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cronym id="mz9d1"><output id="mz9d1"></output></acronym>

    <sub id="mz9d1"><ol id="mz9d1"><nobr id="mz9d1"></nobr></ol></sub>
        1. <sup id="mz9d1"></sup>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小股民被薅羊毛,這群人半年拿走750億!證監會今天出手了

          每日經濟新聞 2017-05-26 21:08:15

          股份轉讓是股東的基本權利。但對于上市公司的大股東、董監高們來說,減持不僅要做到合法合理、誠實守信,更應考慮到減持對公司帶來的負面影響。

          今日(5月26日),在證監會例行發布會上,新聞發言人鄧舸表示,證監會將修改《上市公司大股東、董監高減持股份的若干規定》等若干規定,引導股東減持有序進行。

          經濟學家韓志國在其微博發文稱:“毫無疑問,這是市場監管向正確方向邁出的重要一步,但在新的規范意見岀臺前,應全面凍結大小非減持,以防止孤注一擲套現沖擊市場。”

          重要股東減持刺痛市場

          據證券日報23日報道,2017年1月1日至5月22日,A股上市公司合計被重要股東減持了49.08億股,合計減持金額為750.96億元。在上述減持中,有103家上市公司遭遇重要股東清倉式減持。

          同花順統計數據顯示,有170多家上市公司的重要股東減持金額過億元,其中,有3家公司的重要股東減持金額總和皆超過10億元。

          實際上,對于大股東和董監高這類重要股東的減持行為,《證券法》和監管部門的規定已比較完善,包括董監高在任職期間內每年不能減持超過其所持全部股份的25%。

          目前最新的規定是,2016年初證監會出臺了《上市公司大股東、董監高減持股份的若干規定》,其中新增多項要求。如上市公司(持股5%以上)大股東三個月內通過證券交易所集中競價交易減持股份的總數,不得超過公司股份總數的1%等。

          ▲截自《上市公司大股東、董監高減持股份的若干規定》

          在這樣的情況下,不受上述信息披露和比例限制約束的大宗交易方式,正在成為越來越多重要股東的“過橋減持”途徑。

          不過,即使這樣,仍然擋不住A股重要股東的套現沖動。例如,5月中旬美的集團(000333.SZ)創始人、實際控制人何享健減持套現11.2億元,就在市場引起了廣泛的爭議。

          根據深交所5月15日披露,何享健5月12日通過大宗交易減持美的集團3232.84萬股,占總股本0.5%,減持均價為每股34.68元,套現金額超過11.2億元。換句話說,何享健減持3天后,套現的信息才公之于眾。

          再如,5月19日,鑫科材料(600255.SH)發布公告稱,公司第二大股東恒鑫集團及其實控人李非列擬清倉減持,計劃在未來半年內將其直接、間接持有的鑫科材料的股份全部賣光。

          在清倉減持的同時,信息披露不規范的現象也屢屢發生。5月26日晚間,日機密封(300470.SZ)公告稱,公司股東深圳柏恩在未披露減持計劃的情況下于5月22日、23日通過大宗交易清倉其所持有400萬股,占總股本的3.75%,違反了其在公司《招股說明書》中減持應提前三個交易日公告的承諾。

          為此,深圳柏恩向全體股東及廣大投資者致歉。但在股吧,不少小散的反應是這樣↓

          1.73萬億元解禁股“高懸”

          值得注意的是,在近期A股重要股東以及董監高減持行為飽受指責的同時,A股正迎來解禁潮。

          限售股是因受到減持期限限制而暫時不能交易的流通股票。目前,限售股的主要構成是股票首次發行上市(IPO)后的原股東股票和非公開發行(定向增發)認購的股票。

          而過去幾年,由于定向增發的快速發展,其所產生的大量限售股正在形成解禁潮。東方財富Choice數據統計顯示,2017年限售股解禁市值將達2.84萬億元,在過去的5個月中,已經解禁的限售股市值已經達到1.11萬億,而未來7個月仍將有1.73萬億元的限售股面臨解禁。

          ▲數據來源:東方財富Choice數據

          具體來看2017年6月至12月,每月將解禁的限售股市值將分別達到1286.20億元、2167.53億元、2010.22億元、2960.67億元、2410.00億元、2485.35億元、4006.86億元。這也意味著在未來幾個月內,A股將面臨越來越來大的解禁壓力,同時也將迎來至少近三年來最大的限售股解禁潮。

          而如此大的解禁壓力,雖然不會全部都轉化成市場上的“拋壓”,但是其給市場所帶來的心理壓力卻顯而易見。

          以第一創業(002797.SZ)為例,5月7日晚間,第一創業發布公告稱,公司36名股東手里的9.8億股股票即將上市交易。隨后5月8日、9日第一創業股價分別下跌9.17%和8.75%,截至26日收盤,已累計下跌62.66%,在9.8億股首發限售股5月11日解禁后,公司股價更是連續三個交易日“一”字跌停。曾今上市值一度達到近千億的第一創業,在此后一路下跌,最新市值僅剩315億元。

          業內:若不嚴格約束或危及股市健康

          對于今日證監會表態將修改《上市公司大股東、董監高減持股份的若干規定》等若干規定,經濟學家宋清輝向每日經濟新聞(微信號:nbdnews)記者表示:

          “當前,一些上市公司重要股東通過清倉式、精準式和頻繁無序式等減持行為,已經引起市場的廣泛關注。因為他們身份特殊,在轉讓股份時往往會產生遠大于中小股東的沖擊力。”

          “因此,只有進一步完善大股東及董監高減持制度,約束減持比例和嚴管信披,并對過度、惡意減持行為加以規范,才能夠從規則上遏制資本天量套現,上市公司重要股東減持股份時才不會恣意妄為。”

          “否則,不但會令股市承壓、投資者利益受損,而且還可能危及股市健康發展,甚至可能讓宏觀經濟面臨‘失血’之憂。”

          宋清輝進一步表示,目前,A股市場整體處于較為低迷的階段,部分上市公司股東仍選擇在相對低位減持,這一方面說明其存在迫切的資金需求,另一方面這些公司大多為中小盤股,估值相對較高,部分股東或許不看好公司未來的股價表現。對投資者而言,宋清輝建議,盡可能去尋找那些大股東不會減持股票的公司持有。

          與此同時,記者注意到5月26日晚間18時37分,上交所通過官方微博表示,將積極落實證監會減持監管要求,促進市場穩健運行,著重對大股東通過大宗交易“過橋減持”、部分股東“清倉式減持”等問題,進入深入研究和準備;在證監會修訂發布相關減持規定后,將隨即發布減持實施細則。

          本文內容僅供參考,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每經編輯 趙云

          責編 李語涵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小股民被薅羊毛 上市公司大股東、董監高減持股份的若干規定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国产日本精品在线观看_欧美日韩综合精品一区二区三区_97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_国产中文字幕六九九九
        2. <acronym id="mz9d1"><output id="mz9d1"></output></acronym>

          <sub id="mz9d1"><ol id="mz9d1"><nobr id="mz9d1"></nobr></ol></sub>
              1. <sup id="mz9d1"></sup>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AV | 色婷婷亚洲一区二区综合 | 日本三级香港三级人妇99负 | 亚洲日韩中文字幕在线6页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视频 | 亚洲欧洲在线另类 | 在线人成视频福利免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