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7-01-10 18:49:48
1月10日,中國郵政儲蓄銀行攜手國際商業機器(中國)有限公司(IBM)在北京舉辦新聞發布會,宣布推出基于區塊鏈的資產托管系統。據悉,該系統于2016年10月上線,已在真實業務環境中順利執行了上百筆交易。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萬敏
每經記者 萬敏 每經編輯 姚茂敦
1月10日,中國郵政儲蓄銀行攜手國際商業機器(中國)有限公司(IBM)在北京舉辦新聞發布會,宣布推出基于區塊鏈的資產托管系統。
據悉,該系統于2016年10月上線,已在真實業務環境中順利執行了上百筆交易。通過與IBM的合作,郵儲銀行采用超級賬本架構(Hyperledger Fabric)將區塊鏈技術成功應用于真實的生產環境。這是中國銀行業將區塊鏈技術應用于銀行核心業務系統的首次成功實踐。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國務院近日印發的《“十三五”國家信息化規劃》,首次將區塊鏈列入國家信息化規劃,并將其定為戰略性前沿技術。
據介紹,郵儲銀行此次推出的資產托管系統以區塊鏈的共享賬本、智能合約、隱私保護、共識機制等四大機制為技術基礎,選取了資產委托方、資產管理方、資產托管方、投資顧問、審計方等五種角色共同參與的資產托管業務場景,實現了托管業務的信息共享和資產使用情況的監督。
業內人士介紹,典型的托管業務流程往往涉及多方參與,包括資產委托方、資產管理方、資產托管方以及投資顧問在內的多個不同金融機構。然而,由于單筆交易金額大,參與方多,各方都有自己的信息系統,而交易方以往大多依托于電話、傳真以及郵件等方式反復進行信用校驗,費時費力。
郵儲銀行推出的區塊鏈解決方案實現了信息的多方實時共享,免去了重復信用校驗的過程,將原有業務環節縮短了約60%~80%,令信用交換更為高效。智能合約和共識機制將資本計劃的投資合規校驗整合在區塊鏈上,并確保每筆交易都是在滿足合同條款、達成共識的基礎上完成。區塊鏈具有不可篡改和加密認證的屬性,可以確保交易方在快速共享必要信息的同時,保護賬戶信息安全。此外,區塊鏈有助于審計方和監管方快速獲取信息,提前干預和管控,繼而提升整個行業的風險管理水平。
郵儲銀行行長呂家進表示:“區塊鏈技術能夠低成本地解決金融活動中的信任難題,將為多方交易帶來前所未有的信任和信用的高效交換,具有推動金融業深刻變革的潛力。當前,金融科技蓬勃發展,金融業務不斷創新,郵儲銀行期待與更多金融機構攜手,共同建設基于區塊鏈技術的金融生態體系。”
截至2016年末,郵儲銀行資產托管業務規模約4萬億元。在區塊鏈這一新興技術領域,IBM推動的Linux基金會超級賬本,是打造企業級區塊鏈的成熟應用架構。郵儲銀行與IBM在信息技術領域進行了多項合作,目前雙方致力于共同探索和推動區塊鏈、人工智能等創新技術在銀行業的應用。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