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cronym id="mz9d1"><output id="mz9d1"></output></acronym>

    <sub id="mz9d1"><ol id="mz9d1"><nobr id="mz9d1"></nobr></ol></sub>
        1. <sup id="mz9d1"></sup>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成都大氣監測“超級站”里的“超級戰”

          每日經濟新聞 2017-06-12 13:57:30

          “干這行不容易,一個電話打來,放下筷子就要趕過去。”

          每經編輯|陳耀霖    

          大氣監測子站

          每經記者 陳耀霖 每經編輯 官遠星

          當你習慣性地在每天早上看看手機上的空氣質量指數時,有這么一群人,正在緊張而細致的分析著這些指數。

          當你在朋友圈里曬出好天氣的美照時,有這么一群人,在為好天氣背后看不見的臭氧污染而奔波。

          當你周末在和家人一起享受周末晚餐時,有這么一群人,他們在接到電話后立馬放下筷子,趕往辦公室查看出現“異常”的環境狀況。

          這群人,被稱為中國環境監測的“特種部隊”。他們作為決策部門的“眼睛”,逐漸走進人們的視野。

          我們平時看到的各類環境質量指數,究竟是如何出爐的?環保決策又是如何通過環境監測站得以科學實施的?近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實地探訪成都市環境監測中心站,去探秘環境監測“超級站”的“超級戰”。

          “不能及時反應,就是失職”

          根據中國環境監測總站數據,截至今年2月,我國已經設置國家、省、市、縣四個層級的5000余個監測站點,逐步構成了一張“環境空氣質量監測網”,實時監測包括區域空氣、酸雨、沙塵暴、溫室氣體的數據變化。

          早上一睜眼,就打開手機看看實時空氣質量指數,已成為成都環境監測中心站大氣室副主任李翔每天的習慣。

          李翔看到的空氣質量指數,來自于成都市區總共38個空氣子站提供的數據。這38個空氣子站加上1個“超級站”,在成都范圍內織成了一張龐大又復雜的環境空氣質量監測網絡,晝夜不停地監測著PM2.5、PM10、二氧化硫等指標,為市民提供最新實時的空氣質量指數。

          作為環保局直屬的公益一類事業單位,環境監測中心站的主要工作就是監測各類環境數據。在李翔看來,環境監測站是決策部門的“眼睛”,雖然監測站只是一個純技術單位,但卻是相關部門做決策的重要依據。沒有快速的監測、沒有準確的數據,就難以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近幾年來,市民們對環境問題越來越關心了,這是非常明顯的感受。”李翔對記者談到,環境監測中心站有自己的數據發布平臺,在平臺上能時常能看到不少市民的詢問和反饋,有中肯的建議,也有尖銳的批評。

          “我們在看,市民也在看,所以現在一旦哪里發生問題,我們都要做到第一時間反應,如果不能及時反應,這肯定就失職了。”

          大氣監測設備堪稱“火眼金睛”

          “爆表”背后的真相

          去年冬天,成都華陽地區的空氣質量指數出現“爆表”。這讓成都環境監測中心站大氣室技術員羅蘭“壓力很大”——“大家都在朋友圈轉發。”實際上,大氣室在此之前監測到指數的異常,但羅蘭根據常識和經驗判斷,那片區域的空氣不可能出現這種極端數據。在“爆表”消息傳開的同時,羅蘭和工作人員已經正在趕赴華陽現場的路上。

          到了現場,迅速檢查儀器、拆解儀器,羅蘭發現,指數爆表的“罪魁禍首”原來是一種極為罕見的情況—— 一只極小的昆蟲飛進了監測儀器中,造成測出數據不準確。于是工作人員清理昆蟲,清理儀器,重新校準、通知各大平臺辟謠........從發現異常到恢復正常,總共用了不到2個小時的時間。

