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業報 2017-03-13 08:46:41
霧霾頻現讓飽受詬病的機動車污染源再次引發熱議。在近日召開的“機動車污染防治制度與技術措施創新研討會”上,與會專家劍指現有的機動車污染防治技術路徑落后、政策體系不健全。
霧霾頻現讓飽受詬病的機動車污染源再次引發熱議。在近日召開的“機動車污染防治制度與技術措施創新研討會”上,與會專家劍指現有的機動車污染防治技術路徑落后、政策體系不健全。
中關村空氣污染防控聯盟理事會主席顏梓清建議,機動車污染防治需強化政策保障,推進“機動車排放智能云檢測與綜合防控新模式”的普及和應用。與會專家認為,用最前沿的智能信息化技術和分享經濟模式,構建適合我國國情的機動車污染防治制度勢在必行。
政策銜接不暢
環保部相關負責人表示,汽車是污染物總量的主要貢獻者,其排放的NOx和PM超過90%,HC和CO超過80%。然而,我國現行的機動車污染防治制度存在諸多問題。
“新車生產企業自己檢驗、自己說合格就可以出廠賣車。在六年內不用例行檢測,對在用車的檢驗也只是個抽測。另外,國家頒發的機動車排放檢測方法技術設備都不在目錄中,所有設備都不需要經過技術合格考核,就可以用于機動車排放檢測。”中國政法大學王燦發教授的發言道出了我國現行機動車污染防治制度和技術路徑之亂。
由于我國多個行政部門對機動車進行交叉管理,造成了執行政策與國家法律要求脫離,與會專家梳理了我國機動車污染防治制度與技術措施的頒發和執行情況。
第一個階段是在1999年,原國家環境保護總局發布《機動車排放污染防治技術政策》,提出了推動車輛低排放技術發展和對在用車的排放控制。要求對在用車應以強化檢查/維護(I/M)制度為主,要求在用車排放檢測方法及要求與新車排放標準相對應,建立機動車排放清單和維護質量反饋等。但這些目標都沒有實現。專家認為,這體現了近20年來我國推行的I/M制度已經失敗。
第二階段是2013年,國務院印發《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和國家發展改革委等12個部門聯合發布的《加強“車油路”統籌加快推進機動車污染綜合防治方案》,提出提高新車排放標準,合理控制機動車保有量、提升燃油品質、加快淘汰黃標車和老舊車、大力推廣新能源汽車、推行遙感檢測法。從目前執行情況看,各地方政府推廣的新能源電動汽車問題多,騙補現象嚴重;遙感檢測成本高,檢測數據不準,誤判高;不斷提高新車標準造成國產化技術無法進入市場,影響經濟發展等。這些措施造成了新車與在用車的排放污染監管幾乎已不在政策管理范圍內,政府無法掌握機動車實際排放的污染量,只能按車牌號或購車時間對車輛進行限行。
創新刻不容緩
環保部部長陳吉寧近期多次提出,尋求新方法治理機動車污染問題已成為當務之急。
顏梓清說:“我國新車排放標準和車輛保養規則是照搬歐洲體系,在用車又是按美國措施執行,完全不一致的管理方式,造成了我國機動車污染防治制度和技術措施混亂,對控制污染和汽車工業發展都不利。”
怎樣解決這些問題?專家將突破口落點在“創新”上,提議打破原有的對新車、檢測、維修企業“用什么技術配什么設備”的不科學管理制度,而是從保護社會公眾和購買車輛的消費者的利益出發,創新機動車污染防治理念和技術路徑。
北京理工大學劉昭度教授說:“排放清單管理,對中國來說是新概念,在我國推行這種辦法很有必要。”“排放總量確定了,分攤到每一個車的排放量也就確定了;如果有的車造假,可能人人都要關注,大家都要公平檢測。”
“機動車排放智能云檢測與綜合防控新模式”的創新之處主要體現在“汽車污染總量控制體系建設、車輛使用質量評估體系建設、汽車排污量交易體系建設”三個方面。在污染總量控制體系中,要求準確收集汽車污染量和建立排放清單及污染量分級管理,重點要統一檢測方法、統一設備技術標準、統一質量管理,能自動獲取汽車行駛里程,在全國各路段建設當代前沿的物聯網(RFID)電子路檢執法系統等。實際檢測結果顯示,其成效顯著,在現有機動車污染總量的基礎上可以快速削減機動車污染總量50%以上,并可保障在新車不斷增加的前提下控制機動車污染總量不增長,同時,可減少車主使用成本達50%以上。
交通部規劃院高級工程師王燕弓說,用總量控制方式,相當于給車輛用戶排放權,排放權又折合成行駛的權利,可以維護消費者利益,把壓力轉嫁給檢測和生產廠商。
財政部財科所原所長賈康說,這一交易制度顯然是創新并具有前瞻性的,關鍵在于,要建立消費者對消費者的便捷交易系統,保證大家能夠按照原來設計的基本規則完成交易。
2008年,美國實施低排放車積分交易制度,其核心內容和最大特色是以強制性政策創造了車企積分需求,催生了車企間積分交易,形成了引導和驅動汽車產業轉型升級的市場機制。這一套制度使美國降低了產業轉型和減排的社會成本。美國政府不需要發放任何補貼,通過制度創新推動了整個汽車工業快速轉型。
顏梓清表示,與企業之間交易不同的是,汽車污染總量控制體系建設是從推動使用環節的低排放著手,通過車主之間的排污量交易完成的。在污染總量不變的情況下,如果車輛排污量減少,則意味著我國機動車保有量擁有了很大的上升空間。專家同時表示,制度創新固然重要,如何將創新的模式與方法進行普及并付諸實施更是當務之急。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