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7-04-29 15:04:13
隨著“生蠔”話題越來越火,國內的電商們卻紛紛坐不住了。有人說,不愧是電商巨頭,京東、天貓對商機的敏感度確實很到位。但每經小編要告訴你的是,讓丹麥生蠔“火”起來,電商巨頭動起來,也讓吃貨們有機會一飽口福的幕后功臣,其實另有其人哦!
每經編輯|陶玥陽
對吃貨們來說,這兩天最熱的新聞,不是網友投票將國產航母命名皮皮蝦號,也不是《人民的名義》大結局,而是丹麥大使館官方微博求助解決丹麥生蠔泛濫問題。
面對這一消息,許多網友正義感爆棚紛紛表示要帶著鍋和小料去“拯救”丹麥人民。還有人說,趕快開放“吃生蠔”簽證,你們想吃成珍稀還是瀕危都沒問題!
有人認為,這是丹麥大使館一次精心策劃的營銷。但丹麥大使館官方微博于27日晚嚴肅地澄清,本次引發網絡熱議的“太平洋生蠔在丹麥瘋長”的推文絕無虛構成分,也并沒有任何營銷意圖。
昨日(28日)晚間,丹麥大使館微博又發文解釋稱:
目前,生鮮食品進口需要經過三(san二聲)個步驟~
1.兩國之間簽訂議定書,確認進口出口事宜。
2.出口國企業在進口國政府部門進行注冊,經過許可步驟。
3.其他事項,進出口商備案和后續工作等。
這也就意味著,丹麥生蠔并不允許進入中國、在中國銷售。
貨品都進不來,貨源無法供應,何談營銷之說。
雖然大使館說自己不是營銷,但每經小編(微信號:nbdnews)注意到,隨著“生蠔”話題越來越火,國內的電商們卻紛紛坐不住搞起了貨真價實的“營銷”。
京東、天貓齊出動,吃貨們有福了
4月28日,@京東 官方微博消息稱,劉強東已任總指揮,京東生鮮在第一時間發出正式公函、致電丹麥大使館溝通生蠔事宜,并在事件發生的10小時內與丹麥參展商完成溝通討論如何引進生蠔的相關事宜。當天凌晨2:00@有你的京東生鮮 采銷小分隊已抵達丹麥。
京東還在其官方微信公眾號上表示:
wuli京東生鮮的相(吃)關(貨)同(小)事(隊)也在事件發生的10小時內,就奔赴到了位于比利時的布魯塞爾海產展上,(背著我)親口吃到了鮮美細嫩口感銷魂的丹麥生蠔!!!
并且在第一時間與丹麥參展商完成溝通如何引進生蠔的相關事宜,為廣大吃貨謀福利。
據東東所知,雖然目前,丹麥政府還沒有正式開啟商業捕撈的計劃,但是只要獲得中方的進口許可,他們十分愿意向中國出口生蠔。
與此同時,@天貓 生鮮官方微博@天貓喵鮮生 官方微博也宣布,應吃貨們要求,連夜飛到了北京@丹麥駐華大使館 探討這生蠔是該生吃還是碳烤。
丹麥大使館官微還和天貓唱起了雙簧。
不管是不是“營銷”,好吃、實惠才是硬道理。相信不久之后,這些鮮美的生蠔就有機會滿足大家的味蕾啦。
幕后功臣竟然是TA
有人說,不愧是電商巨頭,京東、天貓的反(ying)應(xiao)效率驚人,對商機的敏感度確實很到位。
但每經小編(微信號:nbdnews)要告訴你的是,讓丹麥生蠔“火”起來,電商巨頭動起來,也讓吃貨們有機會一飽口福的幕后功臣,其實另有其人哦!
奧秘就在京東微信公眾號公布的一張聊天截圖上。
▲圖片來源:微信公眾號“京東”
看到圖中的6個大字了嗎?沒錯,指揮京東生鮮與丹麥大使館溝通的,是東哥本人,而東哥獲知這一消息的來源,正是“每日經濟新聞”喲!
相信大家也注意到了,丹麥大使館發文求助是在4月24日,但當時尚未引起太大關注。
而國內媒體對這一情況最早的報道,是每日經濟新聞(微信號:nbdnews)26日推送的《生蠔長滿海岸,丹麥大使館緊急求助!中國網友笑了:放著讓我們來》,也是最早的10W+報道。此后,我們還對此事進行了持續的跟蹤報道。
這說明了什么?(敲黑板)
這說明,普通讀者看了每日經濟新聞,可以先人一步知道什么好吃、好玩;企業家看了每日經濟新聞,可以更早知道什么東西好賣!
當然,每日經濟新聞能帶給大家的還不止于此。容每經小編(微信號:nbdnews)在此鄭重地介紹一下。
每日經濟新聞是國內三大主流財經全媒體之一,聚焦公司新聞和投資理財報道,影響力輻射海外并直達決策高層。
今年,是每日經濟新聞全新改版后的第九年,每日經濟新聞全媒體平臺用戶數已達4000萬,據百度統計,這些用戶分布于全球205個國家和地區。
早在2008年,每日經濟新聞就組建了新媒體部門,專門負責新媒體技術和網站的建設;2009年是微博元年,每日經濟新聞開通官方微博;2010年進行客戶端研發;2012年入駐微信公眾號,正式完成“兩微一端一站”的布局。2016年,相繼完成數據可視化、視頻直播內容生產、用戶運營配套的業務布局。
目前,每日經濟新聞的全媒體矩陣,擁有報紙、兩微一端一站和視頻直播;同時,還開發了十幾個財經領域細分市場的新媒體資訊產品和微信公號矩陣,搭建了一個為上千家中小企業服務的企業全網營銷平臺“云網客”。
2016年11月,每日經濟新聞開始籌建國際新聞部,于12月1日正式運行,包含每經英文網站(www.nbdpress.com)及Twitter(@NBDPress)和Facebook(@nbdnews)、Youtube(NEWS NBD)賬號。
秉持“新聞決定影響力”的理念,每日經濟新聞將為全球4000多萬用戶提供更多更快更全面揭示真相的新聞報道和專業實用的投資理財資訊。
關注每日經濟新聞,可以讓你快人一步,那還等什么?
每經編輯 趙云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