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cronym id="mz9d1"><output id="mz9d1"></output></acronym>

    <sub id="mz9d1"><ol id="mz9d1"><nobr id="mz9d1"></nobr></ol></sub>
        1. <sup id="mz9d1"></sup>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我國市場主體破億戶 將再減審批破解“準入不準營”難題

          每日經濟新聞 2018-03-18 23:37:24

          3月16日,工商總局局長張茅在北京市工商局注冊大廳現場為我國第1億戶市場主體頒發了營業執照,這也標志著我國市場主體已正式進入“億戶時代”。張茅表示,2018年上半年要加快推進“證照分離”改革試點,下半年全面推開“證照分離”改革,推動“照后減證”,大幅減少行政審批,著力解決“準入不準營”問題。

          每經編輯|周程程    

          每經記者 周程程 每經編輯 畢陸名 

          1億戶——尋常人眼中一個天文數字,一個難以企及的“小目標”,卻在3月16日這一天獲得歷史性的突破——當天,國家工商總局局長張茅在北京市工商局注冊大廳現場為我國第1億戶市場主體頒發了營業執照!

          而在3月17日召開的國家工商總局市場監管專家委員會座談會上,張茅披露,我國市場主體在5年來增加了70%以上。這一成績的取得得益于商事制度改革的大力推進,目前我國企業開辦時間縮短1/3以上。

          這樣的成效也獲得與會專家紛紛“點贊”。與此同時,為進一步推進改革擴大成效,專家們也直擊目前存在的問題,并提出建議。其中,“證照分離”改革成為被熱議的話題之一。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鳴表示,“證照分離”改革和行政許可制度的改革現在取得了進展,但準入不準營問題還沒解決。“辦照很快,后續辦證很慢,沒有許可證開不了業,這是實踐中的問題。”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需進一步放寬準入范圍

          對于商事制度改革帶來的市場主體大量涌現的成效,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周其仁給予了很高的評價。

          周其仁表示,商事制度改革的諸多環節中,5年來最顯著的成效就在工商總局所大力推進的商事制度改革工作上,其中注冊登記的便利化是明顯的進步。

          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日均誕生企業1.66萬戶,而2013年這一數據僅為6900家。

          在為企業準入門檻放寬“點贊”的同時,周其仁也指出目前有些領域企業想要進入,卻面臨一些問題。

          周其仁舉例說,中國人均收入比美國低,但是設立在美國的制造業企業電價卻比中國低,折合人民幣一度電只要1毛、1毛5。實際上,電價的問題可以解決,其中一個辦法就是采用分布式發電,不需要上網就能送電,很容易形成市場。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就會發現,如果想要建一些比較靠近用戶的分布式發電的小電廠,手續非常麻煩,這對中國電力改革進程也造成影響。

          周其仁認為,準入的領域、范圍還要擴大,要超出傳統工商管理的范圍,要向很多其他傳統不歸工商局管理的范圍擴大,進一步提高生產力。

          著力解決“準入不準營”難題

          聚焦到商事制度改革本身,周其仁表示,要解決“準入不準營”、“準入很難營”的問題,任務仍然很重。

          而這也涉及“證照分離”改革的范疇。“證照”是企業進入市場的兩把“鑰匙”。所謂“照”,是指工商和市場監管部門頒發的營業執照,而“證”,則是指相關行業主管部門頒發的經營許可證。

          王一鳴表示,“證照分離”改革已取得了進展,辦照方便了,但是想要營業還有些問題要解決。

          王一鳴舉例說,在地方調研時發現,營業執照立等可取。但是后續辦證卻很慢,沒有相關許可證還是開不了業,比如辦餐館,沒有衛生許可證,還是無法營業。

          這一問題也已被國家工商總局重視。在近期的全國工商和市場監管工作會議上,張茅在對2018年改革工作部署時強調,將全面推開“證照分離”改革。

          “2018年上半年,要加快推進‘證照分離’改革試點,及時總結改革成效。下半年,全面推開‘證照分離’改革,推動‘照后減證’,大幅減少行政審批,著力解決‘準入不準營’問題。”張茅說。

          全國政協委員、工商總局副局長馬正其近日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證照分離”的實質是減少審批。原來辦理營業執照后,后續還有一些許可事項,而“證照分離”改革則是對這些審批進行全面清理。該取消審批的就取消;該改為備案的就取消審批,改為備案;對于暫時不能取消審批,但通過事中事后監管能夠糾正不符合審批條件的行為,并且不會產生嚴重后果的行政許可事項,就實行告知承諾制。除這三種情況下,剩下的該審批就審批。

          形成多部門監管合作機制

          在北京大學競爭法研究中心主任肖江平看來,工商、食藥、質檢三個市場監管部門合并后,組建的市場大監管部門,將更利于推進商事制度改革,利于推進行政許可事項的清理。他同時表示,大監管也是有限的大監管,還有一些部委也擁有市場監管職能。建議成立市場監管負面清單改革部際聯席會議,使綜合性的市場監管總局和有關監管部門共同逐一整理出有關許可證的清單。

          肖江平說,可以讓市場監管總局先從內部入手,先厘清食品、藥品、廣告、特種設備等方面的許可。再進一步和金融市場、能源市場、建筑市場、房地產市場、新聞出版市場等所有市場主管部門逐一明確營業許可證清單。

          除上述準入不準營的問題外,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劉俊海還注意到,有企業拿到營業執照后,沒有辦應該辦的許可證就營業的情況。

          劉俊海表示,私募資本管理公司應當在工商局領營業執照之后去中國證券基金會協會辦理主體登記產品備案手續,但有的公司領到工商局執照以后沒有辦理登記,非法地找老百姓做有限合伙人,購買其產品。

          這也將帶來監管上的問題。劉俊海表示,營業執照上確實寫的是該公司是資本管理公司,從事資本相關的管理業務,可以以普通合伙人的身份。但一旦出問題了,很難說清是哪個相關部門的責任。證券監管部門認為自己沒有發行政許可,所以沒責任。協會認為自己沒登記,所以沒責任。而工商部門認為企業應當去辦理行政許可,也覺得自己沒責任。

          對于這種局面的產生,劉俊海認為,問題就出在信息在不同部門間出現一定程度斷檔,應當解決這樣的盲區。

          劉俊海建議說,應當建立一個24小時全天360度全方位、跨市場、跨地域、跨部門、跨產業信息共享、快捷高效、無縫對接、有機銜接的監管合作機制。

          在劉俊海看來,三個部門合并成為市場監管總局,有利于聚集監管合力,更好發揮監管作用。同時,還應和銀保會、證監會、央行等共同合作,發揮更大作用。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證照分離改革 行政審批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国产日本精品在线观看_欧美日韩综合精品一区二区三区_97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_国产中文字幕六九九九
        2. <acronym id="mz9d1"><output id="mz9d1"></output></acronym>

          <sub id="mz9d1"><ol id="mz9d1"><nobr id="mz9d1"></nobr></ol></sub>
              1. <sup id="mz9d1"></sup>
                亚洲日本欧美在线不卡黑配白 | 亚洲日本va一区二区三区久爱 | 久久免费丝袜国产 | 亚洲日韩一区二区午夜福利蜜桃 | 亚洲色婷成人综合电影在线 | 中文字幕丝袜精品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