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9-01-10 19:53:16
1月9日,59家機構一起調研了中科創達。在本次調研中,公司表示,中科創達在智能汽車業務變化主要在于目前基于平臺收版稅的商業模式,這一部分有較大的提升。
每經記者|劉明濤 每經編輯|何建川
來源:道達號(微信號:daoda1997)
一上市就連創21個漲停的移動AI龍頭中科創達,可謂是A股市場曾經一顆閃亮的明星,其上市不到一年,就完成了股價翻10倍的創舉。雖然創出新高后,該股走勢進入長期的疲軟期,但是今年該股反彈勢頭兇猛,目前年漲幅已經達到15%。
股價的突然崛起,也引起了資金的關注。1月9日,59家機構一起調研中科創達,除了部分券商外,前來的機構基本都是諸如公募、私募等買方機構。關注“道達號”微信公眾號,為你呈現機構調研動向。
此次調研過程,機構對中科創達目前智能汽車業務的情況表示出濃厚的興趣。
中科創達表示,在汽車業務上,公司與高通的合資公司重慶創通聯達智能技術有限公司(Thunder Comm)正式宣布將拓展公司產品及解決方案以賦能汽車行業,該方案提供了完整的集成化產品。
而相較于智能手機業務,中科創達在智能汽車業務變化主要在于目前基于平臺收版稅的商業模式,這一部分有較大的提升。
中科創達在汽車業務中推出的幾大平臺化產品逐步在給客戶量產的過程當中,公司的商業模式從過去純粹跟客戶收開發費,到今天大部分公司都是以開發費加版稅的形式。這一點有幾個好處,一是提升利潤率,二是能幫客戶節省時間,這能為公司爭取到更多的客戶從而擴大市場份額。所以公司在今天基于智能駕駛艙平臺及kanzi平臺,采用收取開發費加版稅的商業模式,是公司目前主要的合同模式,這是相對過去公司在手機和其他領域一個商業模式提升。
在傳統的智能手機業務上,已經被公司定義為智能軟件業務。公司目前的戰略是繼續拓展優質客戶,保持市場占有率,并積極開拓新興市場,如東南亞市場。智能物聯網、智能硬件業務方面,隨著下游應用場景不斷的成熟,SoM產品的出貨量也相應增加。
中銀國際分析指出,中科創達是全球領先的智能終端平臺技術提供商,主營產品是具備自研開發能力的移動智能終端操作系統。受智能手機市場疲軟影響,公司2017年業績有所下滑。但隨著智能汽車、智能物聯網產業的快速興起,2018年三季報增速達40%,全年或將迎來業績反轉。不過該公司未來也存在手機業務惡化、毛利率水平下降等風險。
(本文封面圖片來源于攝圖網,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入市,風險自擔。)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