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8-01-25 23:12:59
誰控制了流量和入口,誰就贏得了發展的主導權、占領了競爭的制高點——在國內各主要城市紛紛為提高自身競爭力而全力打造軟硬環境的當下,成都把流量經濟視為“六大新經濟形態”之一,正不斷依托細分平臺實現對要素控制力的提升,并寄望于通過平臺聚合流量,實現流量經濟的創新、集群式發展。
每經編輯|余蕊均
成都
每經記者 余蕊均 攝影記者 張建 每經編輯 陳旭
城市的邊界是清晰的,空間范圍也是有限的,但為什么有的城市能夠在全球進行資源配置?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它充分發展了流量經濟。
1月23日,在成都舉行的一場“培育平臺企業推進流量經濟發展”的研討會上,成都市經濟發展研究院常務副院長李霞表示,成都提出了邁向“世界城市”的發展目標,需要在更大范圍配置資源,客觀來講就需要發展流量經濟。
流量經濟,就是在經濟領域中依靠人才流、信息流、資金流等各種要素資源流動而帶來經濟效益的經濟形態。流量經濟發展得越好,意味著對資源要素的控制力、運作力就越強。
李霞舉例介紹說,著名城市評級機構GaWC對全球300多個城市評級的一個核心依據,是這些城市對全球175家高端生產性服務業企業的吸納能力,而背后原因則是因為這些企業具備在全球配置資源的能力。
換言之,誰控制了流量和入口,誰就贏得了發展的主導權、占領了競爭的制高點。
值得注意的是,在GaWC最新的城市排名中,成都躍升四位進入“Beta-”,顯示資源配置能力在逐步提升。作為成都“六大新經濟形態”之一,流量經濟正依托細分平臺對要素控制力的提升而漸入佳境。
在當天的研討會上,成都公布了首批50家示范型平臺企業。成都的期望是,通過平臺聚合流量,實現流量經濟的創新、集群式發展。與會專家認為,所謂互聯網思維,最重要的就是平臺思維,平臺不僅可以成為信息社會的基礎設施,更在線上線下融合中發揮著核心作用,成都應加快構建以平臺企業為“圓心”的產業生態圈。
企業如何更好地集聚資源、控制要素,政府又能提供哪些支持?探索仍在繼續。
2017年11月,騰訊全球合作伙伴大會在成都舉行,吸引了大量平臺企業參加
2017年11月,成都舉行新經濟發展大會,首次明確提出將“流量經濟”作為重點發展的新經濟形態之一。這讓匯聚流量的平臺企業看到了更大的發展空間。
“大家都知道成都的消費能力很強。此前的一項排名也顯示,成都的消費升級指數位列全國第一。”1月23日,出席研討會的成都天地網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消費升級作為流量經濟領域的重要組成部分,正顯現出來自成都的巨大潛力,預示著成都流量經濟的蓬勃發展。”
作為中藥材行業的“龍頭”電商,天地網自2008年成立至今,已實現了從純第三方平臺向全產業鏈服務平臺的轉型,意在提升在這一細分市場的要素控制力和運作力。截至目前,除了信息服務平臺、電商交易平臺外,天地網已在全國建立了41個“互聯網+道地藥材”服務基地,主要為當地農戶、種植合作社提供倉儲、加工、質檢、金融等服務,從源頭提升道地藥材產地種植、初加工服務水平。
當然,不止中藥材平臺,經過幾年市場培育,成都的電商企業們在垂直細分領域逐漸做大,并成為行業佼佼者。例如,專注酒類流通的“1919”、促進建材交易的九正建材網、深耕圖書行業的文軒在線等。
“每個行業的游戲規則都不一樣,尤其是對于B端來說,領域不同特性也就不同,沒有人可以‘一招吃天下’。”成都積微物聯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面向C端的市場已經被“瓜分”完畢,但是對B端來說才剛剛起步,“大家都在探索路徑,人人都有機會。”
值得注意的是,平臺與行業的應用還在不斷加速融合。數據顯示,在成都為數眾多的平臺企業中,商貿類平臺企業數量最多,占31%;農業類、旅游業類、文化類平臺企業分別占13%、9%、8%。與此同時,一批專注于大宗商品、消費服務、數字娛樂、商務服務領域的平臺,憑借專業優勢不斷創新商業模式,迅速成長、初具規模。
在當天的研討會上,包括1919、積微物聯、天地網等在內的50家企業被評為成都市首批示范平臺企業。
據悉,這些企業必須滿足“量化指標”——運營時間達兩年以上,同時,最近一個年度的營業收入達500萬元且增長率達20%或最近一個年度的平臺交易額達5000萬元且增長率達20%。同時,還需要具有明顯的平臺特征,規模優勢或成長速度表現“搶眼”。
