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8-01-27 08:54:57
昨日(1月26日)晚間,證監會發審委審核結果顯示,6家企業(包括1家取消審核),僅通過1家!要知道,IPO項目承銷費是券商的重要收入來源,業內人士表示,券商幫公司IPO大概對接三年左右的時間,如果IPO成功,券商會收取4000萬-6000萬左右的費用,大公司的收費甚至上億。
每經編輯|步靜
正如全國正在經歷的這場寒潮,中國IPO上會企業也正面臨著寒冬的考驗。
昨日(1月26日)晚間,證監會發審委審核結果顯示,6家企業(包括1家取消審核),僅通過1家!
至此,本周18家IPO審核企業以“過3否13取消1暫緩1”的結果結束了,周通過率僅16.67%,而1月至今的通過率也僅只有33.33%,創下了新一屆發審委“開工”以來的月度最低。和剛剛過去的2017年全年79.33%的通過率相比,今年以來IPO過會率呈懸崖式下跌。
幾家歡喜幾家愁,上會企業如此,作為輔導機構的券商投行亦是如此。在這場“慘案”中,中德證券保薦的5個項目全軍覆沒,堪稱最悲劇的一家。而隨著浙江春暉智能控制的被否,作為保薦人(主承銷商)的國金證券,在新一屆發審委工作以來,其輔導上會企業繼續保持“零通過”,成為“高上會,零過會”的代表。
要知道,IPO項目承銷費是券商的重要收入來源,業內人士表示,券商幫公司IPO大概對接三年左右的時間,如果IPO成功,券商會收取4000萬-6000萬左右的費用,大公司的收費甚至上億。
因此,本周13家公司未能過會,券商數億元的收入就這樣飛走了。同時,可以想見的是券商投行部員工巨額的獎金也沒了。
根據發審委工作會議公告,昨日發審委對上海麗人麗妝化妝品、廣東宏川智慧物流、廣東朝陽電子科技、九圣禾種業、浙江春暉智能控制以及深圳市貝斯達醫療6家公司IPO審核。其中,九圣禾種業因尚有相關事項需要進一步核查,發審委決定取消對該公司發行申報文件的審核。
結果正如市場所預料的那樣,延續了前兩次審核結果,還是僅1家通過。發審委審核結果顯示,廣東宏川智慧物流作為“獨苗”通過審核,保薦機構(主承銷商)為東莞證券,其余4家全線被否。
火山君(微信公眾號:huoshan5188)梳理發現,自2017年10月17日新一屆發審委開工以來,上會企業數量不斷上升。2017年10月、11月和12月,每月上會企業數量分別為22家、34家和32家。2018年1月至今,已有45家企業上會。根據慣例,1月30日、31日也有很大可能安排發審會。如此預估,今年1月IPO上會企業或逾50家。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上會企業數量雖然在不斷上升,但過會率卻大幅下降。
火山君(微信公眾號:huoshan5188)統計顯示,2017年10月、11月和12月通過率分別為72.73%、52.94%和56.25%,而2018年1月截至今日,通過率僅為33.33%,這也創下了新一屆發審委“開工”以來月度通過率最低。
另外,本月尤以本周最為慘烈,18家企業僅3家通過,通過率16.67%。申萬宏源分析稱:“我們認為非偶然性的低過會率固然與新一屆發審委的審核著眼點和收緊審核尺度有關,也與將成立發行與并購重組審核監察委員會,對發審委和委員的履職行為進行360度評價有一定關系。無論如何發審委恪守盡職、嚴把企業上市質量入口關,有利于進一步凈化發行市場,有利于打造長遠的價值投資環境”。
此外,申萬宏源進一步分析道:“高否決現象的發生,和目前尚處于2017年財報發布在即的過渡時期(4月開始發行新股均需要使用2017年財報)有一定關系。另外,在終身追責的機制下,發審委在財報披露過渡(時期)進一步加強審核力度亦合乎情理,因此,我們預計短期內超低過會率或還會不時出現,但就中長期來看,在發行人和保薦機構重新審視、進一步規范項目質量的條件下,未來過會率應該會恢復到正常水平。”
新一屆發審委“開工”以來,上會企業幾家歡喜幾家愁,這同樣也適用于保薦機構。
據火山君(微信公眾號:huoshan5188)統計,自新一屆發審委工作以來,共有48家機構輔導的企業上會,其中輔導上會企業超過2家的機構有29家,以中信證券輔導上會企業最多,達10家(包括2家聯席保薦),其次是招商證券有9家(包括1家聯席保薦)。接下來分別是華泰聯合證券、華林證券、國信證券、廣發證券和國金證券各有6家;安信證券、中金公司和中德證券各有5家。
昨日上會企業浙江春暉智能控制保薦人為國金證券,隨著該企業被否,國金證券輔導過會夢又一次破裂。發審委審核結果顯示,自新發審委上任以來,國金證券共有6家輔導企業上會,但均未通過(包括1家暫緩表決)。
此外,中德證券和興業證券亦是如此,分別輔導5家和4家企業上會,但是均未通過,加上前述國金證券,3家機構成為“高上會,零過會”的代表。
而與此相反,華泰聯合證券、長城證券和國泰君安分別輔導了6家、2家和2家企業上會,均全部通過。
每經記者 陳晨
每經編輯 何劍嶺 何小桃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