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7-06-30 00:39:55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吳凡
每經記者 吳凡 每經編輯 張海妮
從去年10月至今年6月6日,從“場外客”搖身變為開創國際(600097,SH)新晉二股東(持股14.55%),北京小間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小間科技)及其一致行動人一路“買買買”的舉動不禁讓外界疑問:A股市場是否會再次上演一出股權爭奪的戲碼?
對此,小間科技及其一致行動人始終表態:增持開創國際的前提之一是不謀求開創國際的實控權,而且未來還將繼續增持。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獲悉,在小間科技及其一致行動人中,除自然人吳長會外,其余均為石榴置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石榴集團)旗下公司,而后者為北京一家房企。6月28日,在開創國際2016年度股東大會上,石榴集團卻未現身。
從0到14.55%
小間科技及其一致行動人與開創國際的“緣分”始于去年10月。
彼時,在上市公司原二股東減持的背景下,小間科技的一致行動人北京易診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易診科技)最先入股買入開創國際。開創國際2016年年報顯示,截至2016年年底,易診科技成為開創國際新的二股東,持股比例為1.73%。
此后,開創國際的二股東變為小間科技及其一致行動人,包括小間科技、易診科技、北京納木納尼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和吳長會。
截至今年4月14日,小間科技及其一致行動人合計買入開創國際1013.75萬股,持股比例為5%,構成舉牌。
實際上,上述舉牌只是小間科技及其一致行動人開啟“買買買”模式的第一步,在4月22日回復上交所的問詢函中,小間科技及其一致行動人進一步表示,未來12個月內,擬通過二級市場繼續增持0.5%~9.9%的開創國際股份。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小間科技及其一致行動人很快就將上述增持計劃付諸行動,通過在二級市場持續增持,截至2017年6月6日,小間科技及其一致行動人合計持有公司股份2948.37萬股,占比14.55%,距離增持上限已不遠。
值得注意的是,在上述增持期間,小間科技及其一致行動人又有了一位“新成員”——北京塞納投資發展有限公司。
大幅調整增持計劃遭問詢
就在小間科技及其一致行動人即將完成前述增持計劃時,6月7日,小間科技及其一致行動突然決定大幅調整增持計劃,擬自6月7日起未來12個月內,通過二級市場繼續增持1.99%~9.99%的開創國際股份。
對此,上交所亦“閃電”下發問詢函,要求小間科技及其一致行動人“交代”大幅調整增持計劃的原因,是否存在前后信息披露不一致?
“醞釀”多日后,小間科技及其一致行動人于6月16日解釋稱,大幅調整增持計劃的原因主要是:大盤出現大幅震蕩、指數明顯下跌,是較好的投資時間窗口;開創國際股價處于相對低位,具有較高投資價值;同時,減持新規提升了二級市場的投資價值,決定加大二級市場的投資力度。
實際上,對于小間科技及其一致行動人的增持行為,上交所并非首次下發問詢函。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在開創國際被首次舉牌當天,上交所就火速下發函件,要求舉牌方詳細說明舉牌原因。
對此,小間科技及其一致行動人分別從開創國際發展情況及自身的角度,闡明其舉牌開創國際的原因:
首先,舉牌方認為,參股開創國際是為了把握上海國企改革的機遇,而其自身作為民營資本,通過二級市場介入國企上市公司是相對直接、快速的渠道;其次,作為我國遠洋行業的龍頭企業之一,舉牌方認為開創國際具有長遠的投資前景和投資價值。
而對于舉牌方自身,其坦言投資開創國際將會為實體產業布局提供產業鏈完善的機會。同時,舉牌方在國際農業的投資理念也與開創國際的理念不謀而合。再加上開創國際原二股東處于減持狀態,股價遭遇波動,舉牌方最終認為,投資價值的相對機會已經出現。
舉牌方未現身股東大會現場
在小間科技及其一致行動人第一次舉牌開創國際時,外界就猜測:舉牌方是否是奔著上市公司實控權來的?對此,小間科技及其一致行動人一直強調“不謀求開創國際的實控權”。
對于小間科技及其一致行動人的增持行為,6月28日,開創國際代理董事長周勁望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首先,上市公司面對的是公開的市場,任何合法合規合理的投資方式,上市公司都是認可的;其次,開創國際持開放的態度,有人投資公司,說明公司受外界關注;再者,原來對石榴集團也不是很了解,但會保持溝通,希望也能用好它的資源把上市公司做得更好。
周勁望進一步稱,目前雙方還沒有進行更深層次的溝通,現在石榴集團只是作為投資者進來了,未來會做進一步的溝通。
在6月28日開創國際召開的股東大會現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并沒有發現石榴集團的相關人員。“原來我們邀請石榴集團過來參加股東大會的”,開創國際董秘汪濤向記者表示,“但今天上午他們有個活動,時間有沖突,就不過來了,改網絡投票”。
增持資金100%為自有資金
除外界較為關心的開創國際的控制權問題外,舉牌方資金來源亦備受關注。上交所也多次對小間科技及其一致行動人增持開創國際資金來源提出了問詢。
對此,小間科技及其一致行動人表示,增持開創國際的資金均為100%的自有資金。
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總監嚴躍進6月28日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自有資金的投資也是為了防范風險,當前對于高杠桿的查處力度較大。另外也說明類似企業資金面還是比較充裕的,所以從增值角度看,也會有類似的投資做法。
上海博蓋咨詢董事總經理高劍鋒說,“去杠桿、減持新規和重組新規等新規則和要求,導致中短線的資金遠離了舉牌這個操作。再加上市場外部環境不是很穩定、預期不是很明確,長線資金也減少了對舉牌的熱度。另外,恒大、寶能狂熱舉牌的結局沒有達到舉牌方的預期,也給了資本大鱷一種不太積極的心理影響。”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梳理發現,眾多上市公司被頻繁舉牌的目的主要有兩種:一種是被市場極大關注的爭奪實控權;另一種舉牌則主要是進行價值投資。
高劍鋒表示:“現在基于公司控制、管理變更的舉牌,是比較少見了,因為容易導致公司治理層面的波動或者方方面面的矛盾。純的價值投資的這種,資金量也比較大,而且現在受到減持新規等的約束,有很多限制,資本也不太愿意去大筆舉牌。” (實習生張曉慶亦有貢獻)
石榴集團連續舉牌開創國際組稿:
小間科技及一致行動人“買買買” 開創國際:目前未與舉牌方進行深層次溝通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