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8-01-25 23:12:46
2017全年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7.26萬億元,同比增長7.4%;1~12月累計,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20.33萬億元,同比增長7.7%——財政部25日發布的2017年財政收支情況表明,在實施減稅降費政策的情況下財政收入仍實現較快增長,也反映出我國經濟持續穩中向好,發展質量和效益均有所提升。
每經編輯|張鐘尹
每經記者 張鐘尹
財政的“大賬簿”,讓2017年全國的收支明細清晰地展現在公眾面前。
1月25日,財政部舉行新聞發布會,公布2017年財政收支情況——全年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7.26萬億元,同比增長7.4%;1~12月累計,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20.33萬億元,同比增長7.7%。
財政部國庫司負責人婁洪在回答《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提問時表示,2017年,在實施減稅降費政策的情況下,財政收入增長較快,是我國經濟持續穩中向好,發展質量和效益提升的綜合反映,也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雙創”和“放管服”改革等政策效應持續顯現、國內外需求回暖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值得關注的是,地方債置換工作將在2018年結束。財政部預算司副司長王克冰介紹,截至2017年底,全國地方政府已累計發行置換債券10.9萬億元,目前尚未置換的非政府債券形式存量政府債務還有1.73萬億元,預計今年8月底前能夠全面完成置換工作。
2017年1~12月我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情況(單位:億元)
數據來源:財政部 鄒利制圖
2017年財政收入總體增長較快。數據顯示,2017年1~12月累計,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72567億元。此前在2016年,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59552億元,同比增長4.5%。這也表明,2017年7.4%的增速明顯高于2016年,同時也高于2017年初制定預算時5%的財政收入增長目標。
婁洪分析認為,2017年,我國GDP同比增長6.9%,比上年加快0.2個百分點。從供給端看,工業生產有所回暖,服務業增速較快,企業效益明顯改善。從需求端看,投資結構不斷優化,市場銷售平穩增長,外貿進出口顯著回升。
此外,2017年全年PPI由上年的下降1.4%轉為上漲6.3%,帶動了以現價計算的相關稅收快速增長;同時,因出廠價格上漲帶來的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增加大于因購進價格上漲帶來的企業主營業務成本增加,相應帶來企業利潤和企業所得稅的增長。在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提升的情況下,受工業品價格快速上漲等因素帶動,全年國內增值稅、企業所得稅分別增長8%和11.3%。
另外,部分大宗進口商品量價齊升,帶動進口環節稅收較快增長;“雙創”和“放管服”改革效應持續顯現,激發增長動能和市場活力,帶動相關稅收較快增長。
對于2018年的財政收入形勢,婁洪判斷,國際環境和經濟運行中的不穩定性、不確定性因素仍然存在,價格和進出口因素的增收作用可能減弱,減稅降費措施的累積效應也將給財政收入增長帶來壓力和挑戰。
2017年1~12月我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情況(單位:億元)
數據來源:財政部 鄒利制圖
在財政支出方面,2017年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首次突破20萬億元,各項重點支出得到較好保障。1~12月累計,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203330億元,同比增長7.7%。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在幾個重點領域的支出增速達到兩位數,其中科學技術支出7286億元,增長11%,主要用于支持國家確定的重點科研項目;全國節能環保支出5672億元,增長19.8%,主要支持打好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戰役,加大生態系統保護力度,其中大氣污染防治專項資金160億元,增長43%,支持地方落實大氣污染防治重點任務,堅決打贏藍天保衛戰。
在強化民生領域,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中,扶貧支出3171億元,增長38.7%;全國教育支出30259億元,增長7.8%,全國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24812億元,增長16%。
此外,2017年增加對地方轉移支付規模,促進區域均衡協調發展。王克冰介紹,2017年,中央財政對地方稅收返還和轉移支付65218億元,占中央財政支出的68.6%,比上年提高0.2個百分點,其中一般性轉移支付35168億元,占全部轉移支付的61.6%,比上年提高1個百分點。
同時,中央轉移支付資金重點向經濟發展落后和財政困難地區傾斜,增強了落后和困難地區保工資、保運轉、保基本民生的能力。其中,老少邊窮地區轉移支付1843億元,增長19.7%;縣級基本財力保障機制獎補資金2239億元,增長9.5%;資源能源型和東北地區階段性財力補助300億元,增長50%。
此前財政部預算司公布《2017年12月地方政府債券發行和債務余額情況》,1~12月累計,全國發行地方政府債券43581億元,發行總體規模比2016年減少了近三成。
王克冰表示,2017年,全國各地發行地方政府債券約4.36萬億元,比2016年減少1.69萬億元。具體來看,2017年發行的地方政府債券包括兩部分:一部分是在當年全國人大及國務院批準的新增債務限額內發行的政府債券,共計1.59萬億元,全部是新增債券,比2016年新增債券規模增加0.42萬億元;另一部分是發行政府債券用于償還非政府債券形式的存量政府債務,發行的這部分債券并不增加地方政府債務規模,也可以稱作置換債券,共計2.77萬億元,比2016年發行的置換債券規模減少2.11萬億元。
他進一步表示,置換債券減少的主要原因是,截至2014年底的地方政府存量債務總規模是被鎖定的,隨著置換工作順利推進以及地方自行化解部分存量債務,待置換的存量債務自然會有所下降。截至2017年底,全國地方政府已累計發行置換債券10.9萬億元,目前尚未置換的非政府債券形式存量政府債務還有1.73萬億元,預計今年8月底前能夠全面完成置換工作。
在地方政府專項債方面,2017年財政部推出了土地儲備專項債等多個專項債品種。王克冰介紹,2017年,全國地方累計發行土地儲備專項債券2407億元、發行政府收費公路專項債券440億元,同時深圳市首次在深交所成功發行軌道交通專項債券20億元,專項債券管理改革總體進展順利。下一步,財政部將堅決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圍繞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確定的重點工作方向,繼續穩步推進專項債券管理改革,發揮市場化機制引導作用,進一步提高債券資金使用績效,保障重點領域合理融資需求。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