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7-12-26 22:37:23
12月26日,國家統計局網站發布《2016年生態文明建設年度評價結果公報》,首次公布了2016年度各省份綠色發展指數。《公告》顯示,在31個個省(區、市)中,北京綠色發展指數排名第一,緊隨其后的福建、浙江、上海、重慶,分別位列二至五名,新疆、西藏、寧夏、天津、遼寧排名后五位。
而在公眾滿意程度排名中,西藏、貴州、海南、福建、重慶分列前五,河北、北京、天津、遼寧、山西位列后五位。這意味著,京津冀生態環境成公眾最不滿意的地區。
每經編輯|李彪
每經記者 李彪
綠色發展指數在全國31個省(區、市)中位列第一的北京,在公眾滿意程度這項指標的排名上卻居倒數第二,而同為京津冀地區的河北和天津,在同一項指標中分別居倒數第一和第三。
12月26日,國家統計局網站發布《2016年生態文明建設年度評價結果公報》(以下簡稱《公報》),首次公布了2016年度各省份綠色發展指數。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根據《公報》,在包括資源利用、環境治理、環境質量、增長質量等多方面的綠色發展指標體系排名中,北京、福建、浙江位列前三;而在公眾滿意程度排名上,西藏、貴州、海南分列前三位。
對于以北京為典型的部分地區綠色發展指數和公眾滿意程度排名差別較大的現象,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喆解釋,綠色發展指數側重于從資源、環境、生態、經濟等方面多維度、多層面地綜合反映生態文明建設總體進展;公眾滿意程度側重于調查公眾對生態環境質量的滿意程度,公眾對反映當地空氣、水、居住周邊環境等環境質量狀況相關指標的主觀感受相對更加深刻。
官方首發綠色發展指數
2016年,經中央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二十七次會議審議通過,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生態文明建設目標評價考核辦法》(以下簡稱《辦法》),發改委、統計局、環保部等部門聯合印發了《生態文明建設考核目標體系》和《綠色發展指標體系》,從而形成了“一個辦法、兩個體系”,建立了生態文明建設目標評價考核的制度規范。
其中,《辦法》規定,年度評價按照《綠色發展指標體系》實施,從資源利用、環境治理、環境質量、生態保護、增長質量、綠色生活、公眾滿意程度等7個方面評估各地區上一年度生態文明建設進展總體情況,引導各地區落實生態文明建設相關工作。
寧吉喆指出,年度評價工作重在引導各地區牢固樹立生態文明意識,自覺踐行綠色發展理念,是督促和引導各地區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指示器”和“風向標”。
《公報》中年度評價工作包括兩部分:一是計算綠色發展指數,即采用《綠色發展指標體系》前6個方面55項評價指標計算各省(區、市)綠色發展指數,全面客觀地反映各地區綠色發展成果;二是開展公眾生態環境滿意度調查,通過組織抽樣調查來了解公眾對生態環境的主觀滿意程度,突出反映公眾在生態文明建設方面的“獲得感”。
《公告》顯示,在31個個省(區、市)中,北京綠色發展指數排名第一,緊隨其后的福建、浙江、上海、重慶,分別位列二至五名,新疆、西藏、寧夏、天津、遼寧排名后五位。
同時,在公眾滿意程度排名中,西藏、貴州、海南、福建、重慶分列前五,河北、北京、天津、遼寧、山西位列后五位。這意味著,京津冀生態環境成公眾最不滿意的地區。
值得注意的是,北京雖然成為綠色發展指數排名第一的地區,公眾滿意程度卻排在倒數第二。
對于出現這一反差的情況,寧吉喆解釋稱,綠色發展指數包括6個方面55項指標,涉及生態文明建設領域的各個方面,而公眾對反映當地空氣、水、居住周邊環境等環境質量狀況相關指標的主觀感受相對更加深刻,在年度評價結果中也體現出“公眾滿意程度”與“環境質量指數”排名具有較為顯著的相關性。
北京師范大學教授李曉西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稱,綠色發展指標的發布對于推動綠色發展具有積極意義,對地方官員的促動會比較大。
李曉西同時表示,對于北京出現反差較大的現象,也反映出北京作為首都,公眾對其環境要求比較高、標準也更為嚴格。
根據《辦法》要求,生態文明建設目標評價考核工作采取評價和考核相結合的方式,即年度評價+五年考核。五年考核重在約束,年度評價重在引導。年度評價通過衡量過去一年各地區生態文明建設的年度進展總體情況,引導各地區加快推動綠色發展,落實生態文明建設相關工作,同時也為五年考核打下好的基礎。五年考核主要考查各地區生態文明建設重點目標任務完成情況,強化省級黨委和政府生態文明建設的主體責任,督促各地區自覺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辦法》指出,對考核等級為不合格的地區,進行通報批評,并約談其黨政主要負責人,提出限期整改要求;對生態環境損害明顯、責任事件多發地區的黨政主要負責人和相關負責人(含已經調離、提拔、退休的),按照《黨政領導干部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辦法(試行)》等規定,進行責任追究。
寧吉喆指出,年度評價結果可以引導各地區有的放矢地落實生態文明建設相關工作。綠色發展指數是一項綜合評價指標,可以利用6個分類指數來比較分析各地區在生態文明建設各個重點領域中取得的成績和存在的問題。
寧吉喆說:“我們應當把關注點放到年度評價所反映的進展和揭示的不足上,下更大力氣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和綠色發展,針對存在問題不斷改進工作,通過持續的努力使本地區在生態文明建設的各個領域共同進步,向實現綠色發展不斷邁進。”
李曉西認為,對于各地區來說,通過開展綠色發展指數和6個分類指數的比較研究,能夠正確指出綠色發展切實需要改變或者有待改善的著力點,橫向比較研究可以發現各地區綠色發展的進展與困境,縱向比較均可以為決策者評價各項綠色發展政策效果提供參考依據。簡言之,對地方領導干部來講,這是“從讓我干到我會干”的一個重要指南。
寧吉喆強調,2017年是首次開展生態文明建設年度評價工作,將按照《辦法》要求,結合今后每年工作的開展,會同有關部門進一步完善綠色發展指標體系,研究改進生態文明建設年度評價方法,大力加強綠色發展統計基礎工作。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