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8-09-27 15:55:41
9月27日上午,國家統計局發布2018年1-8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據。數據顯示,利潤總額同比增長16.2%;國有控股企業資產負債率為59.3%,是2016年以來的最低水平。
每經記者|李可愚 每經實習編輯|盧九安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9月27日上午,國家統計局發布2018年1-8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據。數據顯示,2018年1-8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總額同比增長16.2%,增速比1-7月份放緩0.9個百分點,其中,8月份利潤同比增長9.2%。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從此次公布的數據看,國有企業仍是支撐整體利潤的主要力量。分項數據顯示,1-8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國有控股企業實現利潤總額13473億元,同比增長26.7%。與此同時,外商及港澳臺商投資企業實現利潤總額10906.4億元,增長7.6%;私營企業實現利潤總額11485.6億元,增長10%。
國家統計局工業司何平博士就此解讀稱,國有控股企業降成本成效更加明顯。他指出,1-8月份,規模以上國有控股工業企業每百元主營業務收入中的成本和費用合計為88.71元,同比下降1.14元。
而此前中金公司發布的一份研報則對工企中國企表現走強的現象分析稱,國企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相對受益較多,而在“去杠桿”時受到的壓力又較小,導致利潤增長向國企集中。
在企業的資產負債率的表現方面,記者則注意到,根據數據顯示,8月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資產負債率為56.6%,同比降低0.5個百分點;其中,國有控股企業資產負債率為59.3%,同比降低1.4個百分點。從歷史數據來看,這也是2016年以來的最低水平。
不過,華泰證券宏觀首席分析師李超也提醒《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雖然8月末國有控股企業資產負債率同比降低1.4個百分點,但私營企業資產負債率為55.9%,同比上行4.5個百分點,預計后期私營企業資產負債率仍可維持高位。
談及未來整體工業企業利潤的表現,李超向記者表示,今年決定工業品價格的主邏輯仍來自環保限產等供給側因素,但隨著政策有所轉向,預計基建投資將迎來反彈,我們認為應關注后續需求側邊際變化對相關工業行業的拉動。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