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9-03-07 08:09:55
紐約聯儲主席約翰·威廉姆斯被稱為美聯儲“第三號人物”,他在當地時間周三表示,全球經濟增速放緩的跡象已經變得顯著,美聯儲做好應對準備具有重要意義。一旦經濟下行,美聯儲具備應對的政策工具,可能會重啟量化寬松(QE),也可能考慮負利率。
每經記者|蔡鼎 每經實習編輯|王曉波
圖片來源:攝圖網
美東時間本周三(3月6日)收盤,美股三大指數連續第三個交易日集體收跌。由于投資者對全球經濟增長的擔憂打壓了市場情緒,周三收盤道指、納指、標普500分別收跌0.52%、0.93%和0.65%,標普500和道指還是在過去七個交易日中第六次收跌,其中,標普500還創下近一個月來最大單日跌幅。
周三上午公布的經濟數據對提振市場情緒未起到任何作用,2月份美國私營部門新增就業崗位少于預期,12月份美國貿易赤字還達到近10年來最高水平。另外,加拿大央行于當地時間周三維持利率不變,但改變了此前鷹派的政策立場,承認全球經濟放緩使其有理由重新考慮此前進一步收緊貨幣政策的理由。投資者也在轉向相對安全的政府債券,因此也拉低了此類債券的收益率——基準的10年期美國國債收益率下跌3.2個基點報2.6897%。
同日,有著美聯儲“第三號人物”之稱的紐約聯儲主席約翰·威廉姆斯表示,全球經濟增速放緩的跡象已經變得顯著,美聯儲做好應對準備具有重要意義。一旦經濟下行,美聯儲具備應對的政策工具,可能會重啟量化寬松(QE),也可能考慮負利率。
威廉姆斯周三表示,美國經濟增長放緩不一定會“引起恐慌”,但“新常態”料將出現。同日,因去年年底美股的劇烈波動抑制了消費者和企業的支出,威廉姆斯還略微下調今年美國經濟增長預估至2%左右。
威廉姆斯周三在紐約經濟俱樂部發表講話時稱,由于工人生產率增長緩慢、勞動力減少,美國的潛在增長速度低于前幾年,經濟增長的放緩勢在必行。他指出,這證明目前美聯儲制定的利率是合理的,目前的利率已經處于既不遏制也不刺激經濟增長的“中性”水平。
威廉姆斯認為,全球經濟形勢對美國經濟構成主要風險。自去年9月聯儲會議以來,形勢已經一定程度上發生重大轉變,全球經濟增速放緩的跡象已經變得顯著,美聯儲做好應對準備具有重要意義。一旦經濟下行,美聯儲具備應對的政策工具,可能會重啟量化寬松(QE),也可能考慮負利率。
威廉姆斯表示,“我希望看到更高的工資增長,這才是一個強勁經濟的跡象,而非令人不安的通脹預兆。”他表示,近幾周市場出現好轉的原因也在于美聯儲,金融穩定風險在正常范圍內。
“部分原因是對貨幣政策的重新評估,”威廉姆斯說道。“如果我們沒有圍繞利率的可能路徑調整我們的預期,我認為金融狀況不會出現這樣的好轉。”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威廉姆斯是美聯儲制定利率的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的永久票委。下一次FOMC議息會議也將于華盛頓時間3月19日~20日舉行,就未來的貨幣政策進行討論。
事實上,威廉姆斯承認,美聯儲需要考慮其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未能實現通脹目標的后果,這也是今年較長期審查的一個主題,可能會導致美聯儲接受略高于目標的通脹。但威廉姆斯指出,即使美國經濟表現強勁,如果通脹持續下降,降息也是合理的,但這不在他的預測之內。威廉姆斯上月曾對路透社表示,他認為今年沒有必要再次加息,除非經濟高速增長或通脹加速上升。
歐央行也剛剛結束一項旨在降低借貸成本的2.6萬億歐元債券購買計劃,同時,歐央行也在考慮新的支持措施,可能在法蘭克福時間本周四歐央行的政策會議后出臺。
同日,堪薩斯城聯儲發布的一份文件還顯示,美聯儲正在考慮何時停止減少銀行準備金,并重新開始建立資產負債表。分析師和交易員們擔心,美聯儲資產負債表正在不斷縮小,使得銀行為貸款和交易頭寸融資的成本變得越來越高,從而限制了他們對企業和消費者放貸。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2008年-2009年的金融危機后,一旦利率接近于零,美國貨幣政策制定者們就會增加銀行的準備金,以購買數萬億美元的債券,并進一步刺激經濟。為了使貨幣政策恢復正常,美聯儲在2017年末開始縮小其資產負債表。
美聯儲主席鮑威爾上月也表示,由于銀行將現金存放在美聯儲的需求不斷增長,以及政策制定者目前設定利率的技術因素,縮表將在今年停止。
堪薩斯城聯儲高級經濟學家史密斯(A. Lee Smith)在周三發布的研究報告中表示,美聯儲可能需要在資產負債表上持有至多1.5萬億美元的銀行儲備,才能恰當地實施貨幣政策。就目前來看,美聯儲的資產負債表不到1.7萬億美元,意味著還將再繼續縮表幾個月的時間。
史密斯的估計是基于這樣一種假設,即美聯儲將像現在一樣繼續縮表,就目前而言,聯邦基金利率和美聯儲支付準備金之間的差距接近于零。但如果這兩種利率的利差擴大,美國外匯儲備或將降至1.1萬億美元。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