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6-10-28 01:33:06
10月13日,財政部等20部委聯合發布第三批PPP示范項目共516個,計劃總投資金額達11708億元。業內人士預計,隨著第三批PPP示范項目的公布,火爆的PPP市場有望再度發力。
2014年底,財政部推出首批PPP示范項目30個,總投資額為1800億元。2015年9月,財政部推出第二批PPP示范項目206個,總投資達6589億元。第三批示范項目相較前兩批,無論是項目數量、總投資規模還是覆蓋區域,均有大幅增長。
華安證券認為,長期來看,PPP助推地方稀釋債務風險、穩定經濟增長的邏輯不變;中央政策確立行業趨勢,后續政策將不斷助推環保板塊。短期來看,在當前穩健的貨幣政策和積極的財政政策下,PPP有望成為撬動財政的支點。
PPP目前投資總額已經達到16萬億
財政部表示,此次篩選依法擇優選擇社會資本,鼓勵同等條件下優先選擇民營資本;規范推進項目實施,落實示范項目責任制,建立對口聯系和跟蹤管理機制,確保示范項目實施質量。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來,在密集的政策激勵之下,PPP發展勢頭強勁。
財政部PPP中心數據顯示,第一批PPP示范項目總投資1800億元人民幣;第二批6589億元人民幣,新的項目將獨立于國家發改委去年宣布的近2萬億元人民幣,涵蓋污水處理等多領域。截至2016年9月22日,財政部PPP中心項目庫中有10313個項目,涉及投資額12萬億,這其中就包含了即將推出的第三批示范項目。
此外,發改委推出的兩批示范項目中,2015年的項目總計1043個,總投資1.97萬億元;2016年發改委推出基礎設施PPP項目1233個,總投資2.14萬億元。如果將財政部和發改委批復的PPP項目投資額加總起來,目前的投資總額已經達到16萬億。
中投證券的研報指出,財政部等20部門發布第三批PPP示范項目,總計516個項目,投資額11708億元。此外,財政部出臺《關于在公共服務領域深入推進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工作的通知》,進一步加大PPP落實力度。“政策出臺符合預期,我們持續看好PPP板塊。”
雖然PPP備受市場青睞,但第三批PPP示范項目質量更為優秀。
2014年9月,財政部發布了《關于推廣運用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有關問題的通知》,強調政府職能的加快轉變,和財政投入及管理方式的完善。隨后,財政部按照“寧缺毋濫”的原則,從地方上報的項目中篩選示范項目,作為樣板和標桿,引領PPP項目規范實施。
“相比以往集中在交通能源行業,第三批示范項目里,民生類、社會類的比較多,包括北京市首都地區環線高速公路、固安高新區建設、南京溧水產業新城等等。”清華大學PPP研究中心首席專家王守清認為,這反映了PPP輻射的行業和領域的進一步豐富和深入,從中可以看出PPP在中國的不斷進步。
華夏幸福PPP模式為民營資本提供樣本
尤其是固安高新區綜合開發PPP項目及南京市溧水區產業新城項目,作為城鎮綜合開發類示范項目入選。
作為南京市溧水區產業新城項目的社會資本成交人,華夏幸福負責對項目所在區域進行全面的開發建設和運營,包括土地整理、基礎設施建設、公共設施建設、產業招商及園區運營管理等;區政府則嚴格把關項目產業導向、投資強度、產出質量等指標,以期共同努力,達成“推動產業落地、促進區域經濟、助力區域發展”的核心目標,最終實現區域的全面、綜合和可持續發展。
對此,有業內人士認為,此次公布的第三批示范項目,尤其是城鎮綜合開發類示范項目,豐富了PPP模式的內涵,明確體現出國家在整體發展轉型中對PPP更綜合的價值訴求。
值得注意的是,截至2016年6月30日,財政部兩批示范項目232個,其中執行階段項目105個,落地率達48.4%。105個落地示范項目中,有54個單家社會資本參與項目,民企投資額占比只有12%。
財政部副部長、PPP工作領導小組組長史耀斌則公開強調稱,“PPP改革是一項綜合性改革,需要行政體制、財政體制和投融資體制等改革配套推進。”據其透露,財政部正在研究制定一些財政稅收政策。
