。” 更多: 每經獨家對話蔣立章:連通格拉納達和重慶力帆以低成本運作為足球產業造血 從0到1報紙廣告銷售員如何搖身變成身家4.8億的老板(附視頻)
          體育產業并購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国产日本精品在线观看_欧美日韩综合精品一区二区三区_97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_国产中文字幕六九九九
        2. <acronym id="mz9d1"><output id="mz9d1"></output></acronym>

          <sub id="mz9d1"><ol id="mz9d1"><nobr id="mz9d1"></nobr></ol></sub>
              1. <sup id="mz9d1"></sup>
                视频一区手机视频 | 色狠狠久久AV丁香 | 亚洲欧美中文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高清日本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午夜福利片在线电影 | 亚洲人在线免费视频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