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6-11-28 19:41:20
輪轂電機——這個聽起來還挺新鮮的事物實際上已經擁有上百年的發展歷史。早在1900年,費迪南德·保時捷就提出了把電機裝到車輪子上的想法。將電機直接整合進車輪里,縮短動力傳送的中間程序,是很多汽車人多年來的夢想。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梁薇
每經記者 梁薇
輪轂電機——這個聽起來還挺新鮮的事物實際上已經擁有上百年的發展歷史。早在1900年,費迪南德·保時捷就提出了把電機裝到車輪子上的想法。將電機直接整合進車輪里,縮短動力傳送的中間程序,是很多汽車人多年來的夢想。
然而,一直到百年后的今天,輪轂電機仍然面臨落地難題,只在少數商用車上進行了應用。不過去年以來,國內多家企業開始在這一領域布局,讓輪轂電機的產業化又往前邁進了一步。
11月21日,天津天海同步集團旗下湖北泰特機電有限公司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已經于9月份完成全資收購荷蘭輪轂電機生產商e-Traction公司。在發布會上,天海同步集團董事長呂超介紹稱,公司設于湖北荊門的工廠將于2017年底實現量產,一期目標是到2018年實現產能2萬套/年。
NBD汽車(微信號:NBD-AUTO)了解到,輪轂電機將動力、傳動和制動裝置整合到輪轂內,變中央式驅動為分布式驅動,可以省掉變速器、傳動軸、差速器等傳動部件,可減少80%的傳動部件、減輕30%的自身重量。
國家乘用車自動變速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徐向陽表示:“這項技術是革命性的,傳統行業將會受到巨大影響”。
目前階段,受制于簧下質量增加、車身控制困難等許多具體問題,輪轂電機的應用還只能從商用車或公交大巴入手。美中汽車交流協會主席、全球汽車精英組織主席汪大總在發布會現場介紹稱,使用輪轂電機的12米大巴每公里只需要0.9度電,而普通電動大巴則需要1.3度。未來泰特機電的首批客戶很可能也會來自客車企業。
不過即使從商用車入手推廣,也需要解決高成本問題,而這也是近年來許多企業著手進行國產化的目的。呂超認為,通過將e-Traction變成中資企業,輪轂電機的成本將降低70%,同時還能夠得到中國市場的政策支持。而對于湖北泰特機電,呂超的目標是“4年銷售額20億元以上,實現利潤2億元”,并且四年之后將沖刺創業板或中小板。
對于一個尚未實現完全產業化的產品提出這樣的目標,呂超似乎過于樂觀。其表示,“這是公司為了生存而布置的戰略發展方向”,由此可見,輪轂電機已然成為天海同步集團瞄準的下一個風口。除了收購荷蘭e-Traction,該集團此前還參股了另一家輪轂電機制造商Protean,成為后者第四大股東。
而Protean作為較為領先的輪轂電機制造商,同時還贏得了浙江汽車制動廠商萬安科技的青睞。6月份,萬安科技以2000萬美元收購Protean10.36%的股權,同時,雙方還在中國成立合資公司,其中萬安科技出資600萬美元,持股60%。
2015年7月28日,亞太股份發布公告稱,將投資1000萬歐元獲得斯洛文尼亞輪轂電機技術公司Elaphe 20%股權,同時雙方約定在中國設立合資公司(亞太股份和Elaphe分別占股51%和49%),旨在實現輪轂電機本土化生產。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誠如汪大總所言,“我們應該給差異化的技術一個機會”,在一眾企業的提早投資和推動之下,輪轂電機實現產業化應用,甚至最終搭載在轎車上,應該不需再等一百年。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