無疑,PPP立法是打消各方疑慮、保障各方權益的關鍵舉措。目前,國際上已有較為成熟的PPP立法經驗,國內推廣PPP的實踐,也為立法提供了現實素材。財政部金融司司長孫曉霞表態稱,國務院常務會議已經明確要求,要加快推進PPP領域立法進程,以更好的法治環境,激發社會投資活力。為此,我們將積極配合有關部門,加快推進立法工作,給社會資本參與PPP“吃一顆定心丸”。
中國房地產數據研究院執行院長陳晟在接受采訪時表示,現在整體的民間投資以及固定資產投資的速度在下降,但目前也在做一些深層次的改革,一方面國有企業做優、做強、做大,另外一方面對民營企業投資繼續放開。但這個趨勢是在發展的路上,所以民營企業參與PPP也在優化的過程中。
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表示,PPP模式給予社會資本大顯身手的一個機會,這有利于社會資本和實體經濟發展的緊密結合,體現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思路下的資金引入思路。目前民企參與PPP模式的熱情不斷高漲,但對此類模式參與的邏輯和經驗在哪里,實際上依然需要積極探索。比如華夏幸福獲得認可的項目,和華夏幸福此前產業新城開發的經營邏輯是一致的。此類項目積極穩健,將成為其他民企后續可借鑒的模板。
后續成長性持續被看好
《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就指出,要加快財稅體制和投融資機制改革,創新金融服務,放開市場準入,逐步建立多元化、可持續的城鎮化資金保障機制。所謂“多元化”,實質上就是要進一步推進社會資本、民間資本在新型城鎮化建設中發揮更大作用。這為激發民間投資活力、引導民間資本參與城鎮化建設奠定了政策基調。
從2002年起,華夏幸福就以綜合開發PPP模式推動固安產業新城的發展,實行“政府主導、企業運作”的市場化管理模式,政企雙方用“契約精神”取代了“身份觀念”,建立利益共享、風險共擔機制,通過大幅度減少政府對資源的直接配置和對資源要素價格的干預,清晰界定了政府與合作企業各自的責任和利益邊界,保證了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推動資源配置依據市場規則、市場價格、市場競爭,實現效率最大化和最優化。
固安新型城鎮化PPP模式,構建了一個產業新城整體開發的政企伙伴關系機制。通過這一機制,華夏幸福承擔了產業新城規劃(土地利用規劃、城市總體規劃、產業定位規劃等)、基礎設施與公共設施建設、園區融資、產業招商服務、市政運營服務等整體運營工作。這種機制有效構建了雙方的互信平臺,減少了操作成本,從“一事一議”變為以PPP機制為核心的協商制度,大大提高了城市建設與公共服務的效率。
經過十幾年的發展,固安產業新城的機制模式也在不斷優化。從早期的固安工業園,到現在的固安產業新城,再到未來的固安創新城市,固安發展定位的每一次提擋,正是源于以PPP為核心的機制模式驅動的產業不斷發展、城市不斷升級。
如今,華夏幸福按照固安發展模式建設運營的產業新城,已實現在京津冀、東北、長江經濟帶、珠三角的多點布局,并于今年在印尼、印度、越南、埃及等國家,開始了國際產業新城的建設步伐。
“這些成果的取得,充分表明固安產業新城模式是行之有效的,創新性特點顯著,具有重要推廣示范價值。”在業內人士看來,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以后,隨著經濟轉型升級的持續深入,城市現代化治理、新型城鎮化、產業轉型升級的持續推進,以產業新城為代表的綜合類PPP模式已經成為一種有益探索,在推進中國經濟轉型和可持續發展的新型城市建設過程中,釋放出了更綜合的示范價值。
嚴躍進認為,PPP模式下,各類民間資金若要實現較大的投資收益或回報,關鍵要具備三個要素。第一是明確投資的風險,這需要建立一套非常嚴格的投資路線。第二是讀懂地方政府的心思,只有積極吻合地方政府的發展需求,相關項目的推進才會更加有的放矢。第三是穩定現金流,尤其是部分項目回收周期長,需要在融資方面有新動作。對于華夏幸福此類項目來說,吻合了地方政府產業和城市發展的需求,后續成長性持續被看好。 文/王慧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