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7-04-19 13:02:25
又是“急跌”。4月19日,滬深兩市雙雙跳空低開,跌破3月13日低點失守半年線。每經小編注意到,自從12月12日以來,滬指單日跌幅從未超過1%。3月底以來,滬指多次出現盤中急跌,昨日尾盤快速跳水。A股年初以來的“平靜期”被打破了?
每經編輯|陶玥陽
又是“急跌”。
4月19日,滬深兩市雙雙跳空低開,跌破3月13日低點失守半年線。截至上午收盤,上證指數報3163.57點,下跌33.14點,跌1.04%;深證成指報10294.78點,下跌116.66點,跌1.12%;創業板指報1829.61點,下跌18.59點,跌1.01%。
每經小編(微信號:nbdnews)注意到,自從12月12日以來,滬指單日跌幅從未超過1%。3月底以來,滬指多次出現盤中急跌,昨日尾盤快速跳水。
A股年初以來的“平靜期”被打破了?
A股港股齊破關鍵點位,亞太股市普跌
滬指已經連續四個交易日下跌,且日跌幅均超0.7%,現已跌至2月9日以來的低位,最低至3149.81點。創業板一度重挫1.8%,日內接近創下2015年以來的最低收盤。
這是12月12日以來,滬指跌幅首次超過1%。A股的平靜似乎正在被打破,新股以外的所有板塊均現下跌。
上周連續4個交易日,A股市場每天都上演著個股“閃崩”的詭異行情。今日早盤,市場再現個股“閃崩”,寧波精達(603088.SH)、凱恩股份(002012.SZ)跌停。
另一方面,繼恒指跌破24000點至一個月低位后,恒生國企指數今日開盤也向下突破10000點,亦為2月9日以來新低。
實際上,今日早盤亞太股市普遍下挫。
債市
避險情緒不減,日本10年期國債收益率持續下行不斷逼近零,現在五個月低位報0.005%。10年期美債收益率亦維持在5個月低位,現報2.181%。
外匯
日元日內表現平穩,美元/日元維持在108.5附近。昨日美元指數大跌%跌破100,美元指數現報99.61。
另一方面,昨日英國首相突然宣布提前大選后英鎊大漲2.2%,英鎊/美元繼續維持在高位,現報1.2824,也壓低了歐洲主要股指表現。
商品
黑色系延續昨日夜盤走勢持續低迷。截至早盤收盤,焦炭跌5.33%,焦煤跌4.50%,動力煤跌2.32%,鐵礦石跌1.66%。
而另一方面,昨日媒體報道稱中國將進行清理整頓電解鋁行業違法違規項目專項行動。然而日內滬鋁期貨未能逆市上行,早盤收跌2.17%。
六大原因致A股連續大跌
體量龐大的A股,近期為何突然呈現出這種狀況?據證券時報報道,市場分析人士認為,主要有以下原因:
(1)雄安概念股分化,資金大舉出逃,本輪市場上漲的發動機是雄安新區概念股,現在雄安概念股第一波上漲結束,進入到調整狀態,從而帶動整個市場調整。
(2)監管層“定向調查”啟動,劍指次新股炒作,業內人士認為,對某種不良行為的打擊和整治,短期必然會對市場產生一定影響。
(3)保證金流出,市場謹慎情緒濃厚,最新數據顯示,證券市場保證金上周凈流出682億元,滬指3300點整數關附近面臨的壓力及金融去杠桿進程加速,引發了市場謹慎情緒升溫。
(4)消息稱監管層重點關注區域游資,類似溫州幫、山東幫,導致近期個股頻頻閃崩,一定程度上加劇了個股殺跌恐慌氛圍。
(5)有大行資管業務人士反映,近期委外贖回得比較厲害,最近兩個交易日債市均有大額賣盤出現,場外資金難免會出現短暫偏緊的情況。
(6)外圍市場走低、黑色金屬大跌、地緣政治風險等也成為A股資金尋求避險的因素之一。
因以上原因,山西證券認為近期回調風險加劇,繼續建議投資者謹慎操作, 控制倉位,重個股輕指數,按照京津冀一體化與一帶一路、國企改革、軍民融合、藍天保衛戰、三線城市消費升級5大方向,逢低布局以下板塊:1.建筑材料、裝飾、鋼鐵等大基建板塊、2.軍工板塊、3.環保板塊、4.家電以及食品飲料板塊。
華創證券則認為,接下來市場的主要矛盾聚焦在金融風險排查、肅清,去杠桿與制度變革力量的權衡。展望后市,我們相信“返樸歸真”主線下“改革為矛,價值為盾”策略將持續展現其價值。
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每經編輯 趙云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上一篇文章
【水污染防治專項資金發放將與績效評價掛鉤】財政部、環境保護部近日聯合印發《水污染防治專項資金績效評價辦法》,強化水污染防治專項資金管理,提高資金使用的規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支持和引導實現《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目標任務。《辦法》規定,水污染防治專項資金績效評價的內容分資金管理、項目管理、產出和效益等三個方面,共涉及3個一級指標,10個二級指標。其中,產出和效益主要評價年度績效目標和任務的完成情況,是評價工作的重點。(中國證券網)
返回每經網首頁下一篇文章
【監管人士:一行三會全面加強監管 銀行業開啟現場檢查】一位地方金融監管人士稱,不只是銀監會,事實上“一行三會”都在全面加強監管,這是金融業今年的主旋律。他表示:“金融亂象,有病就要醫。”“總的思路要慢緊螺絲,‘一刀切’也不太現實。”一位商業銀行分行行長坦言,“風險容忍度降低了”,業務將會越來越難做。監管機構已經入駐部分銀行開始進行現場檢查,部分銀行已經做出相應的業務調整。(金融時報)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