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8-10-11 20:46:32
據不完全統計,前三季度共發行集合信托產品10132款,同比增長33.23%,發行規模為1.54萬億元,同比下降15.05%;成立市場方面,前三季度共成立集合信托產品8412款,成立規模為1.16萬億元,同比下滑27.69%。
每經記者|陳玉靜 每經編輯|王可然
三季度集合信托市場出現回暖。用益信托近日發布的數據顯示,2018年三季度集合信托產品的發行數量和成立數量均保持回升局面,不過產品的平均發行規模和平均成立規模出現不同程度下滑。
而從前三季度整體情況來看,《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據不完全統計,前三季度共發行集合信托產品10132款,同比增長33.23%,發行規模為1.54萬億元,同比下降15.05%;成立市場方面,前三季度共成立集合信托產品8412款,成立規模為1.16萬億元,同比下滑27.69%。
用益信托研究員喻智分析指出,信托公司已逐步適應資管新規的要求,對信托業務的調整已有初步成效,信托產品的投放更加積極。但受制于宏觀經濟下行以及外部環境變化,投資風險暴露,資金端上缺口比較大。相較于去年同期,前三季度產品的平均募資規模出現較大幅度的下滑,集合產品的資金募集愈發困難。
用益信托的報告顯示,在發行方面,三季度共有66家信托公司參與發行集合信托產品3938款,環比上升13.59%,發行規模5241.08億元,環比下滑5.94%。在成立方面,三季度共有60家信托公司募集成立集合信托產品3656款,環比上升38.43%,募集資金3810.65億元,環比下滑14.19%。
喻智表示,與發行市場類似的是,集合產品的平均成立規模同樣出現下滑,集合產品的資金募集狀況堪憂。新的政策對交易對手合規性提出了明確的要求,過往與類金融機構、非持牌金融機構在資金與資產方面的合作在新的監管政策下受到更大限制,無論是金融機構資金還是其他機構資金將更為收緊。個人投資者方面,受經濟下行以及外部環境壓力的影響,投資風險上升,投資選擇趨于保守,信托公司往往需以高收益吸引客戶。
就投向領域來看,房地產連續三季度占據高位,據公開資料不完全統計,2018年前三季度房地產類信托資金募集規模超過4548億元,占前三季度集合產品累計募集資金的39.37%,第一、二、三季度規模分別為1202.90億元、1683.58億元、1662.37億元,三季度環比下滑1.26%,但募集資金規模占比43.62%,環比上升5.71個百分點。
用益金融信托研究院分析指出,在房地產調控不動搖,信貸、債券、非標等諸多融資渠道收緊的情形下,信托渠道融資已經成為房企融資的救命稻草,重資產運作的房企幾乎不計成本地從信托渠道獲得融資,房地產信托大幅增長依賴于房企強勁的資金需求。但由于融資成本高企和監管政策的收緊,未來房地產信托規模增速或將有所下降。
在收益率方面,前三季度集合產品的平均預期收益率呈現穩步上升的趨勢。同時,三季度成立的集合信托產品平均預期收益率為8.23%,同比增加1.27個百分點。
值得注意的是,前三季度集合產品的平均期限穩步下行,流動性進一步增加。具體在各期限信托產品占比方面,《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2018年前三季度,期限在1年以內、2-2.5年和2.5年以上的集合產品的比重下滑較大,而1-1.5年期和2-2.5年期的中期集合產品比重大幅上升,三季度比重分別達到37.85%和40.96%。
喻智表示,在信用風險頻發,違約事件時有發生的情況下,保持產品良好的流動性有利于信托公司控制風險。因此,中期限的集合信托產品大量發行在情理之中。
公開信息顯示,2018年前三季度信托業兌付問題頻發。用益信托的數據顯示,2018年前三季度,共發生信托違約事件39起,涉及金額139.46億元,以工商企業類信托為主。用益金融信托研究院指出,企業的信用危機頻發是兌付危機的主要原因,今年企業融資環境的明顯緊縮,非標、信貸、發債等各融資渠道的成本大幅攀升,且受監管沖擊和回表影響,企業再融資來源受壓制,導致信用風險暴露增多。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