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投資研究院 2017-04-26 08:38:29
1370億養老金開始投資 將建合理調整機制;證監會:上市公司大股東對現金分紅要支持;白馬股持續吸金“機構粉”暗生疑心;“嚴監管”模式下A股“不死鳥”將大幅減少;
中國證券報
白馬股持續吸金“機構粉”暗生疑心
A股此輪下跌中,眾多個股一路狂瀉,卻成就了少數高擎價值投資大旗“白馬股”的耀眼光環。市值已破五千億的貴州茅臺,便是“白馬股”的典型代表,短短十個交易日漲幅達8.7%。值得關注的是,在資金推動下,一些“白馬股”的估值已不算便宜,引發部分機構投資者拋出了價值“泡沫”論。這種頗為矛盾的市場心態,讓眾多機構的抉擇變得更加糾結。
DCM領投農業大數據公司 新農業走俏VC/PE市場
去年年初以來,農業領域VC/PE市場呈現兩極分化現象,投中CVSource統計顯示,今年一季度傳統農業VC/PE融資案例僅1起,環比下降80%,同比下降92.31%,與之相對的是新農業領域投資火熱,獲得了DCM、高盛等多家頂級機構的青睞。天弘基金股權投資部總經理楊永民認為,單從現代農業來看,利用現代化技術指導農業生產,是大勢所趨。
PE機構搶籌擬上市公司 業內稱要謹防“全民PE”再現
近期PE機構競相爭取對擬上市公司的投資機會,Pre-IPO成為熱點。水漲船高,擬上市公司的估值整體抬升,業績增長快的新興產業公司尤甚。不過,個別企業打著要上市的旗號“忽悠”投資者,以招攬Pre-IPO為名進行融資的套路盛行。業內人士表示,要謹防“全民PE”再現,PE機構更需具備去偽存真的專業能力。
兩融余額連降5日 杠桿殺是否已經結束?
分析人士指出,一方面,兩融余額降至9174.26億元,為3月15日以來的新低,但距離2月份行情啟動初期的9000億元水平仍有空間;另一方面,周二滬深股市震蕩翻紅,其他題材概念也出現回暖,但整個市場的成交額并未放大,反而出現明顯縮量,資金參與熱情還沒有回暖。當前兩融余額償還壓力仍然較大。
上海證券報
涉嫌非法集資風險專項排查活動5月啟動
對非法集資的高壓態勢仍然不改。處置非法集資部際聯席會議昨日披露,擬于5月至7月組織各省(區、市)政府開展涉嫌非法集資風險專項排查活動,著重強化對投資理財等民間投融資中介機構的監管,全力推動出臺《處置非法集資條例》,為防范和處置非法集資提供法律制度保障。
兩家網站擅用研報遭關停整改
“劍網2016”專項行動中的“金融資訊類文字作品侵權第一案”日前正式落幕。擅自使用、傳播中信證券、中金公司、海通證券、國泰君安證券、方正證券等5家證券公司研報,并收取閱讀服務費的兩家網站已關停整改,并各領罰單。業內人士表示,該案件為今后此類案件的執法工作,以及權利人維權起到了積極的指導和示范作用。
雄安概念卷土重來 機構席位再度買入
在一輪暴漲暴跌之后,雄安概念在本周二重拾漲勢,龍頭個股冀東裝備股價再創歷史新高引發市場高度關注。另外,近期龍虎榜數據顯示,此前在雄安概念股中大肆拋售的機構席位近期陸續現身多只個股的買入榜單,機構席位再度進場能否給雄安概念帶來第二春,同樣值得期待。
價值重估正當其時 優質藍籌面臨重大機遇
剛剛公布的2017年一季度我國GDP同比增長達到6.9%,明顯超出市場的預期。經濟增速全面回暖,很可能成為白馬龍頭股價值重估行情的短期催化劑。從目前的情況看,無論從哪個角度,中國藍籌股的成長性都應該要明顯高于美國的藍籌股,因此沒有理由支持其估值水平始終低于美國的水平。而隨著經濟增速的不斷回暖,未來藍籌股的估值修正有望延續。
證券時報
證監會現場檢查近千家私募 違法機構集團化經營露頭
證監會打非局副局長劉云峰在發言中表示,當前私募基金領域存在非法增信、非法集資特征突出、違法機構集團化經營等特點,證監會作為成員單位,通過風險監測、檢查執法、投資者教育等措施,堅決防范證券期貨行業非法集資風險,將非法集資風險消滅在萌芽狀態。
社保最新重倉股曝光 養老金投資方向隱現
截至4月25日收盤,兩市已有907只個股披露2017年一季報。其中,178只個股前十大流通股東出現社保基金的身影。數據顯示,社保基金對現身的178家公司合計持股量達到30.81億股,市值達到479.74億元。值得注意的是,從社保基金的持股情況來看,主要集中在醫藥生物、電子和化工三大行業,涉及的個股數量分別為26只、21只和19只。
證券日報
“嚴監管”模式下A股“不死鳥”將大幅減少
本周是上市公司2016年年報披露最后一周,對于ST類公司而言,又要幾家歡喜幾家愁了。據數據統計顯示,截至4月24日,目前在滬深兩市60多家ST類公司中,有24家可能暫停上市,占比約為四成。在這些可能將暫停上市的ST類公司中有幾家會面臨退市的命運,目前還不得而知,但可以預期的是,在“嚴監管”模式下,A股中的“不死鳥”會越來越少。
證監會:上市公司大股東對現金分紅要支持
