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 2017-05-10 17:53:18
這些年來,全球電子產業鏈均在向中國積聚,如今首次有了重返上游研發國的跡象。
據媒體報道,富士康高管透露郭臺銘在4月底拜訪白宮,和美國總統特朗普進行會談,有六位美國州長參加了會談,這些州長正在為各自的州爭搶富士康的投資項目。
這里面有兩點值得注意,一是美國政府在爭奪制造業,另一個是美國各州政府爭奪項目一點也不含糊,優惠政策和中國地方政府有一比。
美國振興制造業的努力從奧巴馬就開始了,結果不如人意。特朗普上臺之后,兌現競選承諾的力道驚人,就連蘋果這樣的企業,也表態要成立一個10億美元的產業基金。
更重要的是,美國擬實行大規模降稅。要知道,產業轉移的根本原因是成本驅動,當初電子產業從美國轉向日韓,再轉向中國都是這個原因。如果美國能做到綜合成本比中國還低,那不僅中國企業,其他國家的制造業也會向美國遷移。
在這個時點,富士康擬在美國投資設廠顯得很重要,可以理解為美國制造成本已經有了很大吸引力。之前蘋果曾試圖將電腦轉移到美國生產,但效率令人失望,即便蘋果也無法做到美國制造,更遑論其他企業。
除了富士康,還有一些大企業如軟銀也準備在美國投入巨資。富士康的投資對美國制造業當然是個大新聞,但它同時在中國、在印度都有投資。富士康的全球布局讓其經營更為穩定,風險更小。
美國制造業是否重新擁有成本優勢,還需要時間檢驗。中國制造除了成本優勢,還有已經建立完善的產業鏈優勢,要撼動這種格局,需要有比中國更強的綜合優勢。
美國地方政府招商也挺認真,富士康看中誰,要考慮不少因素,地理位置、土地價格、水電供應、稅收優惠,或是政府對投資項目的撥款獎勵等。
曹德旺在美國投資,發現建工廠基本不用錢,有舊廠房,還有獎勵。地方政府希望增加就業,就業充分了,社會就能更加穩定和富裕。
這其實和中國地方政府很像,中國有1636個縣,你有的別人也有,沒有的別人也有,除了優惠政策,還要比拼行政效率,比拼配套能力。中國經濟的活力,離不開縣域經濟的持續競爭。此種情形,估計中外皆然。
(原標題:六州爭搶富士康 制造業開始回流美國? 記者:余勝良)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