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6-11-02 23:17:44
11月2日,樂視旗下第七大子生態——互聯網金融正式亮相。據介紹,樂視金融以網絡支付、網絡交易、網絡資管為戰略主線,形成包含“網絡支付、交易平臺、財訊平臺、財富管理、網絡信貸”五大主營業務的基本架構。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朱丹丹
每經記者 朱丹丹
傳聞已久的樂視金融的戰略布局終于浮出水面。
11月2日,樂視旗下第七大子生態——互聯網金融正式亮相。據介紹,樂視金融以網絡支付、網絡交易、網絡資管為戰略主線,形成包含“網絡支付、交易平臺、財訊平臺、財富管理、網絡信貸”五大主營業務的基本架構。
目前阿里,百度,京東等在互聯網金融領域早已布局很久,樂視進軍金融顯得晚了許多。
對此,有分析人士稱, 樂視多年構建的“平臺+內容+硬件+軟件+應用”的開放閉環生態系統、及生態創新模式下產生的跨產業垂直整合下的價值鏈重構,或將成為其核心“利器”。
“我們并不是簡單的產融結合或金融業務互聯網化,其根本是要做基礎金融,探索互聯網時代的生態金融新模式。”樂視控股高級副總裁、樂視金融CEO王永利也表示。他亦坦言,“我們會圍繞五大業務中心來配置各種牌照。”
樂視金融正式亮相
相比于其他互聯網巨頭,一直以來,樂視在互聯網金融方面的布局尤為“低調”。
11月2日,樂視金融藍圖正式亮相,宣布將以網絡支付、網絡交易、網絡資管為戰略主線,形成包含“網絡支付、交易平臺、財訊平臺、財富管理、網絡信貸”五大主營業務的基本架構。
“我們注重線上,不注重線下,突出互聯網金融的定位。當然不是絕對不做,畢竟一些業務有牌照要求必須有線下的我還是要有,但是偏重于線上。”王永利坦言,樂視金融不是簡單做一個銀行或者保險或者證券信托,而是按照互聯網互聯互通的特性把金融開始整合,最后確定了三大板塊(網絡支付、網絡交易、網絡資管)。
據了解,目前樂視金融已基本完成戰略規劃、組織架構、技術架構、及常態化產品的持續開發等工作。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事實上早在2014年8月,樂視就宣布引入戰略投資者中信證券,未來將進軍互聯網金融行業。2015年8月,中國銀行前副行長、資深研究員王永利加入樂視,擔任負責互聯網金融業務(后成為樂視金融CEO),一時之間,引起行業內極大關注。幾乎與此同時,樂視金融被正式確立為樂視“內容、互聯網及云、大屏、手機、體育、汽車生態”之外的第七子生態。
進入2016年以來,樂視才慢慢加快了互金方面的步伐,先后涉足保險行業、布局樂視小貸、發布多款跨生態的創新理財產品等。比如3月樂視小貸公司在重慶揭牌成立;7月樂視上線樂視金融APP等。
“我們的‘三步走’五年規劃:2015年8月至2016年是規劃起步階段,2017至2018年是鞏固基礎、全面推進階段,2019至2020年是加速發展、全面提升階段。五年內,成為國內領先的互聯網金融生態體系和富有國際競爭力的新型金融機構。”王永利坦言。
他還進一步分析指出,很多事情做了規劃以后都在積極穩妥的推進,包括牌照的申請,人員的招聘,機構的設置,業務的規劃,市場的開拓等等,希望今年底把工作基礎打得再扎實一點,明年就要進入一個加快發展的階段。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互聯網巨頭們均或多或少涉足了金融領域,樂視金融是一個后入者。
對此,有分析人士坦言,作為生態型企業發力金融,樂視金融有望依托集團不同子生態作為流量入口和資源彈藥庫,在競爭慘烈的互金行業中實現突圍,推動互聯網金融進入生態時代。
王永利表示,“樂視已經形成了多生態、跨產業鏈的垂直整合、橫向開放共享的完整生態體系。在生態全球化戰略下,樂視互聯網生態系統將擴展至全球。業務范圍擴張、用戶數量激增、交易量增長,都為金融生態快速開疆辟土提供了條件。”
積極配置支付等各類牌照
來自第三方機構的行業報告顯示,2016年中國互聯網金融行業市場規模將達17.8萬億,未來五年,行業年均復合增長率將達到24.67%,到2020年預計超過43萬億。
不少業內人士坦言,互金市場未來的發展空間和潛力巨大。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一直以來,做金融繞不過牌照這道坎,互聯網金融也不例外。而在過去兩年里,百度、阿里、騰訊和京東等在布局互聯網金融之時,相繼摘得各類牌照。
據了解,樂視金融目前已經擁有保險和小貸牌照。而10月份王永利則透露,剛拿到私募基金牌照,保險經紀也正在談。
“確立了這五大業務中心之后,我們會圍繞這個來配置各種牌照,所以會形成若干的實體。比如圍繞財富管理有財富管理公司的牌照;網絡交易上也需要配很多的牌照。”王永利坦言。
“我們定位支付是基礎,交易是核心,資管是方向。”王永利坦言,目前樂視正在積極進行支付方面的布局,另外,基于區塊鏈新技術會對現有的支付體系有較大提升,尤其是跨境支付領域,樂視金融也在進行這方面的研究。
不過,近年來,隨著監管的趨嚴,支付牌照一照難求。
對此,王永利則表示,“支付是非常重要的板塊,是金融基礎,我們肯定會積極去配置這個牌照,但需要一個過程,沒有拿到牌照之前不代表不可以做支付的規劃。”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