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7-07-14 22:08:55
每經編輯|劉玲 郭榮村
每經實習記者 劉玲 記者 郭榮村 每經編輯 趙橋
7月14日,證監會網站公告稱,近日證監會依法對8宗案件作出行政處罰,包括2宗信息披露違法違規案,1宗信息披露違法違規及限制期內交易股票案,3宗內幕交易案,1宗短線交易案,以及1宗從業人員違法買賣股票案。其中,在信息披露違法違規案中,出現了在2016年5月13日就已退市的廣東省珠海市博元投資股份有限公司(曾用證券名:博元投資;600656,SH)——A股市場上首個因嚴重違反信息披露規則而退市的公司。
根據公告,廣東省珠海市博元投資股份有限公司(原東莞市方達再生資源產業股份有限公司)在2011年至2013年年度報告、2012年至2014年半年度報告中未如實披露公司實際控制人情況和股改業績承諾履行情況,同時,博元投資通過偽造銀行承兌匯票并進行虛假交易,導致前述報告中多項財務數據大比例虛假。博元投資的上述行為違反了《證券法》第63條、第66條規定,依據《證券法》第193條規定,證監會決定責令博元投資改正,給予警告,并處以60萬元罰款;對相關責任人員給予警告,并分別處以3萬元到15萬元不等的罰款。
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博元投資最早名為浙江鳳凰,于1990年12月19日上市,是上交所最早上市的股票之一。但是,多年來公司不斷被收購、重組,2001年更名華源制藥,之后又經歷了*ST華藥、*ST源藥、S*ST源藥、*ST博元等多次更名,大股東也一變再變,業績一直不盡如人意。
此次證監會的處罰緣由可追溯到2014年6月,彼時證監會就已開始調查博元投資的信息披露問題。調查結果顯示,博元投資自2011年至2013年年度報告的虛增資產占資產總額的比例高達60%;半年報則同樣如此,2012年~2014半年報的虛增利潤占利潤總額的比例分別達到326%、544%和1327%。
并且,證監會于2015年3月26日將博元投資造假案移送公安機關。而在當年4月,*ST博元在發布的2014年年度報告以及2015年第一季度報告中披露,“公司董事會、監事會及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無法保證年度報告內容的真實、準確、完整,不存在虛假記載、誤導性陳述或重大遺漏,并不承擔個別和連帶的法律責任”,如此“奇葩”的表態引起市場高度關注。隨后,博元投資在2015年5月終止上市。
此次證監會的處罰除了對博元投資罰款60萬元外,還對其15名責任人進行處罰,時任博元投資董事長余蒂妮被終身市場禁入,時任董事、首席財務官張麗萍被處以10年證券市場禁入措施。對車學東給予警告,并處以15萬元罰款;對蔣根福等13名責任人給予警告,并分別處以3萬元罰款。
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證監會嚴厲處罰一些違規的行為其實是為了引導市場的價值投資理念,讓投資者減少績差股的購買,更多地去投資優質藍籌股;并且,今年市場的表現也符合監管方向,涉嫌造假、違規的股票價格出現閃崩。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