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8-04-15 22:01:17
今年1~3月,京津冀區域13個城市空氣質量改善明顯,PM2.5濃度為74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2.1%。不過,在今年3月,京津冀地區的空氣質量出現了一定的反彈,其中,北京市3月PM2.5濃度為88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39.7%。
每經記者|李彪 每經編輯|姚祥云
每經記者 李彪 每經編輯 姚祥云
2017年,“大氣十條”第一階段收官考核完成,而2018年的第一個季度已經過去,空氣質量又迎來了怎樣的開局呢?1~3月,全國338個地級及以上城市PM2.5濃度為56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9.7%。其中,京津冀區域13個城市,1~3月的PM2.5濃度為74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2.1%。
不過,從3月份的數據來看,部分地區PM2.5濃度出現了較大幅度反彈,其中,北京市3月PM2.5濃度為88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39.7%。
對此,公眾環境研究中心主任馬軍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反彈一方面與氣候相關,擴散條件明顯轉差,另一方面是由于秋冬季結束后,一些錯峰生產或限產的企業恢復生產帶來的排放量增加,以北京為例,3月份PM2.5的濃度差不多是1月份濃度的3倍。
2017年1~12月,全國338個地級及以上城市平均優良天數比例為78.0%,同比下降0.8個百分點。PM2.5濃度為43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6.5%;PM10濃度為75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5.1%。
2017年作為《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又稱“大氣十條”)的階段性考核年,在較好地完成了“大氣十條”的空氣質量改善目標之后,2018年空氣質量能否繼續保持快速改善的趨勢值得關注。
生態環境部有關負責人介紹,3月,全國338個地級及以上城市平均優良天數比例為81.4%,同比下降3.7個百分點。PM2.5濃度為48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2.1%;PM10濃度為84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5.0%。1~3月,平均優良天數比例為75.5%,同比上升3.0個百分點。PM2.5濃度為56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9.7%;PM10濃度為90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5.3%。
1~3月,74城市空氣質量相對較差的后10位城市(從第74名到第65名)依次是:邢臺、西安、石家莊、邯鄲、保定、徐州、太原、烏魯木齊、鄭州和唐山市。
值得注意的是,在74城市空氣質量相對較差的后10位城市名單中,河北省僅占5席,從近幾年的排名情況來看,這一現象并不多見,一般河北省在最差10城市中均占到6~7席。
同時,1~3月,74城市空氣質量相對較好的前10位(從第1名到第10名)城市,河北省張家口市也是其中之一,其余9個城市依次是:海口、拉薩、舟山、福州、廈門、麗水、深圳、惠州、臺州。
分區域來看,京津冀區域13個城市1~3月,平均優良天數比例為59.5%,同比上升7.4個百分點。PM2.5濃度為74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2.1%;PM10濃度為122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7.0%。
長三角區域25個城市1~3月,平均優良天數比例為74.5%,同比下降1.6個百分點。PM2.5濃度為58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1.8%;PM10濃度為84微克/立方米,同比持平。
珠三角區域9個城市1~3月,平均優良天數比例為84.6%,同比下降5.4個百分點。PM2.5濃度為44微克/立方米,同比持平;PM10濃度為62微克/立方米,同比持平。
從數據上不難看出,今年1~3月,京津冀區域13個城市空氣質量改善明顯。對此,馬軍解釋稱,一季度,尤其是1、2月份,京津冀空氣質量改善特別明顯,“人努力天幫忙”,差不多兩三天就有一股冷空氣,擴散條件非常有利,與前幾年相比較為少見。同時,嚴格執行秋冬季大氣污染防治攻堅行動計劃,大氣污染物排放量降幅明顯。
與1~3月空氣質量大幅改善相對應的是,在今年3月,京津冀地區的空氣質量出現了一定的反彈,平均優良天數比例為50.5%,同比下降15.8個百分點。PM2.5濃度為80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27.0%;PM10濃度為134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21.8%。
其中,北京市3月優良天數比例為46.7%,同比下降14.6個百分點。PM2.5濃度為88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39.7%;PM10濃度為111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32.1%,反彈趨勢尤為明顯。
實際上,不僅僅是京津冀一個地區出現這種情況,長三角區域25個城市3月平均優良天數比例為81.4%,同比下降4.5個百分點;珠三角區域9個城市3月平均優良天數比例為89.2%,同比下降5.8個百分點。
對此,馬軍分析稱,長三角、珠三角出現空氣質量反彈,主要是隨著日照增強,臭氧污染的問題開始出現,但與臭氧污染損害相比,PM2.5污染帶來的損害更大,下一步仍要重點關注PM2.5濃度的變化。
馬軍還補充道,無論是臭氧還是PM2.5的污染問題,一方面需要減排,另一方面需要防護。其中,PM2.5濃度變化與擴散條件和減排有很大關系,人為能做的就是減排,氣候問題人為影響比較有限。接下來空氣質量的改善仍面臨諸多挑戰。
2018年4月13日,生態環境部發布消息稱,近期,中國氣象局國家氣候中心和生態環境部中國環境監測總站針對2018年4月中下旬大氣污染擴散氣候條件組織了聯合會商,預計2018年4月中下旬,大氣環流階段性變化明顯,中旬前期歐亞中高緯以經向環流為主,有利于冷空氣擴散南下,我國北方地區靜穩天氣發生概率低,污染物擴散條件較好;中旬后期至下旬環流經向度減弱,不利于冷空氣擴散南下,北方地區靜穩天氣發生概率增大,污染物擴散條件轉差。
同時,京津冀、長三角和珠三角地區大氣自凈能力有明顯的波動性變化。其中,4月中旬前期冷空氣偏強,京津冀、長三角和珠三角大氣污染天氣過程略少;中旬后期至下旬冷空氣轉弱,京津冀、長三角和珠三角地區大氣污染天氣過程增多。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