中國證監會上市公司監管部副主任曹勇表示,希望上市公司大股東要有誠信思維,對上市公司的承諾要履行,對現金分紅要支持。曹勇表示,對于上市公司而言,提高上市公司質量主要體現在提升經營業績、做好信息披露、完善公司治理及承擔社會責任四個方面;對于監管部門而言,在依法監管、從嚴監管、全面監管三項基本原則下,要立足我國資本市場實際,充分借鑒成熟市場經驗,不斷加強和完善上市公司監管。
深交所分級基金業務管理指引5月1日起正式實施
記者獲悉,《深圳證券交易所分級基金業務管理指引》將于5月1日起正式實施。《指引》進一步完善了投資者適當性管理制度,規范了分級基金份額折算、投資者教育與風險警示等工作,是貫徹依法監管、從嚴監管、全面監管、更加重視和防范市場各類風險、切實推進基金市場穩定健康發展的一項重要制度安排。
每日經濟新聞
1370億養老金開始投資 將建合理調整機制
“截至3月底,北京、上海等7個省(區、市)政府與社保基金理事會簽署了委托投資合同,合同總金額是3600億元,其中的1370億元資金已經到賬并開始投資。專家指出,對于退休人員養老金待遇調整的剛性需求,應該建立起正常的調整機制,國外采取的與物價、社會平均工資等掛鉤的方式值得借鑒。
2030年能源消費總量控制在60億噸標準煤
4月25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和國家能源局發布《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戰略(2016~2030)》《戰略》對能源消費劃定了明確的目標。到2030年,能源消費總量要控制在60億噸標準煤以內,國家發改委基礎產業司副司長鄭劍表示,《戰略》面向2030年設立積極的能源革命目標,并對2050年進行了展望,推動能源領域實現由量變向質變的跨越式發展。
鄭眼看盤:有滯跌跡象投資者可謹慎參與
大盤雖已反彈,但人氣實際上仍弱。次新股只是借助新勁鋼漲停而于昨日上午猛拉了一波,其后就一直在緩緩下行。雄安新區概念股也差不太多。大盤當下以及可預見的未來都可能缺少充足的資金支持。故我暫無什么理由看好大盤。就操作而言,因大盤已有些滯跌跡象,故我認為被套的投資者目前已可參與短炒與自救,只是在參與過程中,應避免將倉位弄得過重。詳情關注:每經投資寶(微信號:mjtzb2)。
第一財經日報
防控金融風險監管再升級
近期一系列微觀風險的暴露引發了監管機構的關注。比如2016年12月,國海證券的“蘿卜章”事件;“在這樣的背景下,監管部門監管的強度進一步加大。”申萬宏源首席宏觀分析師李慧勇表示,近期銀監會出臺了多份銀行業監管文件,重點對同業和委外進行檢查,這些規定的落實直接限制了銀行和金融機構加杠桿的空間,也將改變過去金融機構無序擴張和無序加杠桿的情況。
“營改增”通向國家治理現代化
距離去年5月1日營業稅改增值稅(營改增)全面推開,已將近一周年,這場被稱為“中國稅制分水嶺”重大稅制改革成效正逐步顯現:一方面,營改增減輕了企業負擔、喚醒了經濟活力、助推了經濟轉型,另一方面,為建設現代財政體系、提高國家治理的現代化水平作出了鋪墊。
兩種“中國制造”:從平行到并軌
隨著中國產業和消費升級來臨,內外銷產品“同線同標同質”(即“三同”)被提上戰略日程:要求企業在同一條生產線上,按照相同的標準生產出口和內銷產品,使供應國內市場和供應國際市場的產品達到相同的質量水準。如果實現“三同”,中國消費者就無需再到海外去購買中國制造的出口產品。
21世紀經濟報道
汽車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發布:以新能源與智能網聯為突破口
工信部等三部委4月25日公布了《汽車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規劃》提出力爭經過十年持續努力,邁入世界汽車強國行列。規劃認為,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汽車有望成為兩大重要突破口。智能汽車是其中最大的產業機會之一。智能駕駛在技術的突破、技術的產品化以及大眾的接受程度等方面,都大幅超市場預期。
區域交易場所整頓B面:“類證券化”式融資沖動倒逼“業務監管”轉型
針對各類交易所的整頓仍在銜枚疾進,但也有一些交易場所難以被整頓行動所覆蓋。在諸多區域交易場所業務中,最為典型的莫過于類證券化業務。有業內人士表示,“這個不是交易場所的問題,而是業務種類的問題。盯著地方交易所來防范類證券化,還是‘按倒葫蘆起了瓢’,如果不從機構監管向業務監管轉型,只要還有套利空間,這種類證券化活動永遠都不會消亡。”
委外基金“一季報”
連日來,記者調查采訪了十多家公私募委外基金,其中僅少數面臨贖回壓力。而業績仍是委外的一大風向標,按照目前的委外收益情況,以及當前趨嚴的監管環境,到期不續開始出現苗頭。一家管理著近10億銀行委外權益投資的私募人士告訴記者:“我們跟銀行進行了溝通,他們主要是清理一些不合規的委外,主要是一些通過嵌套加高杠桿,以及投地產等非標業務的,我們的業務比較透明規范,目前委外贖回對我們沒有什么影響。”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