成都
“每個平臺都講效率,消費者也講效率,酒是不是真的、價格是不是便宜、能不能很快拿到酒等等。”研討會上,壹玖壹玖酒類平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坦言,之前很多資本并不相信成都可以建立這樣一家平臺企業,但四川有很好的白酒資源,成都有很好的配套政策,1919有足夠的優勢成為這個行業的“龍頭”。
的確,從玉林路上一家“賣酒小館”,到2014年登陸新三板、成為國內酒類流通行業首家掛牌資本市場的企業,“1919”發展迅速,目前已與95%以上的名酒廠達成了合作,2017年11月與阿里集團達成合作協議,角逐新零售。
“時代已經變了。”2017年12月,1919的創始人、董事長兼CEO楊陵江在接受記者采訪時直言,原來酒廠總會在電商和傳統經銷商當中做“二選一”的決定,現在“幾乎沒有酒廠是反對擁抱新經濟的,大家達成基本共識——電商和傳統經銷商兩種方式,要兼容并蓄、融合發展。”
垂直縱深、整合資源,電商平臺對實體經濟不再是“沖擊”,越來越多的企業感受到,擁抱互聯網、擁抱新經濟所帶來的信息對稱、效率提升。
“就拿鋼材來說,以前從鋼廠到終端企業,中間需要經過物流、倉儲、加工等多個環節,有人做,但是很零散,流程沒有‘打穿’。”積微物聯相關負責人介紹說,通過線上線下融合,“把點串成線”,不僅為終端企業節省了成本,提高中間企業的管理能力,優化整套流程,還至少比過去節省10%~20%的時間。
在該負責人看來,零散的傳統企業聚集到線上一體化的平臺,會發生從量到質的變化。作為本次獲評的規模型平臺企業代表,積微物聯用了不到4年的時間,迅速躋身全國大宗商品電商百強。“目前我們的平臺以鋼鐵、釩、鈦、木材等品類為主,當然,交易只是一個環節,解決了買賣問題,我們要做的是全服務。”上述負責人說。
第四屆成都創意設計周
研討會上,專家和企業都在不斷強調“互聯網思維”。“平臺不再是原來的園區概念,既有實體功能又突破了空間局限”“做平臺一定要有開放的心態,大家一起來玩兒”“信息對稱,將更有利于投資機構找到好標的”……
“生態”,成為高頻詞。那么,如何構建生態?
作為投資機構的代表,深圳經世匯銀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代表郝二輝在接受采訪時表示,行業發展需要龍頭企業的帶動,而良好的產業生態系統則為包括龍頭企業在內的全行業發展提供了重要支撐。
在他看來,經過多年的發展,成都的平臺企業發展在中西部地區已處于領先水平,但還沒有形成規模化的產業生態。“很多新經濟企業,在中早期都是輕資產,需要資本給他們提供助力。”郝二輝認為,“政府除了加大對企業的支持,還應該加大對投資機構、基金公司等的落地支持。”
當天,成都市電子商務企業協會分別與深圳經世匯銀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億邦動力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簽訂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約定共同為成都優秀的平臺企業提供涉及金融、人力資源、戰略咨詢、市場推廣等方面的服務,并在此基礎上探索共同構建平臺企業創新創業服務體系。
成都高新區
值得注意的是,“人才”毫無疑問是贏得未來發展最高端的資源要素,但和多數行業面臨的問題相似,“人才供給不足”也是平臺企業面臨的問題。
成都市電子商務企業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成都引領電子商務創新發展的企業家隊伍和創業群體規模還比較小,融通互聯網和實體經濟的專業人才也比較少。“下一步我們將和企業一起,加大力度建設人才隊伍。”
據了解,目前,一個以平臺企業為“圓心”,吸引人才、技術、資金、信息、物流等要素聚集,構建具有產業自行調節、資源充分交互、企業核心競爭力持續成長的流量經濟產業生態圈的計劃正在加速推進。
成都市商務委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將每年組織開展平臺企業的申報認定和考核評估,并根據初創型、成長型、規模型企業的不同需求,加強人才、技術、資本等要素的供給和專業服務體系建設,加大力度厚植土壤,促進平臺企業更好地推進流量經濟發展。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