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8-03-06 22:01:45
最近,一家知名的上市公司史丹利,就因為“有履行能力而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書確定義務”,被法院列入“老賴”名單。史丹利成為“老賴”,不是因為欠了幾千萬、上億,而僅僅因為欠了員工3.5萬元。而雖然去年史丹利凈利潤確實下滑得厲害,比2017年減少了46.96%,但畢竟還是實現了2.71億元的凈利潤。
每經編輯|步靜
欠錢不還,被稱作“老賴”,在法律上則被稱作“失信被執行人”。
最近,一家知名的上市公司史丹利(002588.SZ),就因為“有履行能力而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書確定義務”,被法院列入“老賴”名單。
但是,和此前的樂視控股不同,史丹利成為“老賴”,不是因為欠了幾千萬、上億,而僅僅因為欠了員工3.5萬元。
每經小編(微信號:nbdnews)從全國失信被執行人名單中查詢獲悉,被執行人名稱為史丹利農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為高文班。法院執行依據文號為“沭勞人仲案字2017第184號”,立案時間為2018年1月23日,發布時間為2018年2月27日。
3月5日,《魯網》記者從臨沭縣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了解到,申請勞動仲裁的是史丹利集團員工班某某,理由是追索經濟補償金,以及在工作期間有未繳納的社保和年薪假工資等。而史丹利人力資源部門相關負責人稱則:“沒有權限查詢該情況,等給領導匯報后給記者回復。”
今天(3月6日)中午,史丹利發布公告表示,“媒體報道的內容基本屬實。”公告進一步解釋稱:
我公司臨沭基地車間工人班某某因與公司產生勞動爭議糾紛,2017年12月27日,臨沭縣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做出仲裁裁決書裁決如下:
1、公司與班某某自2003年10月至2017年5月存在事實勞動關系。
2、公司支付班某某經濟補償金30,736.11元。
3、公司支付班某某應休未休年休假工資報酬4,165.00元。
4、以上款項共計34,901.11元,期滿不起訴的,裁決書發生法律效力。
資料顯示,史丹利集團成立于1992年,是一家專業從事復合肥生產及銷售、糧食收儲、農業信息咨詢、農業技術推廣、農資貿易等在內的綜合農業服務商、國際復混肥料標準起草單位、國家重點高新技術企業、全國科技創新示范企業、全國最大的高塔復合肥生產基地。2011年,史丹利在深交所上市。
難道,這么大一家上市公司連3.5萬的社保和薪酬都給不起了嗎?當然不是,每經小編(微信號:nbdnews)在該公司2017年業績快報中看到,去年,史丹利凈利潤確實下滑得厲害,比2017年減少了46.96%,但畢竟還是實現了2.71億元的凈利潤。
對此,史丹利在今天的公告中解釋:
該份裁決書未明確列明公司應支付上述款項的具體期限,公司也未收到當地法院的執行通知書,故導致公司未能及時向班某某支付相關款項的事實。
媒體曝光后,我公司委托相關人員到當地法院落實為何未送達就上網列入失信被執行人的原因,經了解,這是該法院的最新強制執行措施(根據民訴法第240條規定,執行員接到申請執行書或者移交執行書,應當向被執行人發出執行通知,并可以立即采取強制執行措施)。
今天下午,史丹利再發公告稱:
公司于3月6日收到山東省臨沭縣人民法院下發的結案通知書【(2018)魯1329執546號】,在執行過程中,公司自覺履行義務,本案執結。
公司表示,今后將安排相關部門人員和當地人民法院對接,了解當地法院的最新立案、審理、執行相關措施,同時加強相關人員法律培訓。
根據2015年7月20日最高人民法院《關于修改〈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限制被執行人高消費的若干規定〉的決定》,納入失信被執行人名單的被執行人,人民法院應當對其采取限制消費措施。
被執行人為自然人的,被采取限制消費措施后,不得有以下高消費及非生活和工作必需的消費行為:
(一)乘坐交通工具時,選擇飛機、列車軟臥、輪船二等以上艙位;
(二)在星級以上賓館、酒店、夜總會、高爾夫球場等場所進行高消費;
(三)購買不動產或者新建、擴建、高檔裝修房屋;
(四)租賃高檔寫字樓、賓館、公寓等場所辦公;
(五)購買非經營必需車輛;
(六)旅游、度假;
(七)子女就讀高收費私立學校;
(八)支付高額保費購買保險理財產品;
(九)乘坐G字頭動車組列車全部座位、其他動車組列車一等以上座位等其他非生活和工作必需的消費行為。
而被執行人為單位的,被采取限制消費措施后,被執行人及其法定代表人、主要負責人、影響債務履行的直接責任人員、實際控制人不得實施前款規定的行為。不過,因私消費以個人財產實施前款規定行為的,可以向執行法院提出申請。執行法院審查屬實的,應予準許。
3月6日上午10:00,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新聞中心在梅地亞中心多功能廳舉行記者會,會上,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張勇表示,到現在為止,據統計已經累計限制失信被執行人購買機票900多萬人次,購買火車軟臥、動車組列車等300多萬人次。同時為金融行業加強監管,保證貸款安全發揮了作用,6000多戶企業被限制融資授信和獲得政府資金支持。
每經編輯 王嘉琦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魯網、央廣網、人民網等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