          李翔記得,在辟謠消息發布后,仍有不少市民將信將疑,還有人質疑昆蟲成了空氣污染的“背鍋俠”。但是大部分人,尤其是當地居民相信環境監測站的數據。李翔對各種反應都表示理解,他告訴記者,“這就是我們每天做的工作,我們也不避諱,肯定有空氣污染問題的存在。但也正是如此,環境監測站才去發現問題,為決策部門的動作提供及時、準確的依據,讓民眾擁有更好的環境。”

          再完美的設備,也有出錯的可能

          實際上,多年來,成都環境監測中心站的設備幾乎沒有出過錯。在李翔看來,數據工作能達到及時、準確、科學,這既要歸功于先進設備的硬件保障,也是制度、人員設計合理的成果。

          據了解,成都范圍的環境監測子站,采購的均是國際上目前最先進的進口設備。李翔告訴記者,每臺監測設備都能夠做到每小時、每分鐘實時出數,準確率非常高,這種自動監測的設備是整個現代環境監測網絡的基石。

          “十幾年以前,監測站還是‘手工采樣’的時代,工作人員需要把樣本采到膜片上,再拿回實驗室用天平秤、測量。這種方法不僅費時費力,而且一般隔天才能出數據,及時性太差,已經不能滿足現在的需求了。”李翔說道。

          目前,成都引進了最先進的“大氣超級站”(全稱為成都市大氣復合污染綜合觀測站),可以監測200多個項目。“超級站”作為空氣質量問題研究最前沿的“特種部隊”,能為PM2.5源等世界難題的解析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持。

          不過,再完美的設備也有出錯的幾率。為此,環境監測中心站設計了包括“飛行檢查”、“比對檢測”等一系列制度來保證數據的真實和可靠。李翔告訴記者,所謂“飛行檢查”,就是事先不打任何招呼,直接去子站進行檢測。其中既包括國家對成都站進行檢查,成都站也會不定時對區縣的監測站進行。如果查出的數據和子站人員給出的數據在誤差范圍外,那就說明子站的設備或日常運維有問題,隨后就會進行全面的檢查和問責。據了解,這樣的檢查幾乎每個月都在進行。

          樓頂上的大氣監測設備

          “一個電話,放下筷子就趕過去”

          “干這一行也不容易,有時候和家人吃著晚飯,某個子站出現了數據異常,或者遇到飛行檢查,一個電話就要放下筷子趕過去。除此之外,大家還要24小時輪班來盯相關的指數,手機不能離身 ,通宵熬夜的時候也不是沒有。”李翔告訴記者,長期的職業習慣,已經讓他對成都各個片區的環境數據了如指掌。

          李翔印象比較深的一次,是他在觀察某個空氣子站時,發現有一段時間經常監測到較高的氮氧化物指數。他感覺蹊蹺,隨即匯報并通知當地部門,經過與當地環保部門的共同檢查和分析,初步判斷為當地一個物流基地大型貨車長期經過所導致。據此,當地部門對交通進行了分流和管制,最終效果明顯,當地氮氧化物指數有了較大幅度的下降。李翔認為,這是他工作價值最直接的體現。

          “作為一線從業者,我確實感覺到,長期來說,成都空氣質量的走向向好是毋庸置疑的。大家都能感覺到霧霾天越來越少,藍天越來越多。但是也要注意到,環保是一個系統性的大工程,空氣是個流通的東西,它不可能一蹴而就,還需要社會方方面面都重視起來,共同努力。”李翔說。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大氣監測 超級站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国产日本精品在线观看_欧美日韩综合精品一区二区三区_97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_国产中文字幕六九九九
        2. <acronym id="mz9d1"><output id="mz9d1"></output></acronym>

          <sub id="mz9d1"><ol id="mz9d1"><nobr id="mz9d1"></nobr></ol></sub>
              1. <sup id="mz9d1"></sup>
                亚洲成高清日本亚洲成高清 | 婷婷六月亚洲中文字幕 | 久久96热情精品国产高清 | 中文热免费在线视频 | 一本久久a久久精品综合香蕉 | 在线观看中文字幕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