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8-05-31 20:26:19
今年3月份發生在夜間的Uber自動駕駛汽車行人致死事故,使得研究者們加深了對自動駕駛汽車夜視問題的擔憂。可能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之一就是為自動駕駛汽車加裝熱成像傳感器,然而,這項技術有限的應用前景以及傳感器高達5000美元的單價讓眾多汽車制造商和科技公司望而卻步。
每經實習記者 余佩穎 每經記者 蔡鼎 實習編輯 張益銘
5月31日,Uber首席執行官達拉·科斯羅薩西(Dara Khosrowshahi)向CNBC表示Uber將在2019年上市,該公司正在朝著為乘客提供全方位出行選擇的平臺公司的方向發展,而自動駕駛汽車正是這眾多選項中的一個。
不過,就在今年3月,自動駕駛汽車的第一起行人致死事故悲劇上演,一輛Uber的自動駕駛汽車在夜間測試時與一名行人相撞致其死亡。據彭博社此前報道,自動駕駛汽車的研究者們發現夜視問題已成為自動駕駛汽車的技術盲點,提高夜間環境下自動駕駛汽車的行駛安全性刻不容緩。
在還原Uber事故的一次模擬實驗中,一輛使用了熱成像傳感器的自動駕駛汽車在撞擊發生前五秒鐘清楚地識別出了路人,給汽車提供了停車或轉彎的時間。然而,關于是否將此項夜視科技應用在自動駕駛汽車上,各家卻是眾說紛紜。同時,熱成像傳感器高達5000美元的單價也讓眾多汽車制造商和科技公司望而卻步。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在麥肯錫2016年出具的一份報告中提到,該機構預計到2030年所出售的新車中,自動駕駛汽車有望達到15%的比重。此外,麥肯錫還曾表示,到2030年,由自動駕駛汽車所收集的數據,其市場價值最高能達到一年7500億美元。巨大的經濟利益刺激各家企業紛紛投入到這場駕駛新變革之中。然而不容忽視的是,自動駕駛汽車的安全性尤其是它避免事故的能力,卻一直飽受安全檢測機構的質疑。
據彭博社報道,在美國,自2009年以來,行人死亡人數增長了46%,其中有四分之三的事故都發生在夜間。在夜晚,由于自動駕駛汽車上攝像機的視野會受到前照燈的限制,大概只有前方80米的范圍,這只能給駕駛者(機器人或者人類)幾秒鐘的時間來做出反應。
彭博社報道稱,此次還原Uber事故的公司Seek Thermal,以及前照燈制造商例如Osram一直在致力于推廣熱成像傳感器和紅外探測來彌補自動駕駛汽車中缺失的那一環。
對于應用熱成像以及紅外探測到自動駕駛汽車上,各家看法不一。就目前來看,這項技術的應用前景非常有限。
Mobileye的高級副總裁丹·高維斯(Dan Galves)認為它“價格太貴,好處太少”。Mobileye是一家以色列的車用科技公司,為眾多汽車制造商提供攝像技術并且積極參與無人駕駛領域。高維斯表示,“它并不是一個你真正需要的東西,因為光學相機在夜間可以很好地工作,并且你還有一個不會受到光影響的雷達系統作為備用”。
對此,Seek Thermal的副總裁提姆·勒博(Tim LeBeau)則質疑道,現在自動駕駛汽車使用的光學雷達并不能探測物體熱量以確定這些物體是否是活物。而這也是自動駕駛汽車在探測行人的問題上仍然面臨挑戰的原因。
另一方面,對于熱成像傳感器價格高昂這一點,勒博表示,隨著熱傳感器的廣泛應用,它的成本一年內已經下降了20%。勒博還提到美國國家運輸安全委員會對Uber事故的調查報告也提供了更多材料,報告表示支持使用能夠更好區分無生命物體和人類的傳感器。
據彭博社援引奧迪發言人埃倫·凱里(Ellen Carey)稱,“夜視相機和自動駕駛領域里的其他硬件一樣,既有好處也有它的弊端。熱成像傳感技術還需要克服成本、視野和耐用性方面的挑戰,來滿足自動化級傳感器的嚴格標準。”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