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7-09-14 23:08:50
攜程已成為中國在線旅游代理商領軍企業,也在不斷加碼國際旅游市場。那么,攜程目前對國內旅游市場到底是什么態度?在國內市場,除了途牛、阿里飛豬和同程之外,是否還有其他新的競爭者入局?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朱萬平
▲攜程旅行網華西區總經理張國強接受采訪
每經記者 朱萬平 成都攝影報道 每經編輯 宋思艱
中國OTA(在線旅游服務商)巨頭攜程正在加速推進其國際化戰略。而針對攜程的戰略,9月14日下午,攜程華西區總經理張國強在聯合國世界旅游組織(UNWTO)第22屆全體大會期間接受了包括《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內的媒體專訪。
張國強表示,近年攜程雖開始了國際化戰略布局,但是這并不意味著就放棄國內市場。攜程的戰略重點還是國內市場。其同時透露,攜程未來將加大對西部市場的投入,公司大數據產業基地即將落戶成都。
攜程不斷加碼國際旅游市場。近年來,攜程相繼收購印度最大的在線旅游公司MakeMytrip、美國三大華人旅行社和歐洲最大的機票分銷商天巡(Syscanner)等一系列的公司。
根據8月31日攜程公布的2017年第二季度未經審計財務業績顯示,今年第二季度公司各業務繼續保持強勁增長,凈營業收入達到64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45%;第二季度營業利潤為6.45億元。該季度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運營利潤率達到18%,相比2016年同期的4%和上季度的15%有所提升。
攜程表示,良好的業績除了公司自身的快速增長以及在財務上合并了天巡(Syscanner)所致。另一方面,根據張國強的透露,目前攜程在全球共有3億多會員,其中外籍會員也達到了2500萬,2016年交易額超過100億元人民幣。公司在國際化布局方面初見成效。
與此同時,根據UNWTO統計顯示,2016年中國國內旅游人數達44億人次,是全球最大旅游市場。加碼國際化的攜程是否會忽視國內這個最大的旅游市場呢?
對此,張國強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近年,攜程開始國際化布局,但并不是放棄國內市場。我們的戰略重點還是國內市場,因為中國不管客戶量、資源量都給我們提供快速發展的支撐。也正是依賴于中國本土的經濟快速增長,才使攜程能夠躋身于世界第二位的在線旅游服務企業。”
另外,據張國強透露,隨著攜程業務發展,公司也看到了整個西部的機會越來越多。攜程已經決定把集團的大數據產業基地放在成都。
與BAT幾乎同時期創立的攜程,已年滿18。在相繼并購藝龍、去哪兒之后,攜程在OTA市場似乎“一覽眾山小”。但這并不意味著攜程就可以高枕無憂。在OTA領域,攜程仍然面臨國內途牛、阿里飛豬、同程的挑戰。
實際上,根據比達咨詢2017年3月發布的《2016年中國在線旅游行業研究報告》顯示,攜程的市場份額占比為43.6%,處于領先地位;緊隨其后的途牛、飛豬、同程份額分別為22.7%、13.4%和11.1%。
另一方面,新的競爭者也在出現,直至2017年4月,美團點評正式推出旗下“美團旅行”,并高調喊出口號,要把“國內在線旅游業務做得更大更好。”與此同時,OTA市場也在面臨Airbnb等國外巨頭在中國市場的擴張。
對于行業競爭,張國強對《每日經濟新聞》表示,“我們沒有忽視競爭的存在,前幾年,因為攜程、去哪兒、藝龍之間的價格戰對市場沖擊比較大。而在我們戰略收購了去哪兒和藝龍之后,也不意味著中國市場上不需要競爭。”
“競爭無論對企業本身還是對客戶來說都是有好處的。對于客戶來說,可以提供更好的服務以及更優惠的價格,對企業來說,有競爭才有更大的動力進行產品設計,圍繞客戶提供更優質的服務。”其補